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從〈緋聞中的女人〉看林振強對女性的書寫



〈緋聞中的女人〉
主唱:梅艷芳
填詞:林振強

請勿著迷 請勿著迷
請你步向別人
假使想找尋真愛人
不要來跟我嚐香檳
天天多緋聞的女神
只會常使你狂傷心
願你也知
我不可能純情天真
常自惹是非與緋聞
你若來靠近
過後如悔恨
你別來責問
怎麼不關心
但若你決心
願為我醉心 Call me
如情願自今 成為玩弄品 Call me
若是我這宵 賣弄我性感
輕輕似我手癡癡掃你身
Ah 只因今晚夜 我倆剛巧心相近
假使想找尋真愛人
請轉頭不要來犧牲
天天多緋聞的女神
不愛人只愛尋開心

作者:張靜姍

       〈緋聞中的女人〉收錄於1986年梅艷芳《妖女》專輯內。林振強以大膽的詞風為梅艷芳度身打造了新時代女性的獨特形象。這歌曲是延續了〈壞女孩〉、〈妖女〉的創作風格,通過歌詞刻畫女性的慾望,愛追求刺激「天天多緋聞的女神/不愛人只愛尋開心」,表現了自信前衛的一面,「請勿著迷/請勿著迷/請你步向別人/假使想找尋真愛人/不要來跟我嚐香檳」。故事主角是緋聞女人,她性感、多情,令男人為之著迷,「願為我醉心 Call me」,「常自惹是非與緋聞/你若來靠近/過後如悔恨/你別來責問」,擺脫了女性予人溫馴,多視為愛情弱者的觀感,詞人讓女性發聲,展示女人本色。從歌詞我們看到女性傳統形象之改變,詞人有意去打破女性原有的定位,不再因受性別定型而限制和壓抑了個人情感,所以歌詞充滿了性和慾望的想像,可謂公開自白「如情願自今/成為玩弄品/Call me/若是我這宵/賣弄我性感/輕輕似我手癡癡掃你身」,乃挑戰社會的規條,將這些「忌諱」從傳統解放,表達女性也可以獨立自主,不再是男性的附屬,由他主導一切。


       其實,情歌普遍所展示的多為女性柔弱之典型形象,這也是流行音樂創作的主流。林振強的詞也不乏這類的創作,如〈零時十分〉寫女性等候愛情的「痴」、〈一輩子溫柔〉展示對男性的依從,〈傻女〉寫對舊愛的深深眷戀,此等均呈現了女性對愛情執著、對男性依靠的傳統一面。其實,女性形象典型化是一個傳統,社會所接受的女性形象是溫柔美好、善良嫻熟、多愁善感、依賴受保護等。追溯至古典詩詞,早已為女性建構了一個傳統形象,如《詩經 · 關雎》「窈窕淑女」就是形容女性的美好善良,又如《花間集》細緻刻畫的美女、李清照筆下的「人比黃花瘦」等,皆展示了柔弱溫婉是傳統女性的刻板印象。她們受禮教約束,「男尊女卑」、「夫唱婦隨」的觀念植根很深。此之為女性的性別定位。

       林振強為梅艷芳、劉美君等人創作的一系列書寫女性新形象的歌詞,像〈緋聞中的女人〉、〈冰山大火〉、〈事前〉、〈事後〉開拓了歌詞的創作空間,打破男女性別定位。討論兩性性別典型化,牽涉「二元對立」概念,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擁有的一些互相對立的元素,在結構主義理論中,是產生意義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式。在普遍的情歌書寫中,「二元對立」就確定了男性和女性的典型化形象,男性是堅強,保護女性,而女性如前所述,是柔弱美麗,兩性之間是處於對立面,存在差異。歌詞提及,「我不可能純情天真」,「純情天真」可說是女性既有的形象之一,林振強有意在歌詞消解男女二元對立的性別定位,打破向來被認定的性別觀念,故在「純情天真」加上「我不可能」四字,清楚表達時代女性的新態度。而「願為我醉心/賣弄我性感」帶出吸引異性的方法莫如帶些許性感,道破女性的另一形象。又「Ah/只因今晚夜/我倆剛巧心相近/假使想找尋真愛人/請轉頭不要來犧牲」則顛覆了女性對愛情的看法,不再是至死不渝,細水長流。林振強藉歌詞去引發讀者對男女傳統價值觀的思考。


