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鄭國江
大地正飢餓戰火風中散播
大戰不斷人民流淚變江河
過去已錯過 記憶中多戰禍
炮聲一過血成河
奔向幸福奔向和平讓我掌舵
絕望變希望歌聲風中遠播
沒法想像為何人類這麼傻
錯過再要錯永不中止戰禍
清風不禁嘆奈何
火已盡熄風要唱頌和平之歌
大地願望變歌心中的希冀沒法阻
處處也有共鳴一起唱和
力量是在你心莫再將心反鎖
同期待和平聲調諧和
風正在唱 高唱和平這首歌
要世上重見真情
山正和應一片和平愉快聲
透發著人性的摯誠心相應
大地已安靜彼此真心照應
熱愛生命全球人類見溫情
以愛引發愛 愛心比火更盛
晚間一過見黎明
風正在吹起勁奏著和平之聲
願望是用這歌將心中的愛喚醒
叫那冷卻熱情今天更盛
以這最暖的歌化開心中的冰
以至真的心歌頌和平
風正在唱 高唱和平這首歌
要世上重見真情
山正和應一片和平愉快聲
透發著人性的摯誠心相應
作者:張瑞志
1986年是國際和平年,當年香港電台響應聯合國的主題,於7月19日舉辨「國際和平年音樂會」,這首〈和平之歌〉就是音樂會的主題曲。這首〈和平之歌〉由鄭國江填詞,林敏怡作曲,譚詠麟、張學友、關正傑、林子祥等歌手合唱。﹝1﹞這首歌對和平有很強的象徵性,常在不同場合唱出以歌頌和平。
在這首歌中,鄭國江帶出了兩個重點,第一是和平是掌握在大家手中,人人都可以推動和平。第二是希望人類可以以愛相待,化干戈為玉帛,還要「以愛引發愛」,就可以創造一個和平的世界,一起高唱「和平之歌」。
先討論第一點。歌詞第一段先寫人民的慘況,首兩句「大地正飢餓戰火風中散播,大戰不斷人民流淚變江河」說人民因戰爭而缺乏糧食,戰火不斷,人民十分悽慘,「流淚變江河」。第三句鄭國江似乎在「記憶中多戰禍」前特別強調「過去已錯過」,特別指出人類不斷重複犯錯,令戰禍連連,人民因為戰爭而喪命,「炮聲一過血成河」。詞人在末句說「奔向幸福奔向和平讓我掌舵」,可說是整首歌的點睛之處。「掌舵」與「掌握」意思相近,鄭國江說「讓我掌舵」,意即和平是應該掌握在人民手中的。「人們不斷爭戰而導致生靈塗炭」和「和平是應該掌握在人民手中」是一個對比,前者繫於掌權者的一念之間,後者卻是要人民自己爭取。
而第二段說「沒法想像為何人類這麼傻」及「錯過再要錯永不中止戰禍」,鄭國江認為,戰爭對大家都沒有益處,互相攻伐是很「傻」的事。第三句呼應前段的「過去已錯過」,說「錯過再要錯」,再一次強調戰爭是錯誤。第三段又說「力量是在你心莫再將心反鎖,同期待和平聲調諧和」,說的其實也是如出一轍,都是強調奔向幸福、奔向和平,是要靠所有人,包括沒有受戰火之害的人,一起努力的。
另外一個重點是詞人希望人類可以以愛相待,這基本上是第二節的主題。在第二節第首段,鄭國江已經開宗明義指出他的願景:「大地已安靜彼此真心照應,熱愛生命全球人類見溫情」,是一個人人相親相愛,不再以干戈相待的世界。而下一句「以愛引發愛,愛心比火更盛」詞人指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可以傳播的,不但可以「以愛引發愛」;而且會「比火更盛」。「火」可以直接指可見的火,用火的熱去比喻愛心的程度;又可指戰火,說愛心可以掩蓋戰火,亦即是只要有愛心,戰火也就不會出現。這也與上面說過的「力量是在你心莫再將心反鎖」相應,「將心反鎖」正有「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意思,如果人們不再「將心反鎖」,世界步向和平又會跨進一大步。
之後詞人又指出,達致和平需要愛心,所以他希望將人們心中的愛心「喚醒」。詞人希望喚醒人們心中的愛,因為心中有愛,才能達致和平。之後說「叫那冷卻熱情今天更盛」,就是指出人們心中的熱情也許已經冷卻下來,但詞人仍然希望大家的心可以再次火熱,「以這最暖的歌化開心中的冰」。鄭國江知道一來人與人之間也許有隔漠,二來香港是個福地,我們也許未受過戰火威脅,對別人的遭遇未必關心,就算關心,也未必有很大的感受。所以詞人說要「化開心中的冰」,就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用心去關懷別人。
最後,詞人認為除了「愛心」,人與人之間還要有「真心」,才能達致終極的和平。整首歌多次提及「真」:「要世上重見『真情』」、「透發著人性的『摯誠』心相應」、「大地已安靜彼此『真心』照應」及「以『至真的心』歌頌和平」。詞人說要「真心」、「真情」、「摯誠」,是希望人與人之間可以以誠相待,以真心去迎接和平的到來。
總結全首歌,第一是鄭國江認為人人都應該盡責任去推動和平,因為和平是掌握在大家手中的;第二是希望人與人之間可以以愛相待,以真心相待,這樣全人類就可以一起在地球村高唱「和平之歌」。
參考資料:
魔鏡歌詞網:〈和平之歌〉,〈http://mojim.com/twy100183x22x6.htm〉,2014年5月3日瀏覽。
Youtube:〈金曲重溫: 群星 和平之歌 198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kw2Gj47XU〉,2014年5月3日瀏覽。
優酷網:〈視頻:和平之歌〉,〈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wODQ3MjA=.html〉,2014年5月3日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