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劉卓輝〈候鳥〉歌詞解讀


填詞:劉卓輝

如我們 他們都在拍照 遼闊的土地上 那裡留守的子女誰照料
如老人 小童 孤獨與笑 後退的公路上 我要回家的思緒難抹掉

大地上 望見的飛過候鳥
可有無窮氣力 像往返千里路遙 忘掉了
漂泊中 城內的璀璨和你對調
流下血汗了 還有多少

煩囂的都市裏 從不分早晚幹活每一天
如建造路和橋 掠過聲色犬馬卻獨個寂寥
離家的風雨裏 惟有牽掛夢裏又渡過一年
雄壯的聲線 微笑的嘴角 倦了

而我們 他們一樣悄悄 狹窄的街道上 這裡留守的家有誰照料
而富豪 工人 公僕 政要 前進的軌道上 也有成功的苦澀和格調

大地上 望見的飛過候鳥
可有無窮氣力 像往返千里路遙 忘掉了
漂泊中 城內的璀璨和你對調
流下血汗了 還有多少

煩囂的都市裏 從不分早晚幹活每一天
如建造路和橋 掠過聲色犬馬卻獨個寂寥
離家的風雨裏 惟有牽掛夢裏又渡過一年
雄壯的聲線 微笑的嘴角 倦了

無聲的經過歲月變遷 春風秋雨哪日變天 跟生活去交戰
埋怨命中的注定 如呼出那口煙

煩囂的都市裏 從不分早晚幹活每一天
如建造路和橋 掠過聲色犬馬卻獨個寂寥
離家的風雨裏 惟有牽掛夢裏又渡過一年
遙遠的春節 昂貴的高鐵 合照

作者:林子奇

         〈候鳥〉是劉卓輝繼〈圍城〉後,為樂隊Kolor填詞的第二首作品,由Kolor成員羅灝斌作曲。Kolor於2010年至2013年進行了名為Law of 14的計劃,於每月約14號在網上發佈一首新作,而〈候鳥〉就是Law of 14的第四十首歌,於2013年5月13日發佈,期後收錄於同年7月12日推出的EP《NEVERENDING》中。




         〈候鳥〉的歌詞按字面解讀,似是將內地離鄉別井到發達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喻為候鳥,符合Kolor一貫於作品中反映現實問題的作風。歌詞首段與第四段開首分別提到「如我們/ 他們都在拍照」及「而我們/ 他們一樣悄悄」,指出這些農民工與我們一樣,以模糊兩者的界線,使讀者更能投入於歌詞中。「遼闊的土地上」是指在中國的大片土地,「留守的子女」、「老人」、「小童」是指農民工留在鄉村裡的子女、父母等,而「後退的公路上/我要回家的思緒難抹掉」,是作為農民工的「我」在旅途中思念家庭。

         次段以農民工身份托候鳥起興,問候鳥「可有無窮氣力/ 像往返千里路遙」,再自答「忘掉了」,表達農民工往返故里與城市間的疲倦、無奈。農民工以血汗換來「城內的璀璨」,自己卻得不到甚麼。

         第三段寫農民工於城內日夜工作,為城市貢獻,在感受城市的發達同時卻依然孤寂、思鄉,並以「雄壯的聲線/ 微笑的嘴角」的正面意象反襯農民工的身心疲乏。
  
         第四段以農民工的角度寫城市人,「這裡留守的家有誰照料」一句反映出城市人同樣為生活奔波,不能時刻照顧家庭。「而富豪/ 工人/ 公僕/ 政要/ 前進的軌道上/ 也有成功的苦澀和格調」指的是不論任何階層,包括農民工與城市人,要成功亦要付出血汗。其後兩段與二、三段重複。

         第七段指人們長年累月默默耕耘,為生活奔波;對命運的抱怨也只能如煙吹散,有一種傳統小農思想的安於命運。

         末段最後一句「遙遠的春節/ 昂貴的高鐵/ 合照」指農民工每年只有春節回鄉,平日面對昂貴的路費不能輕易回鄉,只布望著合照思念。

         如上所示,歌詞字面上的解讀有多處明顯與農民工有關。然而歌詞中提到在都市艱苦工作,使作為都市人的讀者產生共鳴,加上讀者未必了解農民工問題,而忽略農民工的部份,對歌詞的焦點放在自身的辛勤工作、讀書中,將〈候鳥〉解讀為勵志歌曲。這顯示出對歌詞的解讀與讀者背景緊密關連。

         在觀看Facebook及Youtube網民對〈候鳥〉歌詞的評論時,我發現人們對歌詞的解讀方向頗有不同,主要的意見為歌詞是農民工的寫照;而Kolor於2013年7月14日在Facebook上分享〈候鳥〉的MV時鼓勵將於翌日面對放榜的文憑試考生,使不少人對歌詞的解讀方向轉向文憑試。另外,亦有意見認為〈候鳥〉是對〈圍城〉的回應,畢竟兩首的作曲填詞組合一樣,內容亦同事發達都市裡小市民的努力與無奈。

         以上的解讀並非志在判定何者方為正確之解讀,而是為了尋找出更多的可能,說明不同的解讀方向的合理性。我認為歌詞與其他文學文本一樣,重在引起讀者的感情,因此讀者應有其對作品的詮釋權,不必太著重作者的觀點。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從〈人間道〉看黃霑的瀟脫人生觀


