a

a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加價熱潮〉對七十年代香港經濟的反映

作者:譚明茵


〈加價熱潮〉是許冠傑改編自 Bill Haley Rock Around The Clock的歌曲,收錄在許冠傑的第六張粵語專輯《79夏日之歌集》,作曲是De Knight-Freedman,作詞是許冠傑、 黎彼得。一聽〈加價熱潮〉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首反應當時社會物價藤貴的歌曲,要為小市民發聲。
在大眾社會,購買文化價值觀相約的音樂,是一種文化表達的方式。音樂工業雖然控制了流行音樂的生產方式,但控制不了人對於音樂的口味,所以,流行音樂是社會的產物,流行音樂內容呈現了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套用了媒介的鏡子理論(mirror theory),也就是將媒介視為一面反映社會現況的鏡子;社會有什麼,媒體就反映什麼。
〈加價熱潮〉就反映了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情況,引用朱耀偉在《香港流行歌詞研究》說許冠傑:「善於捕捉打工仔的心態:為他們說出壓抑在心裡的無奈。」而且,朱耀偉在《歲月如歌》一書力也提到:「和許冠傑合作之前,黎彼得曾從事司機工作,十分瞭解草根階層的苦況,特別能寫出反映地下街層市民的心聲。黎彼得堅持歌詞有反映現實的責任,講及地下階層的辛酸。」
吳宏在〈批判「許冠傑」〉一文裡提到許冠傑的歌曲並不是真心的關心社會,「其反映社會的方法卻只是止於現象的羅列,他們根本提不出解決方法,更不會深入揭示這些不合理現象的本質及根源;也不要說有什麼諷刺了。與其說許冠傑的寫實歌曲能反映社會,不如說是給小市民提供一個發洩的渠道。」吳宏的文章雖然說許冠傑的歌曲不能為當時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沒有揭示不合理事情的根源。但他也肯定了許冠傑的歌曲羅列了社會的現象,歌曲羅列的現象有助後人研究理解當時社會;而且他也肯定了許冠傑的歌曲是提供小市民一個發洩的渠道。那就是說他的歌曲有抒情的功效,替小市民發聲。至於歌曲有沒有替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和找出根源責任,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六十到七十年代的香港,人口從一九六零年的三百零一萬,增長至一九七九年的五百零一萬。香港的工商業在這些年全速發展。那麼,〈加價熱潮〉反映香港七十年代經濟的那些方面?整體來說,歌曲有一個大主旨,就是香港商品加價的問題。歌曲反映了不同東西也加價了,加價令小市民生活艱苦。
在交通方面,「巴士加 的士加」。七十年代的香港人口增加至四百多萬人,香港市民對交通的需求不斷上升。在一九七六年以前,車費大多是一毫到兩毫;全程收費兩毫;少於半程收一毫。山區路線用單層巴士收費較貴,平均為毫兩至兩毫半。但一九七六年加價以後,原本兩毫的收三毫,長途路線最多收一元。
在股市方面「燃油又話每卡七個六,石油多到極,可惜真金白銀貶曬值」歌曲指燃油每卡七個六時是因為歌詞要配合語音押韻的問題而把燃油的價格提高,提高到每卡七個六,但歌曲推出市面時,燃油價格真提高到歌曲所指的水平,歌曲真有反映社會的功能了。一九七三年的時候,中東亞拉伯石油生產國聯合行動提高石油價格,引起一場全球石油危機。香港的燃油也不例外,燃油價格提高。而「石油多到極」是因為外國石油充足,但他們聯合行動提高石油價格,所以價格提高了。另外,七時年代的香港,工業發達,對石油的需求提高,價錢也提高了。

「可惜真金白銀貶曬值」也可以說是股片市場在七十年代風行的另一個標誌。《見證香港五十年》一書指出「金價在七十年代,曾大上大落,黃金成為香港炒賣的對象。」;「一九七二年,香港的股市開始瘋狂上升,在此以前,股市是甚麼,大部分市民多一竅不通,但傳出有人在股市裏賺錢,小時民紛紛把金錢投入股票市場。七三年,股市出現驟升驟降。」其實在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起飛,  一九七二年股票交投額大增, 不少人一夜之間成百萬富翁, 有人更用「 魚翅撈飯」 顯示一擲千金的豪氣。市民見賺錢容易便紛紛瘋狂地傾囊入市。然而,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恆生指數一夜間暴跌七十五巴仙, 股民損失慘重。

