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從〈時空〉看林若寧積極勇敢的人生態度


填詞:林若寧

霓虹前這位潦倒老年 淪為時光機的配件
直到活到歲月到終點 沒有自己經典
挖苦你的少年 在倒後鏡片段裡一閃
然後人生蒸發一縷煙 被發現經已大殮

如何後悔 也知道 無從後退 能探險必需探險

明日在那裡再望向這裡  怕那一位較這一位更唏噓
一個人平行時空怎去面對 從前起身嗌反對而如今偷偷隱退
誰記得這少年和這老年曾天生一對
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天看那一天崎嶇 
才對得起當天那個小孩 無負那個小孩 
曾為信仰出發不理反對

捉得到一隻蟬 誤信便會抱住這花園
懷著童真可笑的某天 立紀念碑去自勉

年年度過 怕只怕 年年白過 而據點只得句點

明日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天看那一天崎嶇 
才對得起當天那個小孩 無負那個小孩 
曾為信仰出發不理反對

還是有生活興趣 能令你生命有趣 看盡山水

如明日在這裡你又到哪裡 有這一位替那一位作先驅
出發前無人能知選錯或對 年輪都刻進骨髓年齡都不可倒退
無悔於這旅程留低過程曾衝出堡壘
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 這一生看那一生興衰 
還記得今天演過這一場 無論去到終場 
曾為信仰掙扎可以死去

作者:何詠晞     

         由周國賢作曲,林若寧填詞的〈時空〉為周國賢2012年的派台作品,暫時未收錄於任何專輯當中。每個人在老年衰退時都不免回顧自己的一生,林若寧在〈時空〉一詞中妙巧地利兩個平行時空的概念--即是「老年」和「少年」的回看與對比,從中反思一個人該以怎樣的態度如何面對人生。


        詞人一開首先以老年人在切入點:在「霓虹前」走馬看燈的潦倒老翁,早以「淪為時光機的配件」,「時光機」意指時空的穿梭,即是一個人活着其實都只是幫助時間推延的配件。直到活到老年,走到歲月的終點,方發現「沒有自己的經典」,人生原來毫無成就。接着「挖苦你的少年」出現,其實就是老翁年少的自己。年少的自己取笑老年的的自己,「在倒後鏡片段裡一閃」,彷如回到過去,出現了老翁和少年各自兩個平行空間。「然後人生蒸發一縷煙」,詞人再次強調在巨大的時空下人生的渺小,在回過神後「發現經已大殮」,人生的時間很快就走到盡頭。
 
        接着「如何後悔/也知道/無從後退/能探險必需探險」,筆者認為這句是整首歌的重點,亦是詞人的中心思想。時代巨輪只會不斷演進,那人們可以如何面對如此渺小的人生?詞人就說「能探險必需探險」,重要是要有冒險精神,只要人生活得無悔,時間就不會白過。我們無法阻止時代巨輪的前進,但我們有能力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義,只看人們如何選擇。
 
        接着副歌部分詞人繼續大玩平行時空。將來有天老年的的自己望向年少的自己,只怕老年的的自己更為唏噓,因為選擇了白過一生。然而現實不可能真的是讓兩個自己同時出現。那「一個人平行時空怎去面對」,我們無法真的「看」到過去的自己,如今能夠做到的就是緊握自己的信念,不要如老翁一樣。有誰會記得「從前起身嗌反對」熱血的少年,跟「如今偷偷隱退」懦弱的老翁是「天生一對」,其實原是同一個人呢?「六百歲再夢見過往六歲」都是指回望過去。年輕時的日子比今天崎嶇難行,但若然我們選擇堅信內心的理念,「為信仰出發不理反對」,無視世間的質疑,堅信自己的信念,留着青春熱血的一顆心,我們才會對得起過去的自己。
 
        然後詞人寫到年少時天真:「捉得到一隻蟬/誤信便會抱住這花園」。這樣天真可笑的自己會寫紀念碑去自勉,但恐怕的是往後的日子「年年度過/年年白過」,所謂人生中留下的據點都只得句點。詞人一再強調在時空下人生只會快速流轉,提醒人們時間不會等人的,與其「年年白過」,不如活在當下,抓緊心中信念努力邁進。
 
        詞人提醒人們生活中其實還有多興趣、樂趣,這些種種都可以「能令你生命有趣」,能令你的人生更意義,問題是人們有沒有發現這些機會,有沒有早已放棄對生活的熱情而認定宿命,虛耗一生。
 
        最後一段「如明日在這裡你又到哪裡/有這一位替那一位作先驅」,如果我們能緊握年輕時的夢想繼續向前走,年輕的自己就能成為成年的、老年的自己的「先驅」,我們就能跟隨這位「先驅」繼續向前走人生的路。人生充滿選擇和分叉路,沒有人能知這個選擇錯或對,但時代巨輪只會不斷推移,重要是我們有沒有曾經努力地「衝出堡壘」、突破障礙。過程比結果重要,盡力了就能做到於心無愧,在人生這段旅程就能無悔。到老年回看一生興衰,知道自己沒有遺忘自我,努力地活過一生,如同一個演員盡力地演了一場戲,就算要「去到終場」,走到人終點,也能無憾。
 
        由此可見在時空的宇宙觀下,人類、人生的確是很渺小。然而詞人要我們反思的是人們連最基本的努力活好一生,為自己負責任,又有沒有做到呢。林若寧在〈時空〉一詞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夢想,抱着冒險精神,積極勇敢面對人生。在時代的洪流裡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樣為信仰掙扎死去也比營營役役白過一生好。
 
        在畢業時刻看到〈時空〉一詞更覺感觸,但願自己能如林若寧所言,進入了社會這個大染矼後仍然會保持自我,面對迷惘時勇敢面對,抱着冒險精神嘗試多點不同的東西。待老年的自己回看這刻年輕的自己,仍然能抱着一抹微笑。



參考資料:

朱耀偉:《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7年。
朱耀偉:《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年。
林若寧-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8%8B%A5%E5%AF%A7#2012.E5.B9.B4.EF.BC.8858.E9.A6.96.EF.BC.89〉,瀏覽日期2014年5月18日。
周國賢-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5%9C%8B%E8%B3%A2〉,瀏覽日期2014年5月18日。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從林夕《身外情》看放下