作詞:黃霑

自尋路 望前路
自由人間道
山與水 走了幾多未去數
千條道 都導返家鄉路
望盡盡是青山
青山處處雨急風高
故園路 竟是走不盡長路

道人道 道神道
自求人間道
妖也好 魔也好 都道最好
少年怒 天地鬼哭神號
大地舊日江山
怎麼會變血海滔滔
故園路 怎麼盡是不歸路
大地舊日江山
怎麼會變血海滔滔
故園路 怎麼盡是不歸路
驚問世間 怎麼盡是無道



作者:黃珮儀

         黃霑(1941-2004),原名黃湛森,為著名填詞人及傳媒創作人,流行曲作品多達二千首,有「香港鬼才」之稱。黃霑先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他三個學位的論文均與音樂有關,深厚的文學和文化修養給予他多元化的填詞材料。


         〈人間道〉為電影《倩女幽魂》(1987年)的主題曲,歌曲由黃霑作曲填詞,由張國榮主唱。電影《倩女幽魂》的故事改編自清代蒲松齡所著的《聊齋誌異》中的〈聶小倩〉,講述書生寧采臣與女鬼聶小倩的愛情故事。〈人間道〉的歌詞表面看是講述寧采臣對人生和愛情的態度,表現寧采臣覺得人生崎嶇但不失祈盼的情感。然而,通過解讀〈人間道〉一曲,能看出黃霑的人生觀。

人生路 美夢似路長
路裡風霜 風霜撲面乾
紅塵裡 美夢有幾多方向
找痴痴夢幻中心愛 路隨人茫茫

         首句歌詞中,詞人即點明主題,道出他對人生的看法,人生就如一條道路。「美夢」是詞人所昐望的美好事情,但夢是不真實的,詞人以長路去比擬美夢,帶出真實與虛幻的交錯。詞人心中有夢有理想,但理想似乎很虛無,很難實現。「風霜」比喻艱苦困難,「路裡風霜」道出人生的旅途並非順暢的,存在逆境、困難和挑戰。「風霜撲面乾」一句,反映詞人勇敢面對困難的態度,即使風霜撲來,他依舊迎面面對,不會躲避,任由風霜「撲面」。「風霜撲面乾」反映詞人瀟灑的態度,覺得困難是很小的一回事,且人的力量可解決困難,就如風霜般,撲面後經人的體溫而溶化,並且消失。「路隨人茫茫」當中的「茫」具有深遠、糢糊不清的意思,就如詞人般,不會故意規劃自己的人生,只會隨自己的意欲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

人生是 美夢與熱望
夢裡依稀 依稀有淚光
何從何去 去覓我心中方向
風彷彿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繼續道出詞人對人生的看法,指出在如美夢的人生道路中,具有不同的熱切盼望。這正如詞人的作風,不甘於從事單一性的工作,希望嘗試不同的新挑戰。詞人是一位多元的創作人,除填詞外,也從事廣告製作,又擔任電視節目主持,參演劇集和電影,更從事電影配音、導演等工作。可見詞人的不拘束,一生中曾從事台前幕後各項不同類型的工作。「淚光」借代了人生的挫折,詞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當中會遇到困難。「路」與「人」之間,第一段使用「隨」,第二段則使用「和」,具有層遞的意味,帶出人生和人都糢糊不清的意識。

人間路 快樂少年郎
路裡崎嶇 崎嶇不見陽光
泥塵裡 快樂有幾多方向
一絲絲夢幻般風雨 路隨人茫茫
絲絲夢幻般風雨 路隨人茫茫

         詞人把「人生」改成「人間」,「人生」是較為自身的,「人間」則包括與人相關的社會環境,把抒情層面由自身擴展至社會。「崎嶇不見陽光」,以肯定的口吻帶出人生的困難,崎嶇得連陽光也看不見。詞人於第一段對紅塵中的快樂提出疑問,表示懷疑的態度。第三段詞人把「紅塵」改成「泥塵」,「泥塵」可比擬往事,帶出詞人對往事的疑問。儘管對世間充滿疑問,詞人在最後仍表現出瀟脫的氣節。「風雨」比擬困難,詞人指出「風雨」是「一絲絲夢幻」般微不足道,帶出詞人的瀟脫。

         三段歌詞中具有情感的轉變。第一段詞人對未知的未來表現出積極勇敢的態度,第二段則表現出積極中略帶唏虛的情感,第二段以「不見陽光」來表現出對人生崎嶇的嘆息,然而在歌詞最後,詞人表現出他瀟脫的氣節。

         黃霑一生瀟脫,不虛偽不做作,說話直來直去,曾受其批評的人多不勝數,更經常當眾說粗口。例如劉德華喜愛填詞,黃霑曾批評劉德華的詞作「狗屁不通」 。黃霑在愛情上同樣瀟脫,不受家庭的拘束。他一生中曾經歷兩段婚姻,分別是華娃和林燕妮,兩段婚姻均以離婚告終。黃霑亦因與華娃離婚,再娶林燕妮,被傳媒冠以「賤男」的稱號 。但他對外間的批評毫不理會,維持自己的一貫作風,如〈人間道〉一曲反映出的灑脫態度般。因此,通過解讀〈人間道〉的歌詞,我們可看到黃霑的人生觀。



參考資料:

