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淺談許冠傑的歌曲如何反映昔日香港人生活的點淺談許冠傑的歌曲如何反映昔日香港人生活的點滴


作者:梁博惠


在許冠傑的歌曲中,我們可以留意到較為突出的題材,那就是反映出昔日的香港。歌詞中反映了香港人的生活,他的歌能夠顯示出香港的歷史,可算是「專屬香港人」的歌。

而他在1974年的一首歌名為「制水歌」,反映了香港昔日發生的制水事件。昔日,香港淡水缺乏,因而發生多次水荒。及後,人口的急速增長和工商業的發展,令淡水更加缺乏。香港第一次實施限制用水於1895年,而港府於日後也多次宣布制水,而且規定了幾多天供水幾次及供水的時間。,而「水」是生活的必需品,要依賴它洗澡,洗衣服等。結果在那時的香港常常會出現一個畫面,那就是一家人手中拿着水筒,於長長的隊伍中排隊,為的便是取水使用,而這個活動便成為了一般市民重要的生活環節。而在「制水歌」中,從歌詞中可以看出當時制水如何影響市民生活的事情。

   在歌曲中,「又制水真正受氣」可以看出制水之事是常會出現,因為歌詞中強調了「又」,可感受出制水是經常發生而普遍的。「真正受氣」卻顯示出制水一事令人辛苦又生氣,寫出當時小市民於制水期間的感受。「又制水今晚點沖涼  成晚要乾煎真撞鬼」這裡表現出制水時影響了市民的基本生活,因為連清潔身體也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聽朝早D起身  搵定水桶半打 裝多D水」看出小市民為了能夠成功取得「水」,只好提早起床及拿水桶盛下多點水以作生活所需,可以看出制水令小市民的生活方式有所改變。而於最後的歌詞,「又制水 夜街你都無謂去」,「又制水 拍拖都冇話厘味」,「又制水 妹佢怕我週身一陣除」,這三句歌詞反映出制水為市民所帶來的苦況,如:不會出夜街,不能洗澡而令身體產生氣味,影響社交生活等。整首歌也表現出當時港人所面對的問題「制水」,看出香港制水時的歷史,昔日的香港特色與回憶。

之後,於1983年的「木屋區」,則反映出一些昔日的居住情況。這首歌在講述出一個小故事,一開始說出在木屋區中一名嬰兒出生,嬰兒一直成長,卻得不到教育。結果他學壞了,更因打劫銀行而被射死。而另一面又有一名嬰兒在木屋區出生,事件好像循環不息地發生,表現了木屋區及當時社會的問題。

「滿天風雨  貧窮木屋區某一角裏」看出住在木屋區的人生活是貧窮的一群,「學校教育那會有  那個去教他怎去做人」看出當時並不是人人也可以接受教育。

其實在香港二戰後,大量內地移民湧入香港,令全港人口不斷增加,可是香港的住宅數量不足供應,加上遭到戰爭破壞,因而房租高昂。有不少人根本負擔不起租金,因而只好在山坡或空地上用鐵皮、木板搭建木屋居住,於歷史上就出現不少木屋區大火的慘劇。

而在2003年,一首「鐘聲響起」則講述出2003年發生於香港的事件。「從前香港 講 a b c d 普遍」,「自回歸後 說 bo po mo fo 有主見」,這兩句歌詞可以反映出香港的轉變,昔日香港受英國的統治,加上外國的經濟好,因而香港的教育重視英文,而且港人說英文以方便與外國人合作經商。回歸後,中國的經濟發展強烈增長,於國際間的地位和經濟地位不斷提升。加上教育改為以母語為主,推出自由行等,令港人使用普通話的機會大增。而歌詞中出現「舊機場 早就再見」,「新機場興建」,這些則是香港的歷史事件。於199876日,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的關閉,赤鱲角機場的興建及啟用。而且於2003年間香港發生不少的事件,「港幣貶值更有壓力」,「加薪唔見多 負資產就鬼咁多」,因為當時社會的經濟持續低迷,負資產的人數大增,更有不少人因而選擇放棄生命。而食物的安全問題出現,「豬鏈搭瘋牛 食物有毒就多多多」,當時出現了豬鏈球菌及瘋牛症出現。「宜家放假 就鍾意上街自由行」,那是2003年香港政府的23條所致,人人上街表達意見。

另外,他的歌詞中也反映了當時香港人的生活及文化。首先,在小人物的生活點滴方面,在「有酒今朝醉」中看出當時港人的娛樂,「跳下飛機  街邊玩下水」,「求其係派對仆倒去」。而「話知你97」中,「睇番出無厘頭攪笑戲 卡拉OK「堆」樽拔蘭地」,「高聲亂唱再去旺角打機 買份八卦雜誌睇」。於「麻雀耍樂」中,「砌幾圈我身心最快樂」。可以看出當時的小朋友的娛樂為跳飛機,玩水;而青少年則會看戲,唱歌,打機,看雜誌:而較年長的人會以打麻雀為樂。在居住方面,在「有酒今朝醉」中,「有名高級徒置區」可看出市民多住在徒置區中。

最後,從歌曲中可以看到當時外地文化影響着港人的生活。在「日本娃娃」中,「Hello Kan Ban Wa」,「Watashi Wa Hong Kong」歌詞中含有日文。而「先敬羅衣後敬人」中,「皮鞋明亮冇滴塵」,「記住領呔花要新」,「注重洋服流行」歌詞中顯示出西方服飾文化的流行,如穿皮鞋,領呔等。而「尖沙咀 Susie」中,「密密去Disco通宵到達旦」看出當時的人愛到Disco玩樂,而Disco是屬於西方的產物。其實,從上述的三首歌,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香港受着外地文化的影響(:日本,外國)。而事實上,音樂界也深感其他文化影響,當時有不少歌手的歌曲也改編自日本的歌曲(: 譚詠麟的《忘不了您》,張國榮的《不羈的風》等)。當時普遍上社會開始注重衣着表現,五十年代男士服飾以西式為主,日常便服是恤衫、西褲,唐裝衫褲有被西裝逐漸取代的趨勢。

從以上各方面看來,許冠傑的歌中常常可以看出當時香港所發生的事情,也從而看出當時小市民的生活及香港文化特色,歌曲可算能表現出昔日香港的一面。

參考資料:
制水:http://www.chiculture.net/0217/html/c17/1205c17.html
木屋大火:http://www.chiculture.net/0217/html/c18/1205c18.html
香港時裝發展簡介: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downloads/materials/Fashion_Attitude-Fashion_History_chi.pdf
第九講歷史知識、集體記憶與社會變遷:
http://huang.cc.ntu.edu.tw/pdf/CCB3010.pdf
嬉玩結構: http://scholarbank.nus.edu.sg/bitstream/handle/10635/17025/Chapter3.pdf?sequence=7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8%A8%B1%E5%86%A0%E5%82%91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B5%E8%AA%9E%E6%B5%81%E8%A1%8C%E6%9B%B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