       林振強為女性發聲,打破女性在傳統社會結構的性別定位,更寫作女性慾望的題材,可謂大膽的嘗試,當時有批評指「露骨」、「意識不良」。他曾回應「就算歌詞裡寫性愛,聽得人想起性愛,那也是正常的性愛……他們說想入非非,我不介意引人想入非非,只介意非非指的是甚……寫出來不可以太核突粗魯,要予人『靚』的感覺。」林振強為梅艷芳等人填寫的這類歌詞,成功配合歌手的形象,深受歡迎,發展出另類的歌詞風格。

       〈緋聞中的女人〉體現了林振強「以女性身份主動談情說性,讓女性按自我的感覺來書寫」的創作手法,他大膽講述兩性的歌詞,影響到後來黃偉民、周耀輝、周禮茂等人,他們對性別的思考更加豐富,如〈非男非女〉帶出男女性別的劃分已不再重要,應擺脫性別定位的規限,還有〈你沒有好結果〉、〈忘記他是她〉等等。
  



參考資料

朱耀偉:《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香港:三聯書店,2009。

朱耀偉:《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 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

馮應謙:《香港流行音樂文化:文化研究讀本》,香港:麥穗出版有限公司,2004。

魔鏡歌詞網:〈緋聞中的女人〉
http://mojim.com/twy100096x35x28.htm

黃志華:林振強長篇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375883-id-1958961.html

近代粵語流行曲的女性型像(形象)
http://www.at-pro.net/dicdic/music/features/hkpc.htm

梅影留香:梅艷芳(三十六)引領時尚二
http://xinpiaoxuedongmei.blog.hexun.com.tw/77122059_d.html

香港歌詞研究小組
http://cantonpopblog.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4712.html

獨立媒體:追憶林振強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9058

個人新聞台: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從梅艷芳談到林夕、林振強、黃霑
http://mypaper.pchome.com.tw/chinpang/post/1310652641

飄雲手記:【音樂心情】林振強先生如是說情慾歌詞
http://piuwin.blog.sohu.com/66982931.html

HK CHANNEL:著名填詞人林振強逝世十周年專輯
http://www.ihktv.com/commemorating-the-10th-anniversary-of-the-album-richard-lam.html

唐宋詞經典:楊雨如是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18/10/8244512_254721381.shtml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黃霑〈讓一切隨風〉的歌詞解讀



主唱:鍾鎮濤
填詞:黃霑

風中風中 心裡冷風 吹失了夢
事未過去 就已失蹤 此刻有種種心痛

心中心中 一切似空 天黑天光都似夢 
迷迷惘惘 聚滿心中 追蹤一片冷的風

各種空虛 冷冷冷 吹起吹起風裡夢  
過去的心 火般灼熱 今天已變了冰凍  

記憶中突然又痛 只因空虛再作弄  
你似北風吹走我夢 就讓一切隨風

作者:雷咏紅

         黃霑是粵語流行曲第二代填詞界的主將,其詞有獨特的個性風格,多展現其豪邁之氣,也擅長以人生哲理包裝歌曲, <讓一切隨風>便是一例。


        歌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解讀,本文選取人生哲理的角度解讀,歌詞的主題可理解為:一個人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或面對人生中的坎坷失意,在悲傷與無奈中概歎之際,感悟出不應執著過去的失意,應放下過去,讓過往隨風而逝的道理。

風中風中 心裡冷風 吹失了夢    
事未過去 就已失蹤 此刻有種種心痛

        詞人以風貫穿整首歌詞,空虛的感覺為主幹,把空虛寫得有層次,帶出人生的哲理。詞開首以景物入情,以無形的「風」帶出心中的失落與落寞 ,詞人用「冷」字道出風是寒冷的,帶出空虛的感覺,像風一般寒冷刺骨。

        首段歌詞描繪了這樣的意境:一個人在路上踽踽獨行,倍感孤獨。此刻凜冽的寒風侵襲,不禁觸景生情。心裡也像刮起寒風,無情地吹走了當初的夢想,自己在人生的路途上奮鬥,夢想落空,還未事過境遷,心中的熱情已退卻,蕩然無存,各種難過的情緒侵襲,心裡頭隱隱作痛。