知音娛樂:《黃霑:才子?名咀?多面性格的詞壇鬼杰》,〈http://www.zhiyin.cn/2010/feiwen_0722/27732_6.html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念念不忘〉--存活於童話與現實之間

填詞:黃偉文

十年又過去 舉止仍像少女
你跟我每夜仍聚聚 到夢裡追
贈你哈囉吉蒂那玩具 這天早變作茉莉香水
你的笑 卻是照舊和煦

留在你漫畫書裡 當初那美麗神仙伴侶
就像那青春洪水 現在已經不可能追

那故事倉猝結束不到氣絕便已安葬
教兩人心裡有道不解的咒沒法釋放
讓我們打聽對方今天過得一切平安
縱使相見已是路人茫茫 臉書等愛侶入睡卻偷看


自離別剎那 今生停頓了嗎
縱使我最後曾認命 邂逅了她
但信一天總會再遇吧 我想聽你說別喜歡她
你跟我 以後抱著回家

其實你是一幅畫 狠狠往這舊人心上掛
現實過得不順嗎 定定望向這畫中曇花

那故事倉猝結束不到氣絕便已安葬
教兩人心裡有道不解的咒沒法釋放
讓我們打聽對方今天過得一切平安
縱使相見已是路人茫茫 記憶中你仍像初戀好看

吻過二十年還未寒 離去六十年仍熱燙
共你就似被舊情下了降 像下了降
每晚都想起對方

誰亦會講 假使那樣懷念必會再次有迴光
其實只要 讓我耿耿某人思憶早閃閃發光
個個也探問愛戀不老的秘方 唯獨壯烈離座可百世流芳
你未忘 我未忘 猶勝伴在旁

那故事倉猝結束不到氣絕便已安葬
才成就心裡那道不解的咒沒法釋放
讓我們打聽對方天天過得一切平安
縱使相見已是路人茫茫 這生恐怕會念念你不放
流連著不想過對岸

作者:巫盛智

       〈念念不忘〉(後稱〈念〉)派台後,迴響大致良好,歌詞更少有負評。﹝1﹞其一大原因,自然因為是十年前〈耿耿於懷〉(後稱〈耿〉)的後續。﹝2﹞亦因此,大眾大都從此歌,觀察麥浚龍的成長與改變。而這些成長與改變,反過來又成為〈念〉大獲好評另一原因。而其實細拆來看,〈念〉的歌詞確是用比〈耿〉更好、更複雜的方法,描寫主人公的十年後的狀況--用想像維持生活,可讀性極高。



       〈念〉表現了兩個重要信息。第一,自然是主人公十年後的狀況;第二,則是揭露更多主人公與「你」的關係。相較〈念〉,〈耿〉的歌詞顯得極為淺薄,不過是稍加修飾,近乎粗暴地將主人公初分手的獨白簡單叫喊,情感並沒有得到充分整理。但〈念〉卻清楚陳明背景:主人公與「你」當初是不情願、突然地分手,「那故事倉猝結束不到氣絕便已安葬/教兩人心裡有道不解的咒沒法釋放」。整個故事清晰可見。

       回到十年後的主人公,他如何去看待這段過去,成整首詞重點。詞中的意象、比喻,正成其中一把鑰匙。整首詞都用虛幻、想像、短暫的一類事物,來描述主人公當初與「你」蜜運:如用「漫畫書裡 當初那美麗神仙伴侶」直指他倆;又用「故事」、「曇花」代稱兩人的甜蜜過去等。顯然主人公將他倆的過去,定位為轉眼而過的童話故事。而當「故事倉猝結束」後,主人公難以接受這「現實」,於是有「臉書等愛侶入睡卻偷看」、「這生恐怕會念念你不放」等行為與想法。換個角度看,主人公沉溺於「童話」中,與「現實」產生距離,格格不入。如此,他正處於(分手後)「童話」與「現實」之間。

       除了上述指出,詞中還有降頭、詛咒這類的事物。這些事物,不單純是人類想像,在現實中也存在,卻是神秘,遊離於想像與現實科學之間。有趣的是,詞作正以此等事物來統攝、形容主人公當下、分手後的狀況:「教兩人心裡有道不解的咒沒法釋放」、「共你就似被舊情下了降」等。降頭、詛咒這種中站、曖昧的特質,與主人公存在於「童話」與「現實」之間的情況正好貼合。不知黃偉文有意還是無意,但主人公面對過去、現狀及自己當下的站位,與詞作中意象的聯係如此貼合,可讀性已大增。

       奇怪的是,既用降頭、詛咒來統攝、形容主人公當下的狀況,這些意像那種使人討厭、引起人負面感覺的特質,在詞中似乎被掩蓋了。事實上,分手後的狀態原該有強烈的憂鬱。雖然已分手十年,憂鬱、痛苦等負面情緒應大大削弱,但這並不合主人公的形象。〈念〉的主人公是痴戀,才會背著現在的情人偷看「你」的臉書,才會不斷打聽「你」是否過得平安,可見主人公對「你」的感情的熾熱,並沒有太大下降,更不是淡淡然。而且,抱著這種心態過了十年,非但不是削弱,反顯見這痴戀的力度極強。

