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詞:林若寧
霓虹前這位潦倒老年 淪為時光機的配件
直到活到歲月到終點 沒有自己經典
挖苦你的少年 在倒後鏡片段裡一閃
然後人生蒸發一縷煙 被發現經已大殮
如何後悔 也知道 無從後退 能探險必需探險
明日在那裡再望向這裡 怕那一位較這一位更唏噓
一個人平行時空怎去面對 從前起身嗌反對而如今偷偷隱退
誰記得這少年和這老年曾天生一對
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天看那一天崎嶇
才對得起當天那個小孩 無負那個小孩
曾為信仰出發不理反對
捉得到一隻蟬 誤信便會抱住這花園
懷著童真可笑的某天 立紀念碑去自勉
年年度過 怕只怕 年年白過 而據點只得句點
明日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天看那一天崎嶇
才對得起當天那個小孩 無負那個小孩
曾為信仰出發不理反對
還是有生活興趣 能令你生命有趣 看盡山水
如明日在這裡你又到哪裡 有這一位替那一位作先驅
出發前無人能知選錯或對 年輪都刻進骨髓年齡都不可倒退
無悔於這旅程留低過程曾衝出堡壘
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生看那一生興衰
還記得今天演過這一場 無論去到終場
曾為信仰掙扎可以死去
作者:何詠晞
由周國賢作曲,林若寧填詞的〈時空〉為周國賢2012年的派台作品,暫時未收錄於任何專輯當中。每個人在老年衰退時都不免回顧自己的一生,林若寧在〈時空〉一詞中妙巧地利兩個平行時空的概念--即是「老年」和「少年」的回看與對比,從中反思一個人該以怎樣的態度如何面對人生。
詞人一開首先以老年人在切入點:在「霓虹前」走馬看燈的潦倒老翁,早以「淪為時光機的配件」,「時光機」意指時空的穿梭,即是一個人活着其實都只是幫助時間推延的配件。直到活到老年,走到歲月的終點,方發現「沒有自己的經典」,人生原來毫無成就。接着「挖苦你的少年」出現,其實就是老翁年少的自己。年少的自己取笑老年的的自己,「在倒後鏡片段裡一閃」,彷如回到過去,出現了老翁和少年各自兩個平行空間。「然後人生蒸發一縷煙」,詞人再次強調在巨大的時空下人生的渺小,在回過神後「發現經已大殮」,人生的時間很快就走到盡頭。
接着「如何後悔/也知道/無從後退/能探險必需探險」,筆者認為這句是整首歌的重點,亦是詞人的中心思想。時代巨輪只會不斷演進,那人們可以如何面對如此渺小的人生?詞人就說「能探險必需探險」,重要是要有冒險精神,只要人生活得無悔,時間就不會白過。我們無法阻止時代巨輪的前進,但我們有能力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義,只看人們如何選擇。
接着副歌部分詞人繼續大玩平行時空。將來有天老年的的自己望向年少的自己,只怕老年的的自己更為唏噓,因為選擇了白過一生。然而現實不可能真的是讓兩個自己同時出現。那「一個人平行時空怎去面對」,我們無法真的「看」到過去的自己,如今能夠做到的就是緊握自己的信念,不要如老翁一樣。有誰會記得「從前起身嗌反對」熱血的少年,跟「如今偷偷隱退」懦弱的老翁是「天生一對」,其實原是同一個人呢?「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都是指回望過去。年輕時的日子比今天崎嶇難行,但若然我們選擇堅信內心的理念,「為信仰出發不理反對」,無視世間的質疑,堅信自己的信念,留着青春熱血的一顆心,我們才會對得起過去的自己。
然後詞人寫到年少時天真:「捉得到一隻蟬/誤信便會抱住這花園」。這樣天真可笑的自己會寫紀念碑去自勉,但恐怕的是往後的日子「年年度過/年年白過」,所謂人生中留下的據點都只得句點。詞人一再強調在時空下人生只會快速流轉,提醒人們時間不會等人的,與其「年年白過」,不如活在當下,抓緊心中信念努力邁進。
詞人提醒人們生活中其實還有多興趣、樂趣,這些種種都可以「能令你生命有趣」,能令你的人生更意義,問題是人們有沒有發現這些機會,有沒有早已放棄對生活的熱情而認定宿命,虛耗一生。
最後一段「如明日在這裡你又到哪裡/有這一位替那一位作先驅」,如果我們能緊握年輕時的夢想繼續向前走,年輕的自己就能成為成年的、老年的自己的「先驅」,我們就能跟隨這位「先驅」繼續向前走人生的路。人生充滿選擇和分叉路,沒有人能知這個選擇錯或對,但時代巨輪只會不斷推移,重要是我們有沒有曾經努力地「衝出堡壘」、突破障礙。過程比結果重要,盡力了就能做到於心無愧,在人生這段旅程就能無悔。到老年回看一生興衰,知道自己沒有遺忘自我,努力地活過一生,如同一個演員盡力地演了一場戲,就算要「去到終場」,走到人終點,也能無憾。
由此可見在時空的宇宙觀下,人類、人生的確是很渺小。然而詞人要我們反思的是人們連最基本的努力活好一生,為自己負責任,又有沒有做到呢。林若寧在〈時空〉一詞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夢想,抱着冒險精神,積極勇敢面對人生。在時代的洪流裡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樣為信仰掙扎死去也比營營役役白過一生好。
在畢業時刻看到〈時空〉一詞更覺感觸,但願自己能如林若寧所言,進入了社會這個大染矼後仍然會保持自我,面對迷惘時勇敢面對,抱着冒險精神嘗試多點不同的東西。待老年的自己回看這刻年輕的自己,仍然能抱着一抹微笑。
參考資料:
朱耀偉:《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7年。
朱耀偉:《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年。
林若寧-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8%8B%A5%E5%AF%A7#2012.E5.B9.B4.EF.BC.8858.E9.A6.96.EF.BC.89〉,瀏覽日期2014年5月18日。
周國賢-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5%9C%8B%E8%B3%A2〉,瀏覽日期2014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