作詞:林夕

帶走傷感 帶不走哭得轉紅了的燈
記憶隨身 延續欠你的戲份
帶走開心 卻帶不走拖手時的體溫
微暖質感 留在臉上還未吻

給一分鐘我靜靜回味
將一生一世翻天覆地
明日已被今天處死
淚存在原為反映天理

這一分鐘我站在何地
怎麼竟跟你活在一起
緣是鏡中花 留在鏡中死
原諒我不記得忘記

帶走身影 帶不走裝飾你曈孔的星
放手無聲 沉默也等於約定
帶走心境 卻帶不走分手時的風景
雲過天清 忘掉我們曾盡興

給一分鐘我靜靜回味
將一生一世翻天覆地
明日已被今天處死
淚存在原為反映天理

這一分鐘我站在何地
怎麼竟跟你活在一起
緣是鏡中花 留在鏡中死
原諒我不記得忘記

當這一雙腳慢慢離地
拈不走一瞬羨慕妒忌
誰又記得起 誰被我歡喜
延續到下一世的你

誰又帶得走 一塊紀念埤
心中掛著甚麼行李

作者:劉敏芝

         〈身外情〉是林夕於二零零五年的作品,由黃耀明主唱。而這首作品也是二零零五年的電影《大隻佬》的主題曲。《大隻佬》主要的主題是圍繞佛理的因果與業報,而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身外情》除了講述電影主角的經歷思想,還將電影的佛理延伸到電影外,詞人還將電影講述的佛理放諸現今的世界中,而這些思想也是詞人常提及的。


          《大隻佬》講述大隻佬擁有看見因果的能力,大隻佬因被李鳳儀追捕時而看見其因果,而李鳳儀因為得大隻佬的幫助而破案。因而兩個結下不解之緣,李鳳儀此後到五台山追查而大隻佬的身世和還俗的原因。李鳳儀在另一次追捕行動時失足,幸得大隻佬再次出現相救,但大隻佬再一次看到因果,大隻佬說李佩儀的命運與一個日本兵有關,日本兵前世殺人,今世還債會被人打死,而與日本兵命運相連的李鳳儀也要死,是因果。最後李鳳儀在追捕殺害小翠的逃犯時遇害,大隻佬尋李鳳儀時遇到逃犯,差一點就把逃犯殺害。五年後他再見到逃犯,他竟擁抱逃犯並再次成為和尚。
 因果與與公道

          〈身外情〉中有一小節說:
                    「給一分鐘我靜靜回味 
                    將一生一世翻天覆地
                    明日已被今天處死 
                    淚存在原為反映天理」

          在電影中李鳳儀的因果被大隻佬在一剎那看到,而這一剎那的看穿就已經定下了李鳳儀的命運,她在不久之將來就會被殺。如同歌詞的說一分鐘就能將一生一世翻天覆地,明日已被今天看到的果報處死了。李鳳儀曾在問道這樣公道嗎?大隻佬看到的因果不是簡單前世做壞事,今世就該還債,是命定,這是天理沒有公道不公道,唯一能做只為這命定這天理流淚。

電影的空間營造距離間
                    
                    「這一生我站在何地,
                    怎麼竟跟你活在一起」

          歌詞同樣與電影一樣製造了距離間,以應在電影中的結局,他們倆本應活在不同地方,一個是五台山的和尚,一個是香港的女警,根本不會相遇,但他們倆終究是相遇。但到結局李鳳儀遭害,而大隻佬上五台山尋李鳳儀時一直在山上叫喊,鏡頭就轉往李鳳儀爬上山頭仰望,站在同一地,曾經是活在一起。電影用鏡頭營造距離感,而歌詞則在文字,我站在何地/怎麼竟跟你活在一起。在歌詞中用很多反問的字句說明兩人的相遇是偶然,一起是緣份,但最終他們還是分離,當中表達了故事的因果,締造了距離感。

忘記鏡花水月

                    「緣是鏡中花,
                   留在鏡中死,
                    原諒我不記得忘記」

          緣花與鏡花水月都是佛教用語,歌詞中說到緣份是鏡中花,就是即是朦糊不清,抓不住摸不到,而就如上段所說李鳳儀是必死,與大隻佬相遇是緣份,也有終結一天。此處亦說兩人的緣份是鏡中花,亦放諸到現實世界,人生的緣份是鏡中花。而後一句留在鏡中死更為巧合,電影裡面李鳳儀被坎下頭一幕被一部攝錄機拍下,大隻佬從這部攝錄機中的「鏡頭」中得知,就如歌詞中緣份在鏡中死。而原諒我不記得忘記其實是林夕自己多年來都論及的問題,從他的書《是非彼勞》中說過「無論是忘記記得或者是記得忘記,是個絕不溫馨的提示,屬高難度動作。」忘記對於人十分困難,要是不想忘記,你怎麼也忘不了,要是自然的忘了,那怎麼找也找不回。原諒我不記得忘記其實就是不想忘記。歌詞中與電影的想法大相徑庭,大隻佬能忘記,但詞人就認為此實難以忘記。

帶不走的情

                    「帶走傷感 帶不走哭得轉紅了的燈
                    記憶隨身 延續欠你的戲份
                    帶走開心 卻帶不走拖手時的體溫
                    微暖質感 留在臉上還未吻」
                   「 帶走身影 帶不走裝飾你曈孔的星
                    放手無聲 沉默也等於約定
                    帶走心境 卻帶不走分手時的風景
                    雲過天清 忘掉我們曾盡興」

          歌詞從一開始就渲染著戀人愛戀但要離別的情景,他們只帶走自己的情感和身體,但就帶不走所有一起的風景和回憶,就像桃花如舊,人面全非一樣。縱使帶不走回憶也要悄然作別,必須的忘掉所有。到最後的三句就回應了不能忘記回憶,不能忘記情感和緣份之下也悄然道別的心境:
                   「 誰又帶得走 一塊紀念埤
                    心中掛著甚麼行李」

沒人能在死前帶走什麼,就算是回憶、情感和緣份,最終也要學會忘記放下。

          歌中從頭到尾以電影情節做主軸,但是同時能夠放到現實當中,也流露了詞人個人情感如在忘記上,但最終也叫人放下。


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從小克<主旋律>看中港關係的惡化

填詞:小克

旋律 牽引著弦樂 情感 總有深淺厚薄
誰於五線譜雕刻上承諾 誰於拍子機複製出假快樂
在最重要的一句哭 大時代的小插曲
記錄太多筆跡 十年廿載相識 音符內摸索

舊日
你有你邁步 我有我邁步 愛若是藍圖 永不用設起圈套
你要我讓步 我要你讓步 旋律與音階粉飾了憤怒
你有你道路 我有我道路 愛若是徒勞再不用記起苦惱
你每個逗號 我每個問號 旋律此刻仔細誘導
動人樂譜為求定好相愛的新去路