       至於何以有此矛盾,似乎因於主人公的取態。〈念〉大致都是以白描方式,寫主人公十年後的狀態與期許,唯「誰亦會講」至「猶勝伴在旁」一段,是主人公的想法。十年痴戀,此強度足以使誰都會認為「假使那樣懷念必會再次有迴光」,能再次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主人公卻認為,只要「耿耿某人思憶早閃閃發光」。同樣是光,卻不是反照的迴光,而是自身就發光,顯然主人公視這種耿耿思憶某人是更高、更美好的層次。而這個層次,必須是「你未忘 我未忘」,可使「獨壯烈離座」仍可擁有。現實上一起,感情還許會變;但此層次,卻「猶勝伴在旁」,是「愛戀不老的秘方」,層次更高。

       主人公既將其現在所處的狀態,視為比有伴在旁更高的層次,就解釋了,降頭、詛咒負面特質何以消失無蹤。但退開一步想,戀愛與佔有本來就是雙生兒,否則主人公也不會將兩人蜜運視為美好的童話。但這雙生兒被「現實」強行拆開,主人公十年來承受這力度強大的痴戀,事情本身就是痛苦,甚至痛苦得不可能承受。要繼續活下去,只能在思想上、觀念上作出合適、且合理的改變,來平衡「現實」與「童話」。故這種視降頭、詛咒為美好的「世界」,是另一個獨立於現實與過去的世界。到底這個世界,真是超越的精神層次,抑或只是想像出來自我安慰,就因人而異。卻可肯定,這是主人公存活於「童話」與「現實」之間的世界。


﹝1﹞負評大抵都認為問題在於音曲。潮爆網事:〈麥浚龍新歌《念念不忘》勾起網友舊日回憶〉,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internationalaffairs/webtalk/29954,2015年1月20日瀏覽;及,Cool Music Forum:〈念念不忘 - 麥浚龍〉,http://www.cmusichart.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7936&extra=&page=1,2015年1月20日瀏覽。

﹝2﹞潮爆網事,2015120日瀏覽。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從黃偉文作品〈囍帖街〉觀其人生態度


作詞:黃偉文

忘掉種過的花 重新的出發 放棄理想吧
別再看 塵封的喜帖 你正在要搬家
築得起 人應該接受 都有日倒下
其實沒有一種安穩快樂 永遠也不差

就似這一區 曾經稱得上 美滿甲天下
但霎眼 全街的單位 快要住滿烏鴉
好景不會每日常在 天梯不可只往上爬
愛的人 沒有一生一世嗎
大概不需要害怕

忘掉愛過的他 當初的喜帖金箔印著那位他
裱起婚紗照那道牆及一切美麗舊年華 明日同步拆下
忘掉有過的家 小餐枱沙發雪櫃及兩份紅茶
溫馨的光境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
等不到下一代 是嗎
忘掉砌過的沙 回憶的堡壘 剎那已倒下
面對這 墳起的荒土 你注定學會瀟灑
階磚不會拒絕磨蝕 窗花不可幽禁落霞
有感情 就會一生一世嗎
又再惋惜有用嗎

(忘掉愛過的他 當初的喜帖金箔印著那位他
裱起婚紗照那道牆及一切美麗舊年華 明日同步拆下
忘掉有過的家 小餐枱沙發雪櫃及兩份紅茶
溫馨的光境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
終須會時辰到 別怕

請放下手裡那鎖匙 好嗎

作者:郭綺雯

  〈囍帖街〉,為2008年推出的粵語流行歌曲,由郭偉亮(Eric Kwok)作曲及編曲,黃偉文填詞,謝安琪主唱。此曲收錄於謝安琪的個人專輯《Binary》內。詞作概念取材自零五年灣仔利東街的重建計劃,而利東街為喜帖印刷業的集中地,故又稱喜帖街。全面清拆喜帖街,除少了一個具本地特色的地方外,亦使象徵婚姻,幸福的標誌消失。作詞人由此引伸至人生的無常,對幸福、婚姻及永恆的愛提出質疑,因而成作。本文希望從〈囍帖街〉看黃偉文如何利用灣仔重建來抒發自己的人生態度。


  回想少年時代,筆者因參與課外活動而活躍於灣仔。當時利東街仍然未被收回,還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喜帖店。然而在二零零五年,利東街被收回重建。〈囍帖街〉首段與次段歌詞就是利用灣仔重建與愛情的變幻共通點,互相呼應。首兩句「忘掉種過的花 重新的出發 放棄理想吧 別再看 塵封的喜帖 你正在要搬家」,作者明確帶出已過去的事,就不要再眷戀的態度。「就似這一區 曾經稱得上 美滿甲天下」,這句中「美滿甲天下」帶出喜帖街象徵幸福的意思,來這裡的人都是要共諧連理。筆者與友人戲言將來結婚,一定要到這裡設計最特別的喜帖。然而,喜帖街沒有被時代留住。此句與「全街的單位 快要住滿烏鴉」則形成強烈對比,「住滿烏鴉」除以誇張手法描述人去樓空的情況,烏鴉亦象徵不吉祥,與喜慶相違。

  「築得起 人應該接受 都有日倒下」,說出了再堅固的房子亦有老化的一日,喜帖街不會千秋萬代都不變。「好景不會每日常在 天梯不可只往上爬」,此句則回應了上句,好壞都不是恆常,變幻才是永恆。就如利東街周邊的街道雖然得以保留,但具特色小店如玩具店亦慢慢被大集團吞噬。故此,作者推而下去,認為這樣也沒有大不了,可見於「其實沒有一種安穩快樂 永遠也不差」「沒有一生一世嗎大概不需要害怕」

