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從〈打開窗〉看粵語歌詞中的女性筆觸與日常生活


填詞:何秀萍@人山人海

陽光裡 學花貓 伸懶腰
泥地上 學習判別 蟲叫
踏著雨聲來漫步
蟬聲鳴 陪著我渴睡 安心進睡

雲深處 任風箏 天際飛
螢幕內 望著偶像 微笑
熱汗裡淺嘗烈日
而心情 能愉快配合 舞步來跳

*心 要下雨 不緊要
 哭 眼淚會 蒸發掉
 隨住晚風去乘涼
 和著性情胡亂唱
 窗向夏季打開了
 風寄詠嘆不老調
 爬越你心裡圍墻
 然後算秋天的賬*

雲端裏 讓消息 風裡飄
螢幕內 換著肖像 談笑
若野花風華茂盛
由激情 和夏季結合 繼續燃燒

Repeat *

心裡頭 不發愁
擁抱哪需理由
抬頭又有艷陽照

Repeat *


作者:潘泳儀


  〈打開窗〉由何秀萍填詞,收錄於泳兒在二零一二年發行的專輯《接近天空的地方》。﹝1﹞ 何秀萍於八十年代開始創作,作品數量雖不多,但能體現與一般女詞人不同的風格。其中最特別就是以生活細節為題材,來表現一種寫意率性的風格。 ﹝2﹞詞人小克曾在何秀萍的散文集《一個女人》說:「一些生活細節,還需由真正的女人出手。」﹝3﹞ 何秀萍亦說過:「快樂是一件好難的事,與其說要快樂,不如說我在追求的是自在。」﹝4﹞ 由此可見,何秀萍對於生活細節的敏感度及追求自由自在的心態,同時直接以女性獨有筆觸表現於歌詞創作。而〈打開窗〉能夠充分反映詞人日常生活的率性行為與豁達心態。



  何秀萍曾寫:「靜靜地看過日出的,沿著海岸線慢慢地散過步的,特別知道時間的化學作用。」﹝5﹞ 〈打開窗〉正正描寫散步這種生活化細節。詞裡寫出夏季中陽光烈日、雨天和微風的晚上的散步。在「陽光裡/學花貓/伸懶腰」沐浴在夏天的陽光享受地閒逛著,甚至有空閒留意四周「泥地上/學習判別/蟲叫」表現出在繁忙生活仍觀察自然的閒遊。烈日當照時仍能「熱汗裡淺嘗」陽光,欣賞如「若」「風華茂盛」地開著的「野花」,在烈日下「心情」被「激情/和夏季結合」「繼續燃燒」並「愉快配合/舞步來跳」展示能克服炎夏,滿身「熱汗」都只是如享用食物般「淺嘗」一下的輕鬆,身心皆投入自然環境。而在雨天裡「踏著雨聲來漫步」不受惡劣天氣所影響,繼續率真地「漫步」享受。而在微風的夏夜裡「隨住晚風去乘涼」更加在風中「和著性情胡亂唱」展示出自由奔放的性情。可見,整首歌詞概括寫出夏天裡由早到晚的時間和天氣變化,表現出詞人對於生活環境細節上的敏感和觀察。同時,詞人不受環境影響閒逛散步更見其的率性。

  此外,對於其他的生活細節,何秀萍都能捉緊事物特徵,仔細刻劃出生活情節,亦能留下想像的空間。「我」從家中望出窗外,看到「雲深處」有「風箏」在「天際飛」,而且聽到「雲端裏」傳來的歡樂「消息」,由「風裡飄」到詞人耳中。詞人利用視覺的「風箏」和聽覺的「消息」刻劃出窗外愉快玩樂的情景。而在「螢幕」這個視窗內,「我」同樣「望著偶像」和「換著肖像」並「微笑」和「談笑」著,與窗外歡樂互相呼應。晚上窗外傳來蟬鳴,「我」自然地接納一般人認為煩擾的蟬鳴,更將「蟬聲鳴」當成音樂「陪著我渴睡」到「安心進睡」可見,就算在家中或者室內,「我」同樣「打開窗」真摯地享受著夏天為別人為自己帶來的快樂。