旋律怎制定量度 人心總有陰險磊落
誰的羅曼史只不過娛樂 誰的奮鬥史渲染出假哲學
在最重要一刻退縮 大時代煙花結束
節錄太多光景 二人捕風捉影 音符內漂泊

現在你有你邁步 然後我有我邁步 再相遇奈何時辰未到
現在你要我讓步 然後我要你讓步 再爭辯難投懷合抱
昨日你有你道路 明日我有我道路 再分別又來重逢預告
昨日你每個逗號 明日我每個問號 難合譜 如流螢亂舞
何時方找到

Woo~o Woo~oh 相愛的新制度 Woo~o Woo~oh 讓旋律沉默控訴
Woo~o Woo~Ho 相愛的新季度 Woo~o Woo~Ho 讓旋律沉悶到

現在你大業鴻圖 然後我樂極迷途 再相遇為何情仇互報
現在你賜予任務 然後我受命如奴 再爭辯和諧無路訴
昨日你有你舊路 明日我有我後路 再分別又來愁雲密佈
昨日各有各嫉妒 明日各有各自傲 才合譜 隨旋律入腦
言詞不吞吐

Woo~o Woo~oh 相愛的新角度 Woo~o Woo~oh 讓旋律沉重發佈
Woo~o Woo~o 相愛的新國度
Woo~o Woo~Ho 讓旋律沉澱了再洗腦

作者:呂詠怡

         小克,原名蔣子軒,是近年冒起得最快的跨媒體「越界」詞人。小克是著名漫畫家,近年跨界涉足詞壇,其漫畫化的筆觸及中港文化想像,為流行歌詞開拓了新的論述向度。﹝1﹞〈主旋律〉小克於2013年創作的作品,收錄於陳奕迅粵語專輯《The Key》。

 
       〈主旋律〉的政治意味濃厚,歌詞中的「你」是指中國,「我」則指香港,隱含了中港兩地惡化中的關係。
 
舊日互相依存的中港關係
 
「誰於五線譜雕刻上承諾
誰於拍子機複製出假快樂」
 
         歌詞中「十年廿載相識」是指香港回歸中國十六年。九七年回歸之時,中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中,向港人許下「承諾」,即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確保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及生活方式維持50年不變。因此,香港與中國經濟過去一直互相依存,關係密切,維持著「假快樂」般的昇平。
 
「舊日
你有你邁步 我有我邁步
愛若是藍圖 永不用設起圈套」
 
         詞人在這幾句歌詞中道出「舊日」中港兩地和平共存,各自邁步的美好景況。回歸初期,港人自治,香港、內地各自發展,經濟上互惠互利,兩地自能融洽相處。然而,詞人筆鋒一轉,以「若」一字,帶出其對中國以「愛」為管治香港的「藍圖」的懷疑,懷疑中國頻頻「設起圈套」,如2002年提出為23條立法,企圖收回權力,改變香港的優越地位。
 
香港在中港競爭中日漸處於從屬地位
 
「現在你有你邁步 然後我有我邁步 再相遇奈何時辰未到」
「現在你大業鴻圖 然後我樂極迷途 再相遇為何情仇互報」
「現在你賜予任務 然後我受命如奴 再爭辯和諧無路訴」
 
         詞人在歌詞的第四節開始加入了「現在」一詞於「你」之前,與「舊日」對照。而「然後」這組連接詞則顯示「我」即香港是處於被動地位,從屬於中國,因「你邁步」,我才邁步。「大業鴻圖」很明顯是指中國經濟起飛,成為強國,香港卻因為長期的優越,一時無法適應而「迷途」,更漸漸被中國主導著香港經濟命脈,並逐步在政治、社會上滲透著,演變成中國「賜予任務」,香港卻「受命如奴」的不對等關係。
 
中港關係急劇惡化,矛盾日深
 
         事實上,歌名<主旋律>一詞便已有特定含意,是指內地的意識形態洗腦。根據黃志華先生對歌詞的「內地含意」解讀,內地使用「主旋律」一詞為「努力唱響主旋律……學習江澤民……」,即社會一切順從中共的領導。因此,詞人以在歌詞中表達了強烈的控訴。
 
         昔日的風平浪靜只是「大時代的小插曲」,主旋律的旋律循序漸進,慢性滲透著一種眾聲拍和的假象,舊日的承諾只是暫時性,讓港人擁有片刻的「假快樂」。
 
「你要我讓步 我要你讓步 旋律與音階粉飾了憤怒」
「現在你要我讓步 然後我要你讓步 再爭辯難投懷合抱」
 
         歌詞中的「和諧」、「協調」是中共政府干涉香港的藉口,是「假哲學」。在中港矛盾日增,互不相讓的情況下,中國企圖透過「主旋律」的滲透式改變方針,逐漸「粉飾了憤怒」。然而「再爭辯難投懷合抱」一句卻道破了中港關係的惡化難以遏止,港人與自由行旅客頻起衝突,雙非問題等等,都是實在地必須解決,無法掩飾的。
 
「昨日你每個逗號 明日我每個問號 難合譜 如流螢亂舞」
 
        對於港人的訴求,中共一直採取拖延的態度,說出官方式似是而非的虛偽謊言,如同「逗號」一樣從來沒有結論,只是不斷敷衍了事,令港人「問號」根本無法獲得解決。因此,兩地難以找到合譜的契機,關係「流螢亂舞」,矛盾、衝突更深。
 
「昨日各有各嫉妒 明日各有各自傲 才合譜
隨旋律入腦
言詞不吞吐」
 
         然而,詞人在歌詞中亦表達出期望,他希望中國、香港能改變互相「嫉妒」,變成「各有自傲」,兩地因應自身的優點發展,良性競爭,才能達成「合譜」的真義,旋律間彼此和應,不消聲,不劃一,才能讓言詞不吞吐,扭轉惡化的中港關係。
 