  「忘掉愛過的他 當初的喜帖金箔印著那位他」,此句與試圖連繫喜帖街的象徵。反映到喜帖街的愛侶不過是婚姻的起點,當中沒有很多能走到結尾,可見其幸福形象只是表面。而「裱起婚紗照那道牆及一切美麗舊年華 明日同步拆下」則借助了重建去表達美好的事可以瞬間消毀。「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終須會時辰到 別怕」,作者將負面消極的想法沖淡,帶出新舊交替只屬循環,沒有可悲之處。
 
  「階磚不會拒絕磨蝕 窗花不可幽禁落霞」描繪出變幻就是大自然的定律,沒有人和事能抵抗。「面對這 墳起的荒土 你注定學會瀟灑」,作者點出大眾面對各種的無常,只能灑脫地面對,每事傷春悲秋只會苦了自己。「有感情 就會一生一世嗎」與前段的「沒有一生一世嗎 大概不需要害怕」呼應,再次重申能陪伴終老的不多,不是靠毅力就能走出來。這令筆者想起前陣子遇見一位幫亡妻辦理後事的先生,身份證的顯示,兩位都不過四十歲。生離死別大概就是世上最大的變幻,學會接受與放下其實是人生最難的課題。

  因此,在歌曲的結尾,作者簡單以一句「請放下手裡那鎖匙好嗎」去總結全首歌。鎖匙有謀合的意思,找到屬於自己心鎖的鎖匙被視一種幸福。然而,當鎖匙不再吻合的時候,就是一種錯配。故此,作者希望人們能放下不再屬於自己,不適合自己的鎖匙,不再執著。另一方面,鎖匙有通往另一處的意思,放下了一把鎖匙,就能有空間去接受另一把通過別處的「通行證」。所以,〈囍帖街〉雖然整體都帶著淡淡的哀愁,但循環不息之下盛衰不過是自然。只要能保持處之泰然的態度,就有沖淡的自在感。


參考資料:

YAHOO!娛樂圈-音樂圈-歌曲庫:謝安琪-個人專輯《Binary》歌詞

維基百科:〈利東街〉,《維基百科》,2014年5月22日瀏覽, 

百度百科:〈囍帖街〉,《百度百科》,2014年5月22日瀏覽,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翅膀下的風〉顯露的自我意識


填詞:藍奕邦

不必嘆息 現時就趁眼眶的兩團淚未曾滴
任由烈風為淚眼輕輕抹拭
別又來沾濕這對折斷過的翼

飛出肖壁 頓然望見鐵窗根本我親手建的
俯瞰大街內或有熱鬧筵席
萬丈長空中只有清風來慰藉

誰會施捨我展翅的悸動
成全美夢 覓到幸福的天虹
從來非某君的笑容
世間的讚同 從來未及自愛動容
如我空空兩手也可舞動
原來寄望 就似負擔千斤重
而誰知要張開翅膀 這一雙翅膀
我所需不多只需一片風~~

望白雲下 原來盛世也許只不過水影鏡花
萬人在等待跪拜在大門下
但後來空得一片風也載不下

假使我可 點算自我心中的價值鏗鏘有聲
便能值得摘下天邊的晚星
不需要畏懼天際間颼颼風聲

誰會施捨我展翅的悸動
成全美夢 覓到幸福的天虹
從來非某君的笑容
世間的讚同 從來未及自愛動容
如我空空兩手也可舞動
自我不足 亦要自己先包容
人人天賜一雙翅膀
原來淪陷最黯淡時遠處卻會送來暖風 ~~
乘載我飛~~~蹤~~

全靠風給我展翅的悸動
望見心中 尚會劃得出彩虹
從前鑲了金的鳥籠
原來從未勝過漫游這壯闊天空
如我空空雙手都會有感動
沿途有暴雪或有大雨 就更英勇
人人天賜一雙翅膀
原來淪陷最黯淡時遠處卻會送來暖風 ~~
乘載你飛~~蹤~~~
如風~~~

 作者:葉依然

        〈翅膀下的風〉一作由蔡德才作曲,藍奕邦填詞。歌曲收錄於楊千嬅2012年出版的主題大碟《火鳥》,於專輯《火鳥》中,歌曲名稱都與雀鳥有關,概念統一,而且歌曲質素亦得到坊間不少樂評人讚賞。﹝1﹞大碟當中的歌曲及主題如下:

 曲序
曲目
作曲
填詞
主題
1
火烏
陳輝陽
林夕
重生
2
白天鵝
于逸堯
周耀輝
成長
3
知更
朱俊傑
林夕
 愛情
(與時間和時機有關)
4
孔雀
王菀之
周耀輝
 堅持
5
金絲雀
藍奕邦
藍奕邦
富貴生活 vs 草根生活
6
深息
C.Y. Kong
錢文璟
因葵
 勇敢
7
翅膀下的風
藍奕邦
藍奕邦
自我意識
8
裊裊
藍奕邦
藍奕邦
境界

       《火鳥》一碟當中作品的歌詞都是正面的,具有鼓勵的作用,能夠慰藉人們的心靈,充滿正能量,相信樂迷也能夠明白當中的信息。其中〈翅膀下的風〉一作蘊含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極有鼓舞的作用。