  有評論提過〈打開窗〉是「一首輕快加上懶洋洋的歌,用一個平靜的心情去面對不快事」﹝6﹞ 打開窗除了是行為動作外,亦即是打開心窗的意思。通過歌詞中不管是晴天雨天,都能夠坦然性地享受自然的行為,表現出詞人面對任何事情的樂天心態。以打開心窗去感受一切好壞的事情,積極地繼續生活。「心/要下雨/不緊要」因為「我」會以「漫步」去「踏」過困難,以積極態度面對壞事。而「哭/眼淚會」隨著「烈日」在「陽光裡」「蒸發掉」,表現出任何不快和困境,很快就會隨時間得到解決的樂觀心態。而在副歌裡,「我」向象徵快樂和陽光的「夏季」打開心窗,在風中將感情寄託在「不老」的「詠嘆調」,用歌曲「爬越」不論是「心裡圍墻」,期待時間越過所有煩惱,到「秋天」時再回想或反思。到了歌詞的最後一節,當「心裡頭/不發愁」,擁有一個自在快樂的心態時,不論是「擁抱」生活、自然或者感情都不需「理由」,表現出以開朗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一切事情,雨過天晴就會「抬頭」有「艷陽照」。

  最後,就如何秀萍曾寫:「自然的雨天,一定會放晴……我就是相信彩虹上的那一邊,一定有藍天,有青鳥,有好景的無可救藥浪漫主義者。」﹝7﹞ 見到詞人的豁達精神態度,配合獨有的女性對日常生活細膩的觀察而生的筆觸,在〈打開窗〉這首歌中帶出別具一格的女詞人風格。


﹝1﹞《魔鏡歌詞網》,(2014329日瀏覽),〈http://mojim.com/tw104885x17.htm〉。
﹝2﹞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頁158
﹝3﹞《一個女人》,三聯書店,(2014329日瀏覽),〈http://www.jointpublishing.com/books/bookdetail.aspx?isbn=9789620433221〉。
﹝4﹞Paul Mak:〈一個女人〉,《豆瓣小組》,(2014328日瀏覽),〈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577236/〉。
﹝5﹞何秀萍:《一個女人》(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2),頁57
﹝6﹞〈《接近天空的地方》專輯介紹〉,《蝦米音樂網》,(2014328日瀏覽),〈http://www.xiami.com/album/534071〉。
﹝7﹞同註6,頁42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周博賢〈十字架〉帶來的社會反思──好人難為


填詞:周博賢

很久的當年 媽媽天天囑告
好心交給人 總可得到好報
過去按這教導埋頭做
可惜隨年長一步
傷口隨年多一道

伸出手攙扶 遭鬆開手警告
交出心戀愛 反得傷心的控訴
嫌棄我過份熱情流露
或是仁慈得恐怖
燙手愛意怕碰到

彷彿背上十字架捨我救贖未算好
越奉獻得到結局越殘酷
教我為免傷勢再會變更糟
圍牆變更高
圍住了自己的去路
防護罩終變成墳墓
將根本的我葬下去獨自老

伸出手攙扶 遭鬆開手警告
交出心戀愛 反得傷心的控訴
嫌棄我過份熱情流露
或是仁慈得恐怖
燙手愛意怕碰到

彷彿背上十字架捨我救贖未算好
越奉獻得到結局越殘酷
教我為免傷勢再會變更糟
圍牆變更高
圍住了自己的去路
防護罩終變成墳墓

將真的我埋藏下去
哀悼裡獨個漸漸老

多想光陰退後到舊時 童年重渡
多斬釘截鐵共處態度
我對你好所以你會對我好
心裡沒旁騖
無奈這幸福的國度
已飽經災劫無寸草
今天只得我野地裡在獨舞

要怎麼的上路
期望一天我能知道


作者:范秋蘭

〈十字架〉收錄於謝安琪2008年的專輯《Binary》中,是詞人周博賢的作品,其一向對社會議題十分敏感,與謝安琪的合作已有不少別具本土意識之作,如〈我愛茶餐廳〉、〈亡命之途〉等。1 周博賢認為流行曲不應只是用作娛樂,同時亦可以有其他功能,其中一樣是可用引發思考,讓大家對一些事情反思。他寫這些作品背後都是想人們對他們的行為作出反思,再讓他們決定以後應該怎樣生活。2這首歌曲貫徹其一向風格,仍然是以現今社會問題為主旨,講述了一個受傷的人背負十字架尋求救贖的心理歷程,帶出「好人難為」的信息,引人反思。


  「十字架」原是古羅馬帝國的一種刑具,為十字形的木架,把人的兩手兩腳釘在上面,使他慢慢死去。傳說耶穌就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所以基督徒把十字架當作標誌或受苦、死難的象徵。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三字經》:「曰耶穌,救世主,代贖罪,真受苦,十字架,釘其身。」3 詞人周博賢以「十字架」為名,也多少是取其背後的意義,想借「十字架」來告訴時下的人,有很多人正背負沉重的十字架默默尋求救贖。