﹝1﹞朱耀偉, 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粤語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2011),頁13。


 參考資料:
 
黃志華Blog:小克《主旋律》(陳奕迅唱)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文化工業下詞人「自我」意識的掙扎——林振強〈飄飄飄飄〉歌詞解讀

填詞:林振強

遊戲人間  人間遊戲
我往日未嘗認真
對於一切也抱去玩的心理
笑稱束綁只會教我飛不起

無掛無牽  何等完美
卻發現實沉悶到死
還幸你看破心中的隱秘
和用唇邊的翅膀載我飛

讓我可  飄飄飄  飄進愛的海
然後以後離不開  你贈誠實的愛
令我牽和掛  和認真期待
當我心真正著緊  我真正存在

飄飄飄  飄進你風采
無論我如何不好  你亦全部裝載
把你的純真  抹我的塵埃
讓這濁流  流進清海  真是可愛

遊戲人間  人間遊戲
過去覓自由是借口
其實不敢交出因此只嬉戲
忘掉人真的愛人至懂飛

讓你我  飄飄飄  飄進愛的海
然後以後離不開  我贈誠實的愛
學會牽和掛  和認真期待
當我心真正著緊  我真正存在

飄飄飄  飄進你風采
無論我如何不好  你亦全部裝載
把你的純真  抹我的塵埃
讓這俗人重見精彩  天地可愛
真是可愛


作者:鍾詠怡

      〈飄飄飄飄〉是林振強於1999年所發表的作品,屬其晚年詞作。這首歌以一段浪漫的愛情作為創作基調,在一般人眼中,大抵離不開「大路情歌」之列。加上產於「文化工業」理論提倡的熱潮下,它似乎被定論為文化工業下程式化之作,因而不受重視,至今仍鮮為人所熟悉。

      的確,詞中情歌套路無甚研究價值,但值得注意的是,詞人在詞作中表現出對「自我」的推翻,與他前期詞作中對「自我」的追求、堅持,有着南轅北轍的表現。而當中,詞人「自我」貶抑的自嘲口吻,反而又隱隱流露出詞人對「自我」有著最後一點的堅持,似乎是對文化工業壓迫的一聲反抗。下文將試解讀詞人有關「自我」意識的掙扎。

「『自我』推翻」

        有關林振強的個性,其姊林燕妮形容他為「愛獨處」和「有稜角」(不善交際)的人。於他前期不少的作品中,「我」、「獨自」等常是他創作的情感基調。如〈三人行〉和〈究竟天有幾高〉都表現出他不受旁人影響,我行我素的鮮明個性。獨是晚年〈飄飄飄飄〉表現出推翻「自我」的態度。

遊戲人間  人間遊戲
我往日未嘗認真

遊戲人間  人間遊戲
過去覓自由是借口

        詞人曾於專欄上表示「不介意遊戲人間」(《壹週刊.一個人在床上》),這語錄也許說不上嚴肅,但多少反映到他的處世態度是率性隨心,以跟隨自己意願(自我)為大前題的。然〈飄〉詞中,詞人卻以「未嘗認真」和「借口」,推翻了過往「遊戲人間」的處世態度。

      而更要注意的是,詞人於推翻「自我」的同時,又刻意運用語序倒置的手法,寫下「人間遊戲」一詞。「人間遊戲」寄託的不僅再是遊樂的人生態度,而是詞人對人間本質的思索。從字面上,「人間遊戲」可理解為詞人於人間中遊戲(歷練),而覺悟出「認真」處世的道理;又,從意義層面言,詞人似乎更想藉自嘲,反諷人間有著既定的遊戲(處世)規則,對人造成束縛。在這裏,既見詞人推翻「自我」,亦隱見他為「自我」而捍衛——詞人陷於世俗和堅持自我的掙扎不言而語。


「『我』有所待」

還幸你看破心中的隱秘
和用唇邊的翅膀載我飛

詞人於上述掙扎外,亦用了「你」襯托著「我」是有所待的。因著「你」,「我」才有飛的可能——此實隱指著我的人生因「你」才建立。將之與詞人往昔自我意識強烈作對比,這亦可視作詞人對自我推翻的側面寫法。不過,這段的意義更多是為後來的情歌套路作鋪墊。


「情歌套路」

讓我可  飄飄飄  飄進愛的海
然後以後離不開  你贈誠實的愛

飄飄飄  飄進你風采
無論我如何不好  你亦全部裝載

        詞人在歌詞中段才開始「經營」他的情歌套路,或可以反映出這部份內容未必是詞人填這首詞的重心(或本來的目的)。

        根據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文化工業下的產品有着程式化、圖式化的表現,以迎合和操縱清費者喜好,來獲取利潤。在〈飄〉中,詞人用「誠實的愛」、「純真」等詞,刻意將愛情昇華到完美的層面。但這種愛情根本很難於現實中出現,這樣的經營無疑是為迎合時下流行曲消費者對愛情憧憬的願望。

        又詞人以「飄」字形容進入這段愛情的過程。確然,在輕快旋律下,「飄」字帶有點墮入愛河的甜意。但同時,「飄」的無力感和被動性是頗重的,這與詞人一貫認為人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有相悖之處。在詞人的專欄合集《又喊又笑》中,詞人就說過「忍氣吞聲」是至難之事。對應著歌詞首段(自我的掙扎),我認為詞人用〈飄〉字作歌曲名,作整首歌貫穿的線索,是帶負面情緒的。當中似乎滲透了他對自己填詞受限的不滿,如〈飄〉一樣不能自主。

 「自我貶抑」

把你的純真  抹我的塵埃
讓這濁流  流進清海  真是可愛

讓這俗人  重見精彩  天地可愛

        詞人用了不少的對比,刻意自我貶抑,如我是「濁流」、「俗人」,而你是「清海」。對應詞人的性格,他更多會堅持自己的清高,而不會將自己多番貶抑。「俗」和「濁」皆是帶貶義的字眼,詞人卻用之形容自己,似乎透露出內心的不滿(填詞的外在壓迫;唱片公司文化工業理念下的干涉),而作出反常的反抗。這和詞人於中段才入「正題」(情歌),又似有吻合之處。