心中心中 一切似空 天黑天光都似夢
迷迷惘惘 聚滿心中 追蹤一片冷的風

        第二段詞人以「空」寫出迷惘的感覺——心像被掏空似的。為理想營營役役,追追逐逐,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天黑天光都似夢」是一種茫然若失的感覺,以「夢」襯托出虛無,站在人生的交叉點,失去了方向和目標,不知該往哪裡走。道出人在途中的迷失,對於過去的失意耿耿於懷,只有滿腔迷惘,找不到前路。
首四句寫出空虛帶給人「冷」與「迷惘」的感覺,形象化空虛,富有畫面感,帶給人想像的空間。另外,詞人也注意建築美,運用對偶,例如,以「心中心中」對應第一段的「風中風中」;疊字,如:「迷迷惘惘」,加強節奏感;押韻,如:「夢」、「痛」、「風」、「凍」、「弄」,幾乎一韻到底,講究音韻上的和諧,選陰柔的韻調表達悲涼的感情。

各種空虛 冷冷冷 吹起吹起風裡夢  
過去的心 火般灼熱 今天已變了冰凍  

        這段歌詞寫出了心中熄滅了對理想追求的熱情,詞人再以「冷」的感覺寫「空虛」,表現心中若有所失,記憶起最初的夢想。詞人運用對比的手法,以「灼熱」對比「冰凍」,強烈的對比,突出今昔的落差與轉變。以比喻的手法,將具體的事物形象化,將「火般灼熱」比喻「過去的心」,暗示以往充滿雄心壯志,如今被現實打磨了棱角,鬥志信心被消磨殆盡,心被冷卻。 

記憶中突然又痛 只因空虛再作弄    
 
        詞人以擬人的手法,賦予「空虛」生命,「捉弄」寫出無奈之感。歌詞的涵義是:心中不由地勾起過去種種不快,一幕幕失意的往事浮現在腦海,回憶變得鋒利,伴隨而來是錐心的痛。 “痛”代表往事的深刻,受到了很大的教訓,另一方面也是心靈的傷痛。

你似北風吹走我夢 就讓一切隨風  

        「你」指命運或現實,「你似北風吹走我夢」 說的是 殘酷的命運使「我」 失去夢想,也就是外在環境不如理想,面對很多困難。詞人最後發出無力的呐喊,帶點無奈的感情。經過傷痛後接受現實,也領悟到:過去的就由它過去吧!在生活的洪流中順其自然,「就讓一切隨風」也是一種灑脫和解脫。

        結尾表達詞人的人生觀,面對挫折的態度:讓一切隨風。放下過去種種失意,不再被過往羈絆,以輕鬆的姿態上陣,以從容的態度面對往後的人生。歌詞沒有過往豪邁不羈的風格,但也不失其瀟灑的本色,更增添一份灑脫自若的深度。歌詞以虛幻的意象,如「風」、「夢」等呼應「空虛」之感,把人在經歷重大的轉折,情緒上的變化寫得富有層次,層層遞進,由最初「有種種心痛」的傷心到「天黑天光都似夢」的迷失,再過渡到「灼熱變冰凍」的壓抑,最後變成「讓一切隨風」的接受。

        一首好的歌詞應該是「入曲可唱,離曲可賞」,黃霑的詞一詞多解,帶出歌的情緒,給人思索的空間。值得一再反思咀嚼。




參考資料

黃志華:《粵語流行曲四十年(古今香港系列)》,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7.
朱耀偉:《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9.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林若寧看平行時空



主唱:周國賢
填詞:林若寧

霓虹前這位潦倒老年 淪為時光機的配件
直到活到歲月到終點 沒有自己經典
挖苦你的少年 在倒後鏡片段裡一閃
然後人生蒸發一縷煙 被發現經已大殮
如何後悔 也知道 無從後退 能探險必需探險

明日在那裡再望向這裡  怕那一位較這一位更唏噓
一個人平行時空怎去面對 
從前起身嗌反對 而如今偷偷隱退
誰記得這少年和這老年 曾天生一對
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天看那一天崎嶇 
才對得起當天那個小孩 無負那個小孩 
曾為信仰出發不理反對

捉得到一隻蟬 誤信便會抱住這花園
懷著童真可笑的某天 立紀念碑去自勉
年年度過 怕只怕 年年白過 而據點只得句點

明日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天看那一天崎嶇才對得起當天那個小孩 無負那個小孩 
曾為信仰出發不理反對 

還是有生活興趣 能令你生命有趣 看盡山水

如明日在這裡你又到哪裡 有這一位替那一位作先驅
出發前無人能知選錯或對 
年輪都刻進骨髓 年齡都不可倒退
無悔於這旅程 留低過程 曾衝出堡壘

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生看那一生興衰 
還記得今天演過這一場 無論去到終場 
曾為信仰掙扎可以死去