  〈十字架〉的基調是沉重、緩慢的,緩緩向聽眾道來一個悲傷的事實。「好心交給人/總可得到好報」,小時候的我聽從媽媽的教導,相信世界上是好心有好報的。只要我們肯用真心去對人,樂於去幫助人,就會有好的結果。但當我長大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反而愈用好心去對人,受到的傷更加的多,正如歌詞所講「可惜隨年長一步/傷口隨年多一道」。這正道出了在現今社會,好心有好報的定律已行不通了,「好人難為」才是當代的真實寫照。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中國人一向有此心態,面對陌生人突如其來的好意、善意之舉,不會輕易相信別人,覺得是有其目的。這種「防人之心」在二十一世紀特別明顯,固然與現在社會不良風氣有關,令人風聲鶴唳。「伸出手攙扶/遭鬆開手警告」、「交出心戀愛/反得傷心的控訴」,〈十字架〉卻向我們道出,社會上仍是有很多人是真心待人,偏偏因為我們的「防人之心」而令好人受傷。因為別人是如此看我的,「嫌棄我過份熱情流露/或是仁慈得恐怖」。

正如背負十字架想尋求救贖,但結果卻更加殘酷。伸出援手、真心待人卻被人嫌棄,令人不自禁的想躲在保護圈內,不再受傷。詞人周博賢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受傷的人最後只能在愈來愈高的圍牆內,「圍住了自己的去路/防護罩終變成墳墓」。面對如此困境,由於對現實的無力,或許我們只有這樣生活在自己的保護圈內,孤獨終老。

「多想光陰退後到舊時/童年重渡」,在當下的無力除了令我們退縮之外,更令人想回到最美的童年時光。在童年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是可以相信好心有好報的時代,是「我對你好所以你會對我好」的日子。童年是人心最單純的時期,不會有諸多算計、利益、防範等,可是長大之後很多人都被慾望迷惑,失去本心。「無奈這幸福的國度/已飽經災劫無寸草/今天只得我野地裡在獨舞」,可謂不幸留下本心的人,只可以自己一個品味個中滋味。

正如開篇所寫,〈十字架〉是一個受傷的人背負十字架尋求救贖的心理歷程。在經歷受傷、躲避之後,如何令受傷的人得到救贖仍是未知。「要怎麼的上路/期望一天我能知道」,詞人周博賢仍是滿懷正面能量,希望他朝可以尋找到解決方法,令人們不再背負「十字架」,回到好心有好報的時代。

周博賢與謝安琪在〈十字架〉中,為人們帶出社會中值得反思的議題,並寄矛正能量期望可以改善這個現象。正如在〈好多謝安琪吶喊演唱會2009〉,謝安琪在演唱完〈十字架〉之後發表感言說,想看到「一个好健康,好繁荣,大家互相支持的香港。」4  〈十字架〉在悲傷之中帶出了正能量,希望人們可以反思好人難為的問題,一起建設美好的社會。


1 朱耀偉、黃志華:《香港歌詞八十談》(香港:滙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頁383
2CHIKIN:與周博賢談香港樂壇、謝安琪及周博賢(中篇)3C中文唱片評論:http://3cmusic.com/home/adrianchow/2014518日瀏覽。
3佚名,漢典:http://www.zdic.net/c/1/14b/326736.htm2014518日瀏覽。
4ZAFLEUNG,謝安琪──十字架,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sRTfSbkbxbo&feature=kp2014518日瀏覽。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邁克在達明一派的詞作研究

編者按語:此文是首篇讀者來稿,由於網頁未曾張貼過關於接受來稿的資料,收到文章,實在感到驚喜,也正好證明對粵語歌詞研究感興趣者不乏。文章非一詞一文的形式,而是論及多首邁克的作品,以圖歸納出邁克的個人風格和語言特色。編者閱文後,認為文中有兩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首先,部份作品〈石頭記〉、〈你望我望〉、〈上路〉的作詞人除邁克外,也有陳少琪和進念‧二十面體的創作人,用合寫的作品談論個人風格似乎不太適當。另外,「MK」文化這概念尚未見於1987年。


作者:李振邦


八十年代組合達明一派當中許多歌曲都膾炙人口,而黃耀明和劉以達合作過的詞人,今時今日仍為樂壇填詞健將,包括陳少琪、周耀輝等(詞神林夕也僅在重組的〈萬歲萬歲萬萬歲〉、〈The Party〉兩張大碟填過好幾首作品)。本文的主題放到邁克與達明一派的合作之上,他本身詞作不多,但筆者認為他與達明的合作幾首作品中,首首都十分精彩,既有無奈、也有絕望,而他自身探討情慾的特色,也躍在這支八十年代香港最偏鋒的流行組合歌曲之中。