        總括而言,詞人在這首「大路情歌」的經營上,多了一份嚴肅的味道。這可體現在自貶的用詞上。而詞人對於「自我」理念的掙扎,比起那浪漫的愛情更立體,更注入了詞人的生命。當中,「人間遊戲」看法的堅持或許才是詞人填詞最終目的。而詞中「笑稱束綁只會教我飛不起」的笑字,大概是詞人對自己的工作(自我)帶著無奈、可恨的一句總結,或者亦是解釋他晚年詞作數量銳減的其中一個原因。



參考資料:

林振強:《一個人在四張床上查字典》,香港:壹出版,1994。
林振強:《又喊又笑》,香港:壹出版,2004。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藍奕邦筆下的王菀之-〈玻璃色〉的視野


作詞:藍奕邦

牆壁佈滿著千百隻精靈 渴望被尋覓
儘管是月全蝕 我望見 天空的朗月是滿的
茶几放置著千百個水瓶 不是虛構的
學懂多一隻色 眼前最虛空的也逐漸透晰

塗上這顏色 這地球就沒空隙
隱匿空礦場地裡的仙境領域 留待我洞悉
可知道被當透明的
暗地其實在披著給我稱為「玻璃」的一隻色

如果世界定律太過鮮明 快樂被蠶蝕
拿出這一隻色 法術棒點一點那樣地上色

塗上這顏色 這地球就沒空隙
你的空礦場地是我仙境領域 期待你共識
睇不見就當透明的 理論沉悶又消極
豐富感情 怎叫 旁人驗證

讓每個空隙 充斥這種玻璃色
瞬間所有人類也都長出一對翼 來綻放異色
不需過度理性分析 我是存在或缺席
倘有心靈感應 通通有色

作者:黃芷琪

     王菀之曾自稱冥王星人,2008年宣告移民火星,但無論星際旅行油價多貴 ,﹝1﹞她堅持不做地球人,高唱〈我來自火星〉堅持自己的世界。雖被視為怪人卻不乏知己,藍奕邦在兩人首次合作時便以一詞〈玻璃色〉解話她的奇妙-玻璃透明仿似不存在,隨著光影折射卻有流光溢彩的轉變,使背後的景象也跟著產生變化,詞人把這種特質比喻為事物塗上「玻璃色」。在詞人眼中,王菀之總能在無聊「透明」的事物上看到出彩的地方 ,﹝2﹞就像隔著玻璃看世界,事物都帶玻璃色,於是世界總是繽紛有趣。
   

    詞人以奇幻的景象展現染上玻璃色後的世界:月全蝕時能見到明朗滿月、細小的茶几之上竟能放置「千百個水瓶」。「透晰」有了解本質的含義,以「玻璃色」看世界並不是自欺欺人的矯飾,反而是使人更能了解事物本質,看清「虛空」表像下趣味的方法。在主人公眼中世間萬物都有其精彩的地方,問題只在於觀察者是否看出來,所以有「塗上這顏色 這地球就沒空隙」玻璃色可使萬物都有所意義,「隱匿空礦場地裡的仙境領域」也只是留待洞悉。
     玻璃色使本來枯燥負面的事物變得精彩,常人所謂的「隱匿空曠場」對於主人公來說則是「仙境領域」自然也是玻璃色的奇效。反過來說,常人不會為事物加上一層千變萬化的玻璃色,看事物停留在鮮明的表面上,自然「快樂被蠶蝕」失去不少樂趣。
     詞人解釋看不到玻璃色,是因為常人習慣以單一的,理性實在「理論」角度看待世事,滿足於「睇不見就當透明」,也只能以空無一物的「透明」解釋「睇不見」的狀態。王菀之的特別在於不是以理性分析世界,而是用感性感受世界。詞人形容王菀之:「神經質、怪雞好有趣;並非如外間質疑她在扮天真。這個人就是喜、怒、哀、樂形於色兼放大十倍,思想與邏輯自成一格。 」﹝3﹞正是由於她有「豐富感情」才能洞察到普通事物背後的趣味,因此這種自成一格的想法是困於理論的人所無法「驗證」的。
     詞人期望把「玻璃色」的觀念擴展至世界,讓玻璃色不只是王菀之獨樂樂的生活態度。「瞬間所有人類也都長出一對翼 來綻放異色」長出翼指人脫離常規,擺脫「沉悶又消極」的理論;「異色」是在常人外表下隱藏的特點,因為「讓每個空隙 充斥這種玻璃色」而被發掘出來。
     「我是存在或缺席」一句有點突然,「我」在歌詞中一直未有明顯的身份。要解釋這句,首先從首句看起「牆壁佈滿著千百隻精靈 渴望被尋覓」既可解作主角知道「玻璃色」能看到牆上的精靈,也可解作主角本身就是那不被意識到的精靈,而我認為後者較能解釋整首歌。由於主角是「渴望被尋覓」精靈所以「期待你共識」玻璃色的繽紛世界,更會「法術棒點一點那樣地上色」。所以「不需過度理性分析 我是存在或缺席」說的是聽眾實不需要分析精靈與玻璃色是否真實存在,因為如前所述這本來就不是理性可解的事情。只要與精靈-知道玻璃色的人-心靈感應明白箇中深意,世界便不再空虛「通通有色」。
    王菀之說:「世界之外還有世界,我希望歌曲可以帶出新景象,讓大家看到玻璃色的世界。」﹝4﹞〈玻璃色〉既寫出王菀之獨特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未嘗不是藍奕邦這些唱作人的心聲,他們堅持做非主流音樂,雖「不要人見人愛」,仍渴望成為被公主包容的「青蛙」、﹝5﹞期待與人共鳴的精靈,仍希望與知己者「玻璃色」分享隱藏的快樂。〈玻璃色〉是2008年10月發行的專輯《Infinity Journey》中的新歌。專輯中王菀之把自己創作給別人的歌曲重新演繹。原唱與翻唱一向是樂迷比較的重點,把〈玻璃色〉排在翻唱作品之前 ,﹝6﹞或許也是提示聽眾試試開放心靈,用另一個角度欣賞歌曲,別急著為歌曲的表演方法套上鮮明的規範吧。



﹝1﹞訪問中王菀之說因為冥王星距離地球太遠,往返兩地油價太貴,故移民火星。
 搜尋王菀之 Search Ivana (副):〈2008年10月 JET〉,2014年5月19日瀏覽。http://searchivana.wordpress.com/2008/11/20/interview27/