        歌詞的第一段,首句便是「不必嘆息/現時就趁眼眶的兩團淚未曾滴/任由烈風為淚眼輕輕抹拭/別又來沾濕這對折斷過的翼」,「不必嘆息」首句已是一種鼓勵,接下來「趁眼眶的兩團淚未曾滴」和「任由烈風為淚眼輕輕抹拭」兩句,表現出一種自強的精神,即使眼眶中有淚也不會輕易流出來,而是讓烈風去拭抹,擦乾眼眶的淚,以免沾濕自己的翅膀,而尾句用上「折斷過的翼」亦表示出自己是曾經受過傷。
 
        歌詞的第二段,寫及「飛出肖壁/頓然望見鐵窗根本我親手建的」,是指自己飛出了自己親手建立的鐵窗,飛出肖壁,飛向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及後「俯瞰大街內或有熱鬧筵席/萬丈長空中只有清風來慰藉」便看到了大街很熱鬧的景象,而自己在天空中就只有自己在飛,沒有人陪伴,只有清風來慰藉自己。在這處詞人善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孤獨和熱鬧寫在同一段,讓人很容易聯想和體會那種境況。
 
        進入副歌部份「誰會施捨我展翅的悸動/成全美夢/覓到幸福的天虹/從來非某君的笑容/世間的讚同/從來未及自愛動容」,這處充分表現了強烈的自我意識,首先反問自己,指出沒有人會關心自己,之後再說出要成全美夢、找到幸福,從來不是由別人決定的,而是有自己去決定和尋找的,說到底都是「自愛」才是最重要。「如我空空兩手也可舞動/原來寄望就似負擔千斤重/而誰知要張開翅膀這一雙翅膀/我所需不多只需一片風」這處表達了自身的困難,寄望就像負擔千斤重,而要張開翅膀,向開飛出去,需要倚靠「一片風」才能飛出去。
 
        在整首作品中,詞人都運用了「風」的意象,而且都指出是需要倚靠「風」,如「原來淪陷最黯淡時遠處卻會送來暖風/乘載我飛蹤」那麼是否與「自我意識強烈」有矛盾的地方呢?我看是沒有矛盾的,因為這看似是需要「風」的幫忙,但其實「風」是自然界已有的東西,並不是由其他人或同伴協助,而是倚靠自然環境,而「翼下之風」的曖風向來都是一種自然現象,候鳥透過空氣的暖流,才能讓自己飛得更遠,消耗較少的體力。從「全靠風給我展翅的悸動」、「人人天賜一雙翅膀」這兩句,詞人寫道每個人都有一雙翅膀,但是怎樣才能飛出去?說到底也需要自己拍翼才能飛得更高更遠,遨遊壯闊的天空。由以上可見,整首作品都具備強烈的自我意識,自己其實是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別人的幫忙只是輔助性質。


﹝1﹞維基百科:〈火鳥 (專輯)〉,2014年5月18日瀏覽,〈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AB%E9%B3%A5_(%E5%B0%88%E8%BC%AF)〉。




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在《曼谷瑪利亞》看詞人的大同世界


作詞:黃偉文

紅燈區 糢糊的一個她
文華裡 同時這一剎那
同齡的她正扣著我臂彎喝茶

身份既隔著千里 也似在命運兩極
當中有個有資格更高級嗎

同樣都叫瑪利亞 同樣都信瑪利亞
同樣得到恩寵一樣每天得我愛護嗎
為何一個每夜上街 應接著路人賣花
又有一個卻旁邊有我陪著喝杯茶

人間千個瑪利亞 同樣都有血肉嗎
無論愛侶或路人 也可愛愛吧
人人字名充綺情 看對像是誰吧
我真的 這麼多愛 分些給她

只一個姓氏之距 卻似在命運兩極
當中有個有資格更高級嗎

同樣都叫瑪利亞 同樣都信瑪利亞
同樣得到恩寵一樣每天得我愛護嗎
為何一個每夜上街 應接著路人賣花
又有一個卻旁邊有我陪著喝杯茶

人間千個瑪利亞 同樣都有血肉嗎
無論愛侶或路人 我都愛好嗎
人人字名充綺情 看對像是誰吧
愛不愛 我都可以關心一下

紅燈區 抬頭都不見星
遊人花幾百銖買她 一生純情
漫畫裡 仍然高高興興
頑皮的她叫我用愛對天作証

同樣都叫瑪利亞 同樣都信瑪利亞
同樣得到溫飽一樣每天修甲購物嗎
為何一個注定半生 看腳下陸沉曼谷
又有一個卻直飛東京沿路買奢華

誰都識過瑪利亞 誰都可以變做她
誰是愛侶或路人 那一線之差
行事是誰得以自豪 我最易動情吧
那位她(有沒有人) 幫她一把
La~~~La~~~~~~~~Wo~~~~~(誰都識過瑪利亞)


作者:何曉德

  這首《曼谷瑪利亞》收錄在二零零三年的SHINE半熟男孩的大碟中,由黃偉文填詞。SHINE是當年出道不久的二人男子組合,分別是徐天佑跟黃又南,他們都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SHINE代表了青春,熱血,也代表著創新,正因他們是社會上最年輕的一群,所以想法會比成人沒規限,敢想敢做。早期SHINE的歌曲中,不少都是黃偉文填詞的,例如同張大碟的《簡單而隆重》便宣揚過早婚的幸福之處。
  