〈石頭記〉是達明一派在1987年的第二張同名大碟的歌曲,顧名思義是關於曹雪芹所作的著名小說〈紅樓夢〉,當中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三角戀是主線。其他關於賈寶玉和十二釵的故事,周邊人物、賈府的中落,故事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但有着人生的失落、事物盛極必衰的永恆主題,令故事成為中國四大章回小說之首。一般而言,四大小說分別代表中國小說的四大流派,就是歷史、神怪、俠義和言情。

〈石頭記〉不是邁克一人之力完成,1987年,進念‧二十面體(Zuni Icosahedron)的林奕華與達明一派合作的舞台劇〈石頭記〉,所以詞作集合劇組、邁克和陳少琪的手筆。雖然稍後介紹的〈你望我望〉和〈上路〉都邁克和陳少琪的合作,但都是維持邁克淒冷風格。


絲絲點點計算 偏偏相差太遠 兜兜轉轉
化作段段塵緣 紛紛擾擾作嫁 春宵戀戀變卦
真真假假 悉悲歡恩怨原是詐 

在短短一百四十四字的歌詞中,詞出現十分多疊字,尤其以副歌為最,在四十六字中有十一個疊字組,媲美李清照的〈聲聲慢〉。此段講述人生無常,即使人一步三回首,計算到底,也難以敵過無法預測、外界的「變數」,或者我們能稱其為「命」,《紅樓夢》各人的際遇,在一百二十回中變化太大,其實是預計之中,曾經奢華的生活最後化成泡影,個人的愛情被迫失落,是必然還是賈寶玉個人問題,沒人可以說準,所以令人們不能對真事相信、寧願肯定世間只有假事的感覺。

看遍了冷冷清風吹飄雪 漸厚 鞋踏破 路濕透
再看遍遠遠青山吹飛絮 弱柳 曾獨醉 病消瘦
聽遍那渺渺世間輕飄送 樂韻 人獨舞 亂衣鬢

首段歌詞全以白描,眼下歌詞畢竟比較少這樣的描寫,往後粵語歌詞中,主力集中在個人內心的發掘,或者叙述一個故事為主。白描是指只集中在所見物之上,當然物象可以作為喻體,但是古風上的喻體喻詞比較有較大連繫,在〈石頭記〉中,飛絮弱柳消瘦、樂韻獨舞亂衣鬢是有內在關係,弱柳隨風而擺,像病了的人在走路會步履不穩;人聽到音樂會起舞,連帶衣裝會漸不整齊。〈石頭記〉用上傳統手法,一如〈清平樂〉中,梅花花瓣細小,像無盡飄雪,加上前句「觸目愁腸斷」,令「拂了一身還滿」之「滿」指的不只是飄雪,還有愁腸。

〈石頭記〉首段三組情景,都是形容孤獨的環境,除了「鞋踏破 路濕透」一段,其餘都是獨醉、獨舞,情節切合賈寶玉最後一人孤身離開賈府,不知所蹤。人生就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

說過〈石頭記〉孤身面對世間紛紛擾擾的故事,接下來就談談情節也是死寂式的〈上路〉。


星點點 身影卻孤單
風剪剪 滄桑透心間
舊夢褪散 驟覺已晚 心灰意冷

沙滾滾 憶失卻光陰
煙昏昏 皆不見真心
任路遠近 踏遍市鎮 輾轉難尋


不難肯定故事的主角應該是一個甚有社會經驗的人,然而他眼下感受像老是傷春悲秋的「MK」(旺角街頭的潮流少年),畢竟他的用詞都十分普遍的,如「身影卻孤單」、「滄桑透心間」、「皆不見真心」、「心灰意冷」等語。不過此詞的特點在於使用疊字,在〈石頭記〉我們已見識過極多的疊字組,而〈上路〉比較少,但在非副歌部分的三個分節中見到各自有兩組疊字,洗脫「MK」味道,因為疊字和其他單字,沒有更多的字詞連繫。「星點點 身影卻孤單」、「風剪剪 滄桑透心間」,第一組有對比關係,天上星宿很多但地上的我是孤身一人,加強孤獨感,第二組有因果關係,剪剪是指寒氣侵襲貌,所以主角感覺寒冷,再加上本來的「身影卻孤單」,透心間的不只是被寒風轟擊,還有那孤單的身影。