﹝2﹞搜尋王菀之 Search Ivana (副):〈2008年10月2日 香港經濟日報〉,2014年5月19日瀏覽。
 王菀之解釋藍奕邦為她寫〈玻璃色〉的原因:「他覺得當大家都看到透明時,我偏偏會睇到顏色」 
 http://searchivana.wordpress.com/2008/11/20/interview27/

﹝3﹞新浪香港娛樂:〈王菀之藍奕邦 樂壇藝術家〉,2014年5月19日瀏覽。
 http://ent.sina.com.hk/news/532/3/1/64560/1.html

﹝4﹞同註3。藍奕邦專輯《不要人見人愛》中的〈自知之明〉歌詞:「未太懂去用言語誇張掩人耳目/一早知道沒那種資格 營造氣氛欺騙觀眾/但那青蛙亦有公主包容」朱耀偉認為這是藍奕邦「社會化」/「拒絕社會化」的矛盾表白。

﹝5﹞朱耀偉、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頁240

﹝6﹞ 維基百科:〈Infinity Journey〉,2014年5月20日瀏覽。
 http://zh.wikipedia.org/wiki/Infinity_Journey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Infinity Journey〉,2014年5月20日瀏覽。
http://zh.wikipedia.org/wiki/Infinity_Journey

搜尋王菀之 Search Ivana (副):〈2008年10月 JET〉,2014年5月19日瀏覽。http://searchivana.wordpress.com/2008/11/20/interview27/

搜尋王菀之 Search Ivana (副):〈2008年10月2日 香港經濟日報〉,2014年5月19日瀏覽。
http://searchivana.wordpress.com/2008/11/20/interview27/

新浪香港娛樂:〈王菀之藍奕邦 樂壇藝術家〉,2014年5月19日瀏覽。
http://ent.sina.com.hk/news/532/3/1/64560/1.html

朱耀偉、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由〈自知之明〉之宣言看藍奕邦的樂觀態度


填詞:藍奕邦

沒有可愛面孔 不懂譁眾取寵
未太懂去用言語誇張掩人耳目
一早知道沒那種資格 營造氣氛欺騙觀眾
但那青蛙亦有公主包容

沒有趣致賣相 只得一對手掌 一邊唱一邊彈
平凡變得漂亮 沒有那個大志去當萬人迷 當了還覺得牽強
沒有想怎麼討好所有人 只知道安守我小小本份
不愛用半句埋怨博取一個憐憫 唯有專心做個知足的人
沒有咋舌技倆 都不必太緊張 醜小鴨跟天鵝 同樣發光發亮
沒有興趣為某君裝扮模樣 堆砌盛世來舖張
沒有想怎麼討好所有人 只知道安守我小小本份
不愛用半句埋怨博取一個憐憫 從未厭棄過自己身份

就算我知音只得一個人 給他去欣賞過仍是有幸
自己都知道還有那一些我沒有 唯有專心做個知足的人
我也不稀罕討好世人 之所以不需多修飾缺陷
不要護蔭更何況我不需要憐憫 從未怕看到這麼逼真

就算我知音只得這鋼琴 都不要緊反正我很開心
自己都知道沒有法子可以完美 唯有安心做個簡單的人
沒法逼你欣賞 給我尖叫鼓掌
但至少我就此發表清楚我立場

作者:賴樹良

       〈自知之明〉收錄於藍奕邦2004年首張個人大碟《不要人見人愛》,全礏唱作由藍奕邦一手包辦。不少人認為《不要人見人愛》予人一種很自我的感覺,碟內很多歌都是帶有批判性帶點憤怒,﹝1﹞《自知之明》表明藍奕邦「自己對音樂的執著」。﹝2﹞我大抵同意這主流看法,但更準確的解應為藍奕邦的個人宣言和渴求。


       藍奕邦每一張大碟都記錄了不同階段的他。﹝3﹞《自知之明》配合歌曲平緩的節奏,可說是以唱作人身份出道的宣言和自我介紹。朱耀偉認為這是「有態度」的自白……為自己不隨大流,堅持自我的個性化行事作風留下註腳。﹝4﹞不少人認為這是表現出詞人的叛逆,其實不然。詞人雖說自己没有「可愛面孔、趣致賣相、咋舌技倆」的外在條件,也没有「為某君裝扮模樣、想怎麼討好所有人」的興趣,甚至「不稀罕討好世人」,詞人認為自己不具備種種時人所追求的偶像條件,但他並没有「半句埋怨博取一個憐憫」,也不需要。叛逆的人會作出反抗或破壞性的行為,詞人没有這樣做,没有大力抨擊這種重視外在美的潮流,所以在以唱作人身份出道之前仍盡力為他人填詞作曲。「反正我很開心」、知足。

       回顧藍奕邦以唱作詞人出道的時期,樂壇偶像風氣盛行。以勁歌金曲頒獎禮為例,2002至03年間,新人薦場飆星獎得獎分別為余文樂、Boy'Z、劉浩龍,而最受歡迎新人獎則分別為蕭正楠、Shine、關心妍、鄭希怡、2R、薛凱琪,可知「營造氣氛」「漂亮」「賣相」等的重要,要在樂壇成名,外在美少不免。但詞人有自知之明,「一早知道沒那種資格」、「自己都知道還有那一些我沒有」,即知道自己不是走偶像路線的料子,但他卻很知足。很多時缺失會使人自卑低落,然而,藍奕邦没有半點的自怨自艾,反而用他的「一對手掌一邊唱一邊彈」,堅持自己的音樂路。自比「青蛙」王子,既帶出自己不追求外在美的一面,亦暗示出自己的內涵,因而「有公主包容」,可知其心底仍是樂觀積極,有所寄望。

       詞人運用了「醜小鴨跟天鵝」作一對比。以這美與醜的對比,暗指不耀眼的自己和閃亮的主流歌手或「萬人迷」,儘管自己給人的第一眼印象未必及得上別人,但只要努力做好音樂,不需多修飾「缺陷」,最終仍「同樣發光發亮」,可以在樂壇佔一席位。例如藍奕邦本身被裁,但憑著他的才華和努力,創作的《快樂王子》引起大眾的欣賞,終於正式踏上他唱作人之路,亦即歌詞中「給他去欣賞過仍是有幸」。