作者:葉慧敏

      〈時空〉是周國賢於2012年推出的作品,暫沒有收錄在唱片中,只在iTunes上架。 這首歌以平行時空的概念,寫出要堅持信念,才能使人生無悔。歌詞與周國賢的音樂道路有不謀而合之處,而林若寧在2011年曾為周國賢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作詞,講述周國賢與女兒的真實故事,因此對〈時空〉的解讀也加插了周國賢的真實經歷。



       歌詞的第一節道出了老年人死前對生命的感悟。為什麼老年人在霓虹前更顯潦倒﹖「霓虹」本是雙彩虹現象中,主虹外側較為昏暗的第二道彩虹,其色彩排列和主虹相反,﹝1﹞詞人暗示年老時生活暗淡的悲哀,這暗淡不是物質上,而是心靈上的存在感低落,因為回首自己的人生,沒有「經典」。「倒後鏡片段」是人死前看到的片段,看到的本是一生的重要的點滴,但這老年人卻看到年輕的自己在挖 苦著老年的自己,詞人說的是人在生存的最後一刻,才發現年輕時期有太多令自己後悔的事,但現在已沒法挽回。因此,當人生中面對一些抉擇時,必須抱著「探險」的心態,選擇面對困難,而不是後退。

       副歌闡述的是一個平行時空的概念,「明日在那裡再望向這裡」是身處未來和現在的平行時空,「那一位」和「這一位」分別是未來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詞人說出不知如何面對「未來的自己將更為唏噓」的事實。為什麼會認為未來的自己會更為唏噓?因為從前的自己富冒險精神,有一顆無畏無懼的心,會積極面對一切,而如今只會偷偷隱退,已失去那赤子之心。其實,年少的自己和年老的自己本是「天生一對」,想法、信仰、行為都應是一致,可惜人年紀越大,就越會忘掉初衷。詞人認為過去要「崎嶇」才會使將來無悔,即使是別人不認同的事,也勇敢前行,這道路難免有不平坦的時候,但這才對得起當初那赤子之心。 

       詞人說的與周國賢的音樂道路不謀而合。周國賢出身小康之家,家族經營海味生意,但他選擇走上音樂的路,後來感到事業停滯不前,決定跟隨父親學做生意。在那兩年間,他更明白自己最喜歡的還是音樂,他曾在訪問中說出當時自己「左腦想着金錢數字,右腦卻在作曲編曲」,﹝2﹞玩音樂才是他的初衷。因此,他還是決定放下生意,再次投入音樂世界,踏上「崎嶇」的路,再一次為信仰出發。

       第三節歌詞,說到蟬這種壽命極短的昆蟲,蟬鳴最初表示時序之變,《詩經.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鳴蜩」,道出在正值仲夏的五月,蟬鳴不絕於耳,﹝3﹞因此蟬意味仲夏的來臨。能捉蟬的「這花園」象徵夏天,詞人說的是捉到一隻蟬不等於能抓住夏天,夏天代表的可能是人生最熱血、精彩的時期,也是你還有赤子之心的時候,那份童真值得立紀念碑,告訴自己不要忘記。詞人於另一作品〈櫻花樹下〉也提到蟬,「樹蔭有一隻蟬/跌落你身邊/驚慌到失足向前/然後撲入我一雙肩/現你靦腆一臉/像櫻花萬千/懷念美好高中兩年/期望你的青春不變/去到今天」,詞人也是以蟬說出懷念那夏天的美好。

       歌曲將近結尾部份,詞人再一次闡述一個平行時空,一個現在和過去的平行時空。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相遇,過去的自己應作先驅,讓現在的自己看到當初的那份決心。即使不知選擇是錯或對,也無畏無懼,因為時間是不可倒退,人生也沒有後退的路。詞人重視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只有衝出這困著自己的堡壘,才使人無悔。

       最後一後,詞人闡述一個生前和死後的平行時空。死後的自己看到生前的自己,是一場令自己無悔的畫面,是那為了當初的信仰,沒有後退的決心,即使為此死去也無怨無悔。詞人說出不堅持自己的信念的人生是比死更可怕。

       〈時空〉以一個的平行時空的概念,說出縱然身體老去,但童心應永遠與自己同在,為了信仰能付出一切。若有日把它遺忘,你的人生就會變得暗淡,直到生命終結。

﹝1﹞JET﹕〈周國賢﹕放下鮑魚 · 重拾結他〉,http://jet.my-magazine.me/article_detail.php?aid=356,,2014年3月1日瀏覽。
﹝2﹞白福才﹕〈蟬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義〉,《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頁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