任雨侵 洗去腳印
任雪霜 飄滿髮鬢
獨自前行 路更彎 煙雨更冷
獨往返 哭笑顧盼
斷續循環 寒夜對影慨歎

副歌部分,明確表示自己是一個人,但是他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故事,「任雨侵 洗去腳印」就是消除自己的足跡,令人沒法得知主角從何而來,但是這個人對悲慘的情況毫無反應,倒是繼續形容自己在路上行走時更為崎嶇,沒有表明有甚麼感受,他指出路是循環不息的惡劣,都是自己一個走下去。整首詞的結構都是一種悲涼的格調,我們不能肯定到底是無病呻吟還是真的如此傷心,畢竟詞沒有表示任何實際的故事情節,唯有在「天蒼蒼 今天各一方/心依依 飄彿你影子/夜月悄悄 獨在冷照 芳宗杳杳」一節中,我們大概估計出主角因與情人分離才如此落莫,此前兩節的內容,更可能是人事上的紛爭為主,因為有提及「皆不見真心」之語。也許故事的模糊性令我們可以將個人故事加之代入,不過個人而言,早年接觸歌曲的時候,確實受其的風格打動,即使後來回想不肯定是否真的愛上歌曲,不過樂中有人聲呼叫的部分,似感到絕望的爆發,但綜觀全詞,這種做法看來變得多餘,只沿用結他的零落音樂十分有效了。


邁克有兩首作品都不在主流討論範圍之中,其中一首是〈半生緣〉,光看名稱已是知道是另一個關於名著的作品,同樣〈半生緣〉也不是研究張愛玲的熱門,因為有其他故事跟才女人生更大連繫,自然引起索隱派注意。即使〈半生緣〉是一個相愛卻不能白頭的老題材故事,當中情意的隱密性仍非數十年後的愛情小說作品所及,可以說故事從不新穎,我們更須關注的是如何呈現。

綿綿長夜獨守 無謂再怨恨 緣定半生
迢迢長路獨走 尋覓遍遠近 何用人牽引
樂意等候 把心鎖重修 縱千手難偷
愛惜保留 情屬你專有 

上述一節指向一個想像空間,上辭所道是世鈞在遇見曼楨之後,發生種種的思潮,最後他還是自己一人,即使中途遇過曼楨這麼好的一個女子。「把心鎖重修」一句,「重」字表示世鈞的心曾經打開過又鎖上,為誰而鎖還是容易得知,世鈞兩人經歷種種事情後,曼楨跟世鈞說︰「我們回不去了。」然而昔日的情份是不是就此終結,即使世鈞以離婚而求與曼楨復合,但曼楨到底還是拒絕世鈞,曼楨寧願抱住遺憾,但情份仍歸世鈞給她所有,正是整部小說令人回味再三的地方。

層層浮華漸喧 重現碎片段 懷念倍添 
悠悠浮雲望穿 人事看厭倦 唯獨情不變 
立志守候 雨飄風同舟
苦中可忘憂 以歌解愁 疑惑我想透

第二節談及的清晰得多,都是一連串的往事,令人懷念,但從〈半生緣〉故事來看,很多情節都是正常人不欲發生的,假使我們經歷如此多不堪回首的事後,仍然保持那份純真,人生該怎樣說呢?筆者還年輕,想這是現階段難以得到這種境界了。歌曲沿用一定電子音樂,也有一些結他和蕭聲附襯,有滄涼感。

「立志守候」一段,世鈞甚麼都再做不到,既然憾事已成,曼楨不欲補救,世鈞只有將情保守,即使不與可共餘生的人繼續下去,結果都是兩人共同造成,與人無尤,獨是那種寂寞(世鈞即使有翠芝為妻,但已不是那種愛),他以甚麼方法排解呢?就讓自己處於苦困之中,忘記昔日另一種哀傷,以至另一種載體——用歌曲舒緩症狀,其實說到底這個方法能不能成功,還是取決自己可否徹底放下,當然忘記一件事實在難,而且還要忘記哀傷而不忘記情,這是少數人才做到。不敢說「疑惑我想透」是不是表達這種心境,可能「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兩句可比擬世鈞的心情,他不明白曼楨何以有這樣的決定(不與他再續前緣),但曼楨的決定,何嘗也不是痛苦?她為世鈞也顧慮很多,最後才會說出「我們回不去了。」的話。達明一派的〈Kiss Me Goodbye〉也有一句「愛是從來沒缺陷 不可以 共對一生」,或者這樣的結局,成就他們有此結局的原因,怎樣會成為共對一生的條件,難道要面對面的共對方可成為完美,恐怕任何人都答不到。


如果〈半生緣〉是一種愁,那麼〈情探〉就是一種恨。

灰飛似煙 前事不見
偷生奇居 在誰家院 盟誓已斷
舊約毀碎 孽債深怨積贅
舊約羞對 孽債怎拒
追憶變遷 難耐淒酸 無復繾綣
聚散一旦 遇劫分隔阻限
聚散早晚 歷劫影隻形單