  黃偉文是多產量的著名填詞人,少不了愛情金曲,但也有不少關注社會議題的作品。黃偉文是表明支持同性戀平權運動的,也寫了不少性別傾向的作品,例如《勞斯萊斯》,《男孩像你》和《黃色大門》等,都寫出同性戀之苦以及他們的愛是一樣珍貴和美麗。黃偉文在同性戀議題上,並非高舉同性戀是正確,而是希望爭取到不同性傾向的人士都有在社會共融,不受歧視的一天。黃偉文的思想不是比常人跳脫或奇特,而是他重視愛,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黃偉文的作品中希望締造一個人人共存又快樂的烏托邦。以下這首《曼谷瑪利亞》也一樣,表面上是關憐在紅燈區工作的女孩子,同時亦想表達大家背景不同,身份不同,也沒有分別,應同樣得到愛,得到尊重,也就是實踐詞人的大同世界。

  我們可先看第一段的歌詞:「紅燈區 糢糊的一個她 拿年輕僅有的美色 粉飾繁華 文華裡  同時這一剎那 同齡的她正扣著我臂彎喝茶」。詞人在這歌中用了兩個背景不同的女孩作對比,兩個女孩都是一樣年紀,一個在紅燈區工作應酬客人,一個則在文華酒店跟男友喝茶。從這兩個地方來推測,紅燈區的女孩大概很窮苦才會淪落至賣身的地步,而文華女生大生活富足,仍能享受喝茶。這樣看來,兩女孩除了同齡外,也沒有共通之處。

  而第二段的歌詞是「身份既隔著千里 也似在命運兩極 當中有個有資格更高級嗎」。在這段歌詞中,詞人也點出兩位女孩身份地位懸殊,但也反問會否因二人背景不同就有階級的高低之分嗎?其實不會。

  第三段歌詞是副歌部份「同樣都叫瑪利亞 同樣都信瑪利亞 同樣得到恩寵一樣每天得我愛護嗎」。副歌提到兩位女孩的姓名一樣,信仰一樣,但不是同樣得到人的愛護。這裡強調了兩女孩的相通之處,她們除了命運不同,其他都一樣,但待遇卻差別很大。「為何一個每夜上街 應接著路人賣花 又有一個卻旁邊,有我陪著喝杯茶」這裡提到兩個女孩的遭遇因命運的而影響到自己生活,一個要拋頭露面的賣笑,另一個則能有人陪伴喝茶。「人間千個瑪利亞 同樣都有血肉嗎 無論愛侶或路人 也可愛愛吧(我都愛好嗎)」這裡由兩個女孩擴展到社會上也有著同樣極端的二人。這兩個女孩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但同樣有血有肉的存活在世上,也有權得人愛護,有權成為任何人的伴侶。 

  第四段的歌詞「人人自嗚充滿熱情 看對象是誰吧 我真的 這麼多愛 分些給她 (愛不愛 我都可以關心一下)」。這裡主張我們對身邊的人大愛,應多主動關懷。

  第五段歌詞「只一個姓氏之距 卻似在命運兩極 當中有個有資格更高級嗎」再提到兩位瑪利亞只是些微之差,但兩個也應平等看待,沒有藉口或資格會令任何一方高級。
  
  第六段歌詞「紅燈區 抬頭都不見星 遊人花幾百銖買她 一生純情 文華裡 仍然高高興興 頑皮的她叫我用愛對天作証」這裡再陳述兩位瑪利亞的生活,紅燈區那位需要作為商品的為人奉獻,而文華的女生則能任性的被男友寵著。再次強調兩位同樣是瑪利亞的女生,命運大不同的人生。

  第七段是重覆副歌部分。「同樣都叫瑪利亞 同樣都信瑪利亞 同樣得到溫飽一樣每天修甲購物嗎 為何一個注定半生 看腳下陸沉曼谷 又有一個卻直飛東京沿路買奢華」內容大意跟副歌一樣,但延伸了兩位女孩的未來,一位終生困於紅燈區,另一位則悠遊快活。

  第八段歌詞「誰都識過瑪利亞 誰都可以變做她 誰是愛侶或路人 那一線之差 行事是誰得以自豪 我最易動情吧 那位她 有沒有人 幫她一把」這裡作了全歌的總結。提到瑪利亞都是我們身邊的每一位,也許背景不同,命運不同,但每位也是血肉之軀,同樣應受人愛護和幫助。

  從《曼谷瑪利亞》一詞中,可看到詞人大愛無私的心。社會上的確存在很多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不同思想的人,但他們也可能是別人眼中的自己,所以我們要放下身份差異,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才會造就到可愛的大同世界,亦即是黃偉文心中的香港。





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愛的經典」——分析〈相逢何必曾相識〉由「互訴」到「互塑」


填詞:蔣志光

女︰我信愛 同樣信會失去愛
  問此刻世上 痴心漢子有幾個
  相識相愛相懷疑 離離合合我已覺討厭
  只想愛得自然

男︰我怕愛 同樣怕得不到愛
  問此刻世上 痴心女子有幾個
  相知相處相拖欠 緣緣份份我已覺無聊
  不想愛得隨便

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在這傷心者通道上同行
  也許不必知道我是誰
  無謂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又再又再考慮