在房屋方面,〈加價熱潮〉指「屋租加,佢梗收買路錢,挪兩咋。」帶出屋租加價的問題。另外許冠季傑在七十年代的歌曲比如〈賣身契〉,收錄在一九七八年《賣身契》一碟內;〈天才白痴錢錢錢〉收錄在一九七五年的《天才與白痴 一碟內, 這兩首歌曲也提到屋租加價的事。〈賣身契〉「加差餉電費水費 D'食送'乜愈來愈貴」;〈天才白痴錢錢錢〉「貧賤拗頸多,生仔都難過,阿女嗌肚餓,屋租都要拖。」在七十年代,《簡明香港史》一書指出香港有四百一十二萬居民,一百六十萬人居住政府的廉租屋,較大規模的木屋大部分已清除,許多古舊破壞的戰前樓宇被開發的私人樓宇取代。居住在廉租屋的市民可能免除了房屋瘋狂加價的問題,但申請不了廉租屋的小市民就要承受加價的壓力了。

市民心態方面,〈加價熱潮〉有很多描寫小市民對艱辛生活的宣洩,以下抄錄有關的歌詞:「你怕我怕個個怕,任佢話,成日咁加,買佢怕,要加就加,總之慣啦,無法啦,佢加就加、都由佢啦,慘到極,夠啦卦、咪枕住加、喂好啦卦;時時話加、年年話加、無盡咁加、趕到絕、求助哪吒、我望能生對翼、即刻飛上月球、再搵過食,冇有怕、冇有怕、佢加就加、拜拜啦;人人話加、頻頻話加、成日咁加、任佢話,其實無它我做人多說話、係D加價熱潮風氣下、八下卦、八下卦、發起爛渣、穀鬼氣嗎。」歌詞大部分都是以上宣洩的聲音,比描寫加價的物件更多,表示加價風潮的小市民的聲音很無奈。
其實在一九七五年的推出的《天才與白癡》,〈齊齊唱首歌〉也有說出打工仔的苦水「朝九晚五就要打工,重要聽老闆發嗡風,放工去迫車都迫餐死,咁嘅生活你話幾谷氣,咁嘅生活你話幾谷氣。」在一九七八年《賣身契》一碟內〈賣身契〉「喂,咪太過閉翳,訓醫院更貴,養班馬騮仔 有苦暗啞抵,仲要交足書簿費,一張張賣身契,枕住咁累你一世,唉,總之一句柯彌吉帝。」
張林在一九八零年《新晚報》裡投稿〈許冠傑的歌關心社會? 〉指出許冠傑的「無處不在的歌聲更強迫我們接觸多一些不開心的社會現象。」雖然張林以負面的聲音帶出許冠傑的歌曲令他很無奈,因為他的歌都寫負面的社會現象,但這也反面證明,許冠傑的歌曲紀錄了很多小市民在貧窮的生活下的聲音。〈加價熱潮〉就指出小市民對物頻頻加價的無奈,〈齊齊唱首歌〉指出打工仔工作的無奈,〈賣身契〉就指出看病貴,小孩讀書貴的無奈。
在工作方面,〈加價熱潮〉「慘到極,陀累全家靠份糧點夠食,卒之榨到豉油都無滴」指出小市民的工資不高,老闆押扣工資。其實在一九七八年推出的《 半斤八兩一碟,<半斤八兩>「我地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糴直頭係壞腸胃,搵個些少到月底點夠洗,確係認真濕滯。嗡親加薪塊面拿起惡睇,你就認真開胃。」也指出了工作的薪水不多。
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十分好,根據《簡明香港史》一書指出,七十年代香港以發展成為亞洲地區輕工業製造中心之一,成衣、玩具、塑膠錶、鐘錶等產品的出口金額或出口數量已名列世界第一。而根據《香港的歷史》指出,香港的工業向著現代化、多元化發展。「香港的注冊廠家從七零年的一萬六千五百零七家,增加到四萬五千零二十五家,雇傭人員從五十四萬增加到九十萬。」勞工人口密集,老闆壓扣工資的永恆話題就不會熄滅。許冠傑的歌曲正好帶出了打工仔的聲音
綜觀以上的文字,許冠傑和黎彼得共同寫作的〈加價熱潮〉寫出了七十年代的經濟現象,善於捕捉打工仔的心態,為他們說出壓抑在心裡的無奈。歌詞有反映現實,講及低下階層的辛酸的功能。



參考資料:
書:

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8,頁61
朱耀偉:《歲月如歌》,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9,頁26
黃志華:《粵語流行四十年》,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0
周永新:《見證香港五十年》,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頁5557
劉蜀永:《簡明香港史》,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8 ,頁283307

論文:

蘇振昇:〈流行音樂與社會文化的價值〉,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所

網站:

香港歷史博物館:http://www.lcsd.gov.hk/ce/Museum/History/b5/ex_special_6070_jan10.php
香港掌故(十七) http://hk.epochtimes.com/archive/Issue143/szlz-143-1.html
2 0 世紀大事:http://timchu2002.tripod.com/20big.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