首節詞沒有用上疊詞,而是重覆用上很多名詞,「舊約」、「孽債」、「聚散」和「劫」四組。這是一個悲劇故事,兩人——應該是指一對男女,詞之前部分曾經相愛,但現在盟誓已斷,有人悔棄起初的承諾,毀碎一詞說明現今狀態,下半就到被拋棄者的回憶部分,「淒酸」、「分隔」和「影隻」是指標性用詞。

尚有餘情未了 柔情仍繞
盛世光陰返照 歎聲色渺
鉛華盡洗 繁華換替
自愧美景荒廢
錯將心計 願永閉

這段副歌被全首歌曲重覆多次,而多次吟唱的意義,其一是不忘舊情,但更重要在自己當日是浪費青春,「自愧美景荒廢 錯將心計 願永閉」,一個人因被拋棄而自怨自憐,虛耗光陰,才是最大的錯事。

筆者翻查資料,原來〈情探〉是一個越劇戲目,是明傳奇〈焚香記〉改編而成,源流是宋話本〈王魁〉,因為邁克對傳統戲曲有一定認識,著有〈任劍輝讀本〉、 〈奼紫嫣紅開遍:良辰美景仙鳳鳴〉等,可以推測歌曲有機會用上典故。〈焚香記〉類似〈霍小玉〉式妓女愛上書生,但書生成名後拋棄舊愛,桂英見王魁休棄自己再娶官家女,憤而自殺,神靈讓她重回陽間與王魁對質,桂英不捨夫妻情,再次試探,但王魁果然絕情,桂英大怒,活捉王魁落陰間。而大碟〈我等着你回來〉中,此歌營造滴水、類似弦琴(耳筒有三百六十度環迴效果)等空靈的聲音,配合逝去的情、往復的恨,歌曲下接最後一首〈你回來〉(〈我等着〉是全碟第一首音樂,是錄有一系列離港航班到外國的告示,〈你回來〉是全碟最後一首音樂,是錄有一系列由中國到港航班的告示,加之黃耀明唱出民國老歌〈我等着你回來〉),似乎預示被拋棄者仍想那個人回到他/她的身邊。

另一種想法,〈我等着〉、〈情探〉和〈你回來〉可視之一組,不過上述已提及過〈我等着〉和〈你回來〉兩段短音樂是講述有人從香港到外國,同時有人從內地來港,寓意香港準備回歸已現移民潮,同時大陸新的移民潮也來到香港,通常是夫妻關係的香港人可能其中一方會到外國坐「移民監」,寓言了歌曲的首節的分離,次節則談及香港即將「繁華換替」、面目全非,人們想念盛世的時代。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似乎這歌也表達一切。

最後介紹的兩首歌都關於情慾,其實比達明一派更早走這個路線的有皇妃樂隊,不過皇妃的詞極度直接︰

為愛無哂束縛盡去愛
為愛無哂牽掛就去愛
愛愛愛愛愛愛再高呼再高呼
解放性愛——〈讓性愛解放〉


下文談到的〈你望我望〉似乎可跟〈讓性愛解放〉作對照,但是含蓄得多。〈你〉是一首講述男女/或一對欲進一步、想發展性的兩個人,他們在一個舞會上碰面︰

寂莫在舞中消逝 漫漫樂韻交替
人們仍為舞會着迷 琴弦嘹亮徹底
站在伴侶的背後 靜靜疊上雙手(甲)
無從明白你的念頭 為何凝望我喝酒(乙)

我們得知兩個人一早認識,而且是交往中的關係,但是他們沒有受音樂影響而熱舞,「站在伴侶的背後 靜靜疊上雙手」和「無從明白你的念頭 為何凝望我喝酒」兩句是兩個人的視點,前者看着後者喝酒,但是四目交投,不知對方想怎樣。

我望你望我面 只隔一線
你望我望你面 心裡束縛再加添

副歌說明了兩人對望的尷尬情況,不過他們卻沒有任何行動,明明想更進一步,但礎於束縛,大概是來自社會道德的限制。

站在侍應的背後 默默換了杯酒
情人仍在你心逗留 為何仍願意去偷(A

別賣弄你的漂亮 別望着我欣賞
為何呆着似一道牆 為何情欲正擴張(B

我望某夜某地 可碰到你
放任某夜某地 一切束縛也不理(C

三節歌曲先後唱出,次序是(A副歌BC),故事繼續推展,(A)都是兩個視點,(乙)「站在侍應的背後 默默換了杯酒」、(甲)「情人仍在你心逗留 為何仍願意去偷」,承接上節的故事,乙喝光酒再換一杯,甲卻呆然在此,在想乙為甚麼仍自顧自喝酒,到(B)(甲)「別賣弄你的漂亮」(乙)「別望着我欣賞、為何呆着似一道牆」(甲)「為何情欲正擴張」