       全苜歌詞有三小句重覆出現,分別是「沒有想怎麼討好所有人/只知道安守我小小本份」、「不愛用半句埋怨博取一個憐憫」、「唯有專心做個知足的人」。這三句都直接表明了詞人的積極樂觀、不愛埋怨以及知足的態度,反覆出現,可見詞人想強調的並非「没有」的缺失,而是一顆知足的心,那怕自己不完美,安心簡單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便好了,安守自己音樂人的本份。

       詞首最後一句「沒法逼你欣賞/給我尖叫鼓掌」,道出詞人的心聲,他深知難以強逼別人接受自己,但「至少我就此發表清楚我立場」,透過這番宣言讓大家明白他對音樂的堅持和樂觀的心態。在歌背後,我看到的是藍奕邦對夢想的執著和堅持﹝5﹞,而非批判和憤怒。


﹝1﹞藍奕<>向前走後,會怎樣?時候尚早:〈http://music.douban.com/review/2754324/2014412日。
﹝2﹞藍奕邦:又燦爛又靡爛之夜:〈http://www.sup.hk/?p=6642014412日。
﹝3﹞藍奕<>向前走後,會怎樣?時候尚早:〈http://music.douban.com/review/2754324/2014412日。
﹝4﹞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
﹝5﹞那些年,叛逆的我和藍奕邦:〈http://www.punchmagazine.hk/?p=12442014412日。

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以電影《我在黑社會的日子》分析林振強〈飛砂風中轉〉

填詞:林振強

人在風暴中 無奈的打轉
如像風砂 倦也須兜轉
無奈的疾衝 無奈的刁轉
曾熱的面孔 漸缺少溫暖
嘿喲 哼嘿喲 飛砂風中轉
嘿喲 哼嘿喲 飛砂風中轉

* ()在風暴中 難預早打算
人被風浪沖 聚也許苦短
其實風是空 無奈斬不斷
埋沒幾段恩 剩了幾多怨
嘿喲 哼嘿喲 飛砂風中轉
嘿喲 哼嘿喲 飛砂風中轉

# 年月消逝中 才悟風中轉
全為貪順風 沒作主挑選
如今逆風 豪邁的奔遠
重拾心內真 撞碎風千串
嘿喲 哼嘿喲 風吹我吹不斷
嘿喲 哼嘿喲 風吹我吹不斷

Repeat * #

嘿喲 哼嘿喲 風吹我不打轉 風吹我不打轉

作者:徐肖琴

      〈飛砂風中轉〉為1989年電影《我在黑社會的日子》主題曲,獲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提名。以下會以《我在黑社會的日子》的劇情分析〈飛砂風中轉〉。


      〈飛砂風中轉〉主要描述電影中李萬豪(周潤發飾)成為香港黑幫「坐館」後的經歷及其心路歷程。歌詞開首「人在風暴中/無奈的打轉」中,「風暴」是指命運。電影中李萬豪父親為洪興社「龍頭」,因遇伏擊被殺身亡,李萬豪由美國返港為父親奔喪,被眾人推舉為「坐館」,﹝1﹞全為時勢所迫,非李萬豪所願意,因此歌詞中「無奈」指的是李萬豪初為「坐館」的心境。「打轉」有返回之意,亦是指李萬豪從前逃避接觸黑社會而往美國求學工作,但在命運的安排下,又回到原點。

      「如像風砂/倦也須兜轉」這句中,「風砂」是指被風卷起的沙土,用以比喻在命運下人只能受其擺佈,可見人之渺小與無力。「兜轉」指繞回來。電影中李萬豪剛成為「坐館」,黑幫則遇上很多麻煩,李萬豪本無意沾染黑社會的鬥爭,原想跟妻兒返回美國,但礙於江湖義氣而留下。其面對眼前的困境之無助就如歌詞中形容的風砂在風中必須隨著轉動的情況。「無奈的疾衝/無奈的刁轉」中,「疾衝」讓人聯想起李萬豪被其他幫派追斬而狂奔的一幕,「刁轉」有奸詐狡猾之意,是指其後李萬豪運用了商業的手段欺瞞對手,用以解決眼前的紛爭。而「無奈」這詞一再出現為反映出李萬豪對一切均有著強烈的無力感。「曾熱的面孔/漸缺少溫暖」形容李萬豪因着忙於處理黑幫的糾紛,與家人關係較以前生疏。「嘿喲哼嘿喲/飛砂風中轉」則表達了李萬豪對人生不由自主的無奈。

      「情(人)在風暴中/難預早打算」帶出的是在命途中人是身不由己,如電影中李萬豪被迫成為黑幫「坐館」,又如幫派成員謝勝欲金盤洗手與妻兒到美國定居,卻在出發前一天全家被對立幫派斬殺,可見人受命途所制,一切都只能聽天由命。「人被風浪沖/聚也許苦短」指的是李萬豪自小到美國留學工作,與父親聚少離多。「其實風是空/無奈斬不斷/埋沒幾段恩/剩了幾多怨」前二句指的或許是人生的虛無如風一般,當中發生的很多事情也不能理清、斬斷。後二句指涉電影中幫派內兄弟不理以往的恩情,彼此間互鬥,各個幫派之間的暗算等。「嘿喲哼嘿喲/飛砂風中轉」則反映出李萬豪的心境仍舊跟以前般,帶出自己無法抗衡命運的無奈。

      「年月消逝中/才悟風中轉/全為貪順風/沒作主挑選」指的是李萬豪經歷這一段在黑社會的日子後,才明白到自己一直被命運牽著走。當初被人推舉成為「坐館」,為黑幫解決紛爭,只是順應時勢,從沒有主動地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如今逆風/豪邁的奔遠/重拾心內真/撞碎風千串」是講述他後來的覺醒。「逆風」是指不利於前進的困況,電影尾聲洪興社面臨瓦解,其中的幫員或是被警方捉拿或是已在互鬥中死去。面對這樣的困況,李萬豪毅然選擇回到美國,過回自己一直嚮往的平靜生活,因此他最後把幫派解散,這些也象徵他待命運和人生的態度跟以前已截然不同。「嘿喲哼嘿喲/風吹我吹不斷/嘿喲哼嘿喲/風吹我不打轉」指的都是李萬豪後期的心境轉換,由開初的「飛砂風中轉」至現在的「風吹我吹不斷」、「風吹我不打轉」可見他不再自喻為飛砂,而是以「我」這個身份向命運抗衡,儘管命運的勢力仍在,但他不再被動地受制於命運,而是將自己的心堅定,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

