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潘源良〈我心如雷〉的「非情歌」解讀


〈我心如雷〉
原曲:Thirst For Love - Sharon O'Neill
作曲:Alan Mansfield / Sharon O'Neill
填詞:潘源良
編曲:Donald Ashley
監製:葉廣權 / 關維麟

但願是醉 可哭出眼淚
但實在再喝更多 苦都沖不去
識穿你的謊話 等於摧毀心中信念
以往我珍惜的 現在是通通都不對

我今晚心如雷 情痴已劈得粉碎
割開了霹靂千串 陪著煙一般的我任風吹

在舊日裡 分擔喜與淚
但現在我要再想 過去你是誰
不可看穿的心 不可解釋的恐懼
我最愛的都講著大話 我要再信誰

心如雷 轟得粉碎 割開了霹靂千串
陪著煙一般的我任風吹 任風吹

已經消失的一切那可追
那管多麼珍惜 終失去
已經得到的一切原是淚
誰令我繼續藏心底

我今晚心如雷 世間似統統粉碎
割開了霹靂千串 陪著煙一般的我任風吹
心如雷 轟得粉碎 割開了霹靂千串
我似煙一般 我似煙一般在那個方向吹

作者:劉祥裕

      〈我心如雷〉是詞人潘源良1989年的作品,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首情歌,但若再細心分析,則可發現這可能是一首指涉現實的「非情歌」。
 
      〈我心如雷〉表面看起來是一首在表達因被情人欺騙而感到痛苦的情歌,「我最愛的都講著大話/我要再信誰」、「在舊日裡/分擔喜與淚」等句子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這是一首情歌。但值得注意的是,歌詞中沒有出現任何情人熱戀時候的回憶,亦沒有明確地指出「我」與「你」的關係到底是不是情人。〈我心如雷〉這種含混的寫法,增加了「非情歌」解讀的可能性。這種寫法甚至是詞人刻意而為之,透過情歌來表達對現實的關注。

 
      事實上,詞人潘源良一直都有創作「非情歌」的傾向,如〈十個救火的少年〉、〈今天應該很高興〉等便是十分著名的「非情歌」。而且潘源良亦有以情歌來包裝「非情歌」的習慣,如經典作品〈你還愛我嗎?〉,以及近年的〈超錯〉,都屬於這類。因此,若將〈我心如雷〉與當年的香港社會相連繫,很容易得出情歌以外的另一個解讀。〈我心如雷〉收錄於譚詠麟《忘情都市》大碟中,此碟於1989年8月11日推出,而在此碟推出前兩個月則剛發生了震動整個中國及香港的六四事件。因此,如果將詞中的「你」解作中國政府,那麼就不難看出〈我心如雷〉其實是詞人對六四事件的回應。
 
      歌名〈我心如雷〉其實是從詞中「我今晚心如雷」剪裁而來。六四事件是於晚間發生,而詞人特意強調了「今晚」而非「今天」,可視為〈我心如雷〉指涉六四事件的佐證。而「雷」這個意象很容易令我們聯想到不平靜、晴天霹靂,事實上這正正是詞人在六四事件發生後的心境。
 
      中英雙方在1984年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香港於1997年回歸中國,但當時部份香港人對回歸感到悲觀和恐懼;而部份人則對中國政府抱信任的態度,因此對未來感到樂觀。「識穿你的謊話/等於摧毀心中信念」顯示了詞人正是原本信任中國政府的人,但因六四事件的關係,令到「心中信念」被「摧毀」。這個「信念」是指詞人相信回歸祖國對香港是美好的信念,正是因為詞人昔日抱著這樣的信念,在面對六四事件時,才會感到那樣的痛苦。「但願是醉/可哭出眼淚/但實在再喝更多/苦都沖不去」表明了「我」的痛苦,是一種使人欲哭無淚、連酒醉也無法排解的極度悲痛。
 
      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除了帶來經濟上的突飛猛進,也令人產生政府開明的印象。正是這種印象,使得包括詞人在內的部份香港人對回歸感到信心。但經過六四事件後,令到詞人「識穿你的謊話」,醒覺到中國政府仍然是一個封閉、獨裁的政權。「在舊日裡/分擔喜與淚」、「我最愛的」表現了很多香港人與中國大陸不可分割的關係,雖然身在香港,但仍心繫祖國。正正是因為這種對祖國的關心和信任,使到六四事件發生後,詞人心裡產生了巨大的落差,「情痴已劈得粉碎」、「世間似統統粉碎」,因而才會感到如此痛苦。而且詞人多次強調「劈得粉碎」、「統統粉碎」、「轟得粉碎」,可說是對中國政府完完全全的絕望。
 
      六四事件所帶來的,除了悲痛,還有對中國政府的重新思考。詞人所關心及思考的,是切身的香港前途問題。「我最愛的都講著大話/我要再信誰」顯示了當時香港人所面對,是對中國政府的信任問題。「那管多麼珍惜/終失去」說明了詞人對中國政府的信任及感情是珍惜的,但是在六四事件的陰霾下,終究是「已經消失的一切那可追」。對於一個會突然以暴力鎮壓異見的政府,詞人感到無法觸摸,「不可看穿的心」,而無法不產生「不可解釋的恐懼」,恐懼在1997年主權移後中國會否違背一國兩制的承諾,恐懼失去自由。「已經得到的一切」似乎在指因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而肯定的回歸,曾經對回歸祖國充滿期盼,最後想不到「原是淚」。在這種對前途的擔憂下,只能將對祖國的感情「繼續藏心底」。
 
      在對中國政府信任破產、情感失落,加上對香港前途擔憂之下,詞人感到「煙一般的我任風吹」。「煙」是虛無的,被風一吹,更加會消散於空氣之中。因此「煙一般的我任風吹」一句其實具有死亡的象徵,而這死亡指的不是肉體上的死亡,而是心靈上的。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任風吹」三字充分表現了詞人心如死灰的絕望。
 
      總括而言,詞中的「我」感情是複雜的,由信任、關心「你」到發現真相後的痛苦、絕望,以及對前途的恐懼。可以說,〈我心如雷〉在對中國當局的控訴之餘,更表現了被至親的人所傷害的痛苦,以及愛之深恨之切的感覺,呈現了當時很多關心祖國的人的悲痛。
 

參考資料:
明報OL網:〈周日話題﹕給讀者Lam的六四書單〉,〈http://www.ol.mingpao.com/cfm/style5.cfm?File=20090419/sta13/vzb1h.txt〉,2014年2月27日瀏覽。

天涯社區:〈一張充滿著社會意識的專輯——譚詠麟《忘情都市》〉,〈http://bbs.tianya.cn/post-music-141411-1.shtml〉,2014年3月6日瀏覽。

Ricky Tong:〈網路譚詠麟歌曲資料庫〉,〈http://www.rickytong.com/atmdb/〉,2014年3月3日瀏覽。

華麗的戰爭:〈超錯─談潘源良的「非情歌」〉,〈http://leungjass.blogspot.hk/2010/11/20101122.html〉,2014年2月27日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