男︰相逢何必曾相識 在這一息間相遇有情人
也許不必知道我是誰
無謂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再度再度灑淚兒

女︰我信愛 同樣信會失去愛
男︰我怕愛 同樣怕得不到愛

女︰問此刻世上 痴心漢子有幾個
男︰問此刻世上 痴心女子有幾個

女︰相識相愛相懷疑 離離合合我已覺討厭
男︰相知相處相拖欠 緣緣份份我已覺無聊

女︰只想愛得自然
男︰不想愛得隨便

合︰同是天涯淪落人 在這傷心者通道上同行
  也許不必知道我是誰
  無謂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又再又再考慮

合︰相逢何必曾相識 在這一息間相遇有情人
  也許不必知道我是誰
  無謂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再度再度灑淚

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男︰相逢何必曾相識
合︰也許不必知道我是誰
  無謂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再度再度灑淚

男︰留給你 請珍惜這段友誼
女︰也許一天可以既話 准許我多愛一次
合︰且把今晚的諾言 留待以後一一發展
  編寫愛的經典


作者:鍾小龍

新的「相逢何必曾相識」

  〈相逢何必曾相識〉(下簡稱〈相〉)一曲,隨著無線劇集《老表,你好hea!》而再次掀起關注的熱潮,值得重新梳理歌中的真意。其實蔣志光和韋綺珊這首合唱金曲,奪得第十三屆十大中文金曲獎,並有國語版本,對香港、大陸及台灣兩岸地三的樂迷來說並不陌生,誠如歌詞所說「編寫愛的經典」。「相逢何必曾相識」出自於白居易的長篇樂府《琵琶行》一詩中的名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惆悵於自己的遭遇與琵琶女的飄泊相似,彼此沒有互通姓名,仿佛已經明白對方內心的千愁萬緒。詞人運用類比的概念重新書寫〈相逢何必曾相識〉,靈活地將樂府中人際離異的感懷在粵語歌詞重新演繹為男女愛情路上荊棘的愛情故事。





唱和是一種心聲

  愛情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都是一個恆久書寫的主題,而重要的是怎樣表現一個永恆的主題,從而為讀者帶來新鮮感,這樣便可以為作品賦予價值及肯定而成經典。而蔣志光〈相〉的歌詞運用一種唱和的方式書寫,透過男女雙方內心獨白的互訴進行人物形象的「互塑」。其實這種「互塑」的概念,可謂跟古代已經有的唱和詞的概念相似,簡而言之,「唱」「和」雙方就某個概念或主題,共同訴說自己的感受、觀感,人物的形象在作品互訴過程中得到塑造,聽眾也容易理解箇中感受。〈相〉一詞就是將作品中兩人在作品中表現出相似的感受結合,互為表裡,形成作品中的「一種心聲」,歌詞自然也是聽眾的內心獨白,直接變成聽眾與歌詞之間的互動,並帶動聽眾到歌曲的情緒當中,確立人物形象的同時也有助聽眾形象的確立,歌曲就巧妙地主導聽眾的感受。


由「互訴」到「互塑」

  〈相〉一曲能夠成為情歌經典,對於詞人擅運用這種唱和的書寫方式捕捉情感是不可忽視的。「互訴」是詞中「互塑」雙方形象,以便讓人從形象了解當中感受的方式。〈相〉一詞開首:

  「女:我信愛 同樣信會失去愛 問此刻世上 癡心漢子有幾個
     相識相愛相懷疑 離離合合我已覺討厭 只想愛得自然
   男:我怕愛 同樣怕得不到愛 問此刻世上 癡心女子有幾個
     相知相處相拖欠 緣緣份份我已覺無聊 不想愛得隨便」

  詞的開首是男女雙方就情感創傷的種種自我剖析。從女方的「我信愛/同樣信失去愛」、「問此刻世上/癡心漢子有幾個」,到男方「我怕愛/同樣怕得不到愛」、「問此刻世上/癡心女子有幾個」,明確帶出男女在情路上的相似性,而「信愛」到「怕愛」就是存在男女雙方情感創傷後的矛盾心態剖開,從歌詞的互訴過程建立起男女雙方都是情路上的深情者,同時也是受傷者的複雜形象。透過獨白方式互訴心聲將愛情路上的種種經歷及失落有機地結合,「互塑」男女雙方都是情路飄泊者的鮮明形象。

  除此之外,詞中塑造人物的形象是複雜的。「離離合合」、「緣緣份份」似是「討厭」、「無聊」,實際是自我心理保護機制下的慰藉說話,而「愛得自然」和「不想愛得隨便」才是男女雙方真實的精神面貌。人物對愛情堅持的形象,也以「互訴」的方式來完成。詞中人物的形象複雜性,有助聽眾容易投入歌曲中不同的語境中去,聽眾紛紛化身為詞中的深情者、受傷者、憧憬者等形象,拉近歌曲與聽眾的距離。


小結

  〈相〉一曲成功地從「互訴」到「互塑」的過程塑造歌詞中鮮明的人物形象,賦予形象複雜的意義,〈相〉一曲能夠歷久不衰,成為「愛的經典」,與這種書寫方式有重要的關聯。聽眾們「同是天涯淪落人/在這傷心者通道上同行」,大家的心聲也在歌詞中演活,也許真的「不必知道我是誰」了,因為這首歌是屬於每個有愛情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