結果,(C)似是兩人合唱,他們最後決定「放任某夜某地 一切束縛也不理」。束縛的來源,是來自舞會的人們,他們不能偷走出去尋歡的,其次是情欲在社會之中是被壓抑的,時常提及「另類快感」會被人標籤為急色/放蕩,所以大家都不敢將自己的需要開口說出來。歌曲音樂也是輕鬆的,不過一如歌詞,感覺像漫漫樂韻交替,不似是甲乙兩人最後尋歡的狂野走向,但在長達一分半的最後音樂部分,不斷重覆開頭的曲色,中間有些是亂彈的變奏,預示着兩人是舞會的「異端分子」。這歌好玩之處,本身不合唱歌,但故事是兩個人唱更為合理。


相比〈你望我望〉只間出「情欲」、「放任」之語,短小的〈愛煞〉來得直接得多。

情迷意亂
露冷衾暖
浪語傾訴
無盡愛慕

歌曲其實長達五分鐘有餘,但片前音樂佔了差不多一半時間,起初是一些空洞的敲打聲,可能是鼓棍打塑膠,混合類似喘息聲,接近兩分鐘後才到一種柔和、接近天堂的音樂。十六字判斷到情景可能是性愛場面,〈長恨歌〉「翡翠衾寒誰與共」意指玄宗自己一人在被窩中感到寒冷,這裏是被窩溫暖,意指兩人在一起,加上「浪語」一詞,在性愛的時候才有這類說話,兩人大概有靈欲一體的完滿,在他們角度看來,整個「愛」在此時方為完整。

總括而言,邁克的詞如他本人的志趣相仿,各方面學說亦有所獵,並有運用古典文學的傾向。歌曲的悲涼氣氛也有劉以達的作曲加以渲染、而黃耀明的聲線可蒼然又可帶妖惑,不是其他組合可以做到。



歌曲名單:
歌曲
填詞人
發佈年份
專輯
石頭記
邁克/陳少琪/進念‧二十面體
19874
《石頭記》
你望我望
邁克/陳少琪
198712
《我等着你回來》
上路
邁克/陳少琪
198712
《我等着你回來》
半生緣
邁克
19886
《你還愛我嗎》
情探
邁克
198712
《我等着你回來》
愛煞1
邁克
19886
《你還愛我嗎》



1馬小歡歡歡(Grey Jr.):〈《你還愛我嗎》:後現代香港的浮世繪〉,《豆瓣音樂》: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685339/瀏覽日期:2014年7月25日。「邁克回憶填《愛煞》的時候說:『只記得那是夜晚,漆黑一片,第二天要交了,逼著不可以不寫了。他們說這個旋律是放在唱片封套後面的,是製造氣氛用的,只有16個音。』」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分析潘源良〈點點天地心〉歌詞中表現的人生態度


填詞:潘源良

我有我自由身 今生已極慶幸
地殼處處佈滿青草 給我飛奔
沐浴在日光中 的親吻
或暢泳碧海 沖透身 洗入心

是過去別人給我這串福蔭 去種下可能
讓你我亦能全心接力傳給下一生
不要問 不要問 離開取走半分
只要 只要問 能否交出最好 給眾生

你我這自由身 可支配命與運
定要永遠撲向光輝 驅去黑暗
盡力量用理智作牽引
就算極傷感 不會改 心內真

是過去別人給我這串福蔭 去種下可能
讓你我亦能全心接力傳給下一生
不要問 不要問 離開取走半分
只要 只要問 能否堅守信心

是過去別人給我這串福蔭 去種下可能
讓你我亦能全心接力傳給下一生
不要問 不要問 離開取走半分
只要 只要問 能否交出最好 給眾生



作者:張偉芯

       〈點點天地心〉是最近筆者最愛的一首歌,單曲循環百聽不厭,更是長車程裡的最佳良伴。這首〈點點天地心〉還算是一首新鮮熱燙的新曲,於2013年9月發行,由有「浪子詞人」之稱的潘源良(作詞)和號稱年年25歲的譚校長譚詠麟(作曲和演唱)聯手打造的。收錄在譚詠麟的最新粵語專輯《708090後》中。



    〈點點天地心〉的內容非常勵志,歌詞充滿正能量。唱片公司的歌曲宣傳介紹指出〈點點天地心〉要帶出的是「前人種下來的因,後人品嚐,這樣一代傅一代,生生不息。 」的信息。 1香港的頭條日報也有專欄以「充滿正能量」、「既有禪味,亦充滿睿智。」來評價〈點點天地心〉這首歌。2 更有內地大型音樂論壇網「華聲論壇」介紹這首歌曲時,就是以這首歌「帶出前人種因後人嘗的道理」作推介原因。3 無疑,這首歌的歌詞處處彰顯著知足、感恩、傳承的情懷。4 這也是我喜歡這首歌的原因。

      但在香港的粵語樂壇,一直不乏各種形式的勵志歌曲,諸如70年代黃霑的〈獅子山下〉,80年代鄭國江的〈孤身走我路〉,90年代李克勤的〈紅日〉和2000年代甄健强的〈同步過冬〉等等,多不勝數。而〈點點天地心〉歌詞中的勵志意識並不足以讓筆者對它愛不釋手。真正讓筆者心悅臣服的是歌詞中表現的一種強調內省的人生態度。

      在〈點點天地心〉歌詞中,作詞人的用字和文理之間表現的感情有別於其他一貫感情高亢激昂,以振奮為目標的勵志歌曲。相反,在歌詞中,作詞人運用平和溫暖的字眼帶出世界充滿希望和美好的一面,如第一段中「青草」、「日光」、「碧海」這幾個意象,並且從中悠悠地舒展出那份「我有我自由身/今生已極慶倖」的感嘆。感情旣不激昂卻又恰到好處地展示出對生命和世界的敬畏及感激。由此,產生了歌詞從第二段開始,重複地告訴讀者「是過去別人給我這串福蔭/去種下可能」。因此,我們要感恩。而當我們感恩命運優待我們時,除了「全心接力傳給下一生/不要問/不要問/離開取走半分」外,最重要的是應如何自處。這個自處,就是要有強調內省的人生態度。

      所謂「內省」,最早見於中國古代儒家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即以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或以某一道德榜樣為標準對照檢查自己。亦稱「自省」或「自反」。 5而很明顯,〈點點天地心〉歌詞從第二段開始,就告訴讀者的「自省」就是「只要/只要問/能否交出最好/給眾生」,筆者認為這一句就是全篇歌詞中最重要也是最能反映出全篇歌詞表達的強調內省的人生態度。這種強調內省的人生態度並不是基於道德,而是基於對現有美好生活的感恩「你我這自由身/可支配命與運/定要永遠撲向光輝/驅去黑暗」,而內省的態度是「盡力量用理智作牽引/就算極傷感/不會改/心內真」。由此可見,這篇歌詞除了充滿正能量外,還表達了一種面對社會和個人內心所需要的智慧──有內省的人生態度。這也是這首歌詞有別於其他勵志歌曲的地方。更是筆者訊上的地方。



1作者不詳:〈譚詠麟<點點天地心>MV〉,《環球唱片網》:http://www.umg.com.hk/news/2529/detail,瀏覽日期:2014416日。
2馬中超:〈聽到發燒——708090後》〉,《頭條網》: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255436&section_name=wtt&kw=144,瀏覽日期:201449日。
3龍鄉:〈譚詠麟——708090後》〉,《華聲論壇》:http://bbs.voc.com.cn/topic-5531445-1-1.html,瀏覽日期:2014416日。
4作者不詳:〈點點天地心——位歌者的感恩之心〉,《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2527381684瀏覽日期:201446日。
5作者不詳:〈内省〉,《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5%86%85%E7%9C%81,瀏覽日期:2014520日。

參考資料:

黃志華,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朱耀偉著:《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香港:三聯書店,2007。

黃志華,朱耀偉,梁偉詩:《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2010。
馬中超:〈聽到發燒——《708090後》〉,《頭條網》: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255436&section_name=wtt&kw=144,瀏覽日期:2014年4月9日。
作者不詳:〈點點天地心——一位歌者的感恩之心〉,《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2527381684,瀏覽日期:2014年4月6日。
作者不詳:〈點點天地心〉,《魔鏡歌詞網》:http://mojim.com/twy100183x100x17.htm,瀏覽日期:2014年4月6日。
作者不詳:〈譚詠麟<點點天地心>MV〉,《環球唱片網》:http://www.umg.com.hk/news/2529/detail,瀏覽日期:2014年4月16日。
龍鄉:〈譚詠麟——《708090後》〉,《華聲論壇》:http://bbs.voc.com.cn/topic-5531445-1-1.html,瀏覽日期:2014年4月16日。
作者不詳:〈内省〉,《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5%86%85%E7%9C%81,瀏覽日期:201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