      總括而言,林振強的〈飛砂風中轉〉與電影主題相互配合,當中的歌詞融合了電影的劇情於其中,讓人從中可聯想起電影裡的一幕幕畫面。詞人一向善於運用天然現象作詞,於〈飛砂風中轉〉中亦有使用風、風砂等作為感情表達的工具,﹝2﹞用以突出電影中人物李萬豪由滄桑、無力至豁然開朗灑脫的心路歷程,這使得觀眾更能投入於電影的氛圍中,為電影生色不少。


﹝1﹞百度百科:〈我在黑社會的日子〉,http://baike.baidu.com/view/1190011.htm2014430日瀏覽。
﹝2﹞朱耀偉:《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 》(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年),頁119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論林若寧〈生命樹〉隱藏的負面性

 填詞:林若寧

在那天 寧願乾旱地死不沾一勺水
逃避釀成眼淚
在那天 連根都要拔起枯乾的腦海
期望不想念誰

原來就算 攤開傷口要你面對
未曾使你掛慮
原來就算 依依不捨你也別去
未見 有離情別緒

曾將身體髮膚 隨便北風宰割
但是我糟蹋了我你都不會有一絲痛楚
悲哀到碎落了黃葉只得堆空殼
你都 不知不覺

當天想過死 全為今天醒覺
活著要公告世界我拋低你也開花結果
總可以努力維持自我活得多堅壯
至少 可拋開束縛

在這天 陽光將我喚醒新一天到訪
然後自然進睡
在這天 重新工作自己將光陰抱緊
存在不必為誰

明日練到 真的剛巧見你伴侶
面容並無畏懼
明日練到 不屈不撓到放下你
就算 痛能捱下去

曾將身體髮膚 隨便北風宰割
但是我糟蹋了我你都不會有一絲痛楚
悲哀到碎落了黃葉只得堆空殼
你都 不知不覺

當天想過死 全為今天醒覺
活著要公告世界我拋低你也開花結果
總可以努力維持自我活得多堅壯
至少 可拋開束縛

十年後 重生的我活得應該比你好
懷念恐怕不必
十年後 人生找到自己棲息的領土

作者:楊藹欣

        粵語男詞人林若寧為林夕第一大弟子,自2002年起開始創作。初期作品被指帶有林夕的影子,經十一年創作後,現已別樹一格,自成一家。2012年為吳雨霏寫的〈生命樹〉,表面上以至歌手詮釋也是帶有正面寄望將來的意思,然而細讀歌詞,卻窺探出蘊藏在內的負面性。

        此歌收錄於2012年7月發行的《My January》專輯,該專輯的主題意念為「借一年之始作開端,唱頌愛情的起承轉合」,依曲目排序而言,〈生命樹〉位列於末,應屬愛情的「合」,官方表示此歌是說愛情的循環,以一次又一次的經歷換未來更好的結果 。﹝1﹞以下將探討此歌詞是否真正具有正面的傾向。

        雖然此歌沒被列作派台歌,卻對專輯起了點題的作用。專輯名為《My January》,如上段所言,是以一年之始作引子,訴說愛情的不同階段。一年之始可以是四季的春天,也可是月份上的「一月」,故專輯起用了一月的英文名字「January」。「January」一字源於羅馬傳說,相傳有位名叫雅努斯(拉丁語:Januarius;英語:Janus)的守護神,具前後兩副面孔,分別往前和往後看,代表展望未來、回顧過去的精神,古人認為他與一年首月除舊迎新的意義相同,故取其名為一月起名January 。﹝2﹞〈生命樹〉寄望將來的寓意,正暗合了「January」的意思,點題同時規範了歌詞積極正面的傾向。此外,歌曲命題也是正面的,「生命樹」一詞出自《聖經—創世紀》,是在伊甸園中的樹,樹上果實能使人得到永不朽壞的生命 。﹝3﹞

        從歌詞內容來看,表面說我和他的感情完結後,自己內心糾結的過程,把樹擬人化、以樹喻人。整首詞是心理活動過程的描述,具清晰的時序線,由最初的回想過去「在那天、原來就算、當天、曾... ...」,到視察現在「今天、在這天」以至想像未來「明日、十年後」都一一描繪。故失戀者的心理變化很易捕捉,其心理推進是由傷心自毀,經反思和自我安慰,後來慢慢接受,最後決定寄望將來。

        以上種種都為〈生命樹〉奠下一個正面的解讀方向,從字裡行句中更是明顯,有很多正面的用字和意象鋪墊:

當天想過死 全為今天醒覺
活着要公告世界我拋低你也開花結果 
總可以努力維持自我活得多堅壯
至少 可拋開束縛

         也不乏對自己堅強的肯定,「並無」及「能」都是強烈肯定的語氣:

明日練到 真的剛巧見你伴侶
面容並無畏懼 明日練到
不屈不撓到放下你
就算 痛能捱下去

        然而,這棵正面的「生命樹」在林若寧筆下並不完全正面,在歌詞中出現較多的反而是負面意象,如它的自毀:「寧願乾旱地死」、「連根都要拔起」;頹廢:「曾將身體髮膚隨便北風宰割」等。在歌詞表層意思之下,細看會發現在希望中蘊藏的負面與躊躇。

        首先,詞中雖不斷自我鼓勵,但這種勉勵是有保留的,如「總可以努力維持自我活得多堅壯/至少可拋開束縛」的「活得多堅壯」雖然有種堅強站起來的意向,但用了「總可以... ...至少... ...」連接詞則顯得卻步,意思就像如若不可以努力維持自我活得堅壯,也至少可拋開束縛,有退而求其次的意味。

        除了有保留的自我勉勵外,詞人對於失戀者自我痊癒能力還有否定的態度。上文曾提及「明日練到 真的剛巧見你伴侶/ 面容並無畏懼/ 明日練到 不屈不撓到放下你/ 就算 痛能捱下去」當中的用字語氣堅定,然而不能忽略在「並無」、「能」這些鐵定字眼的前提,「我」是要把這些堅強的模樣「練」出來,並不是有信心能無懼面對。而且此句中還存在著矛盾,既然能「放下」,又為何要「捱」著痛,換言之,這個「我」是沒有能力克服這段已逝的感情。

        還有,末句「繁殖出花與蝶」是個轉折的地方。若結尾是如官方所言—表達重生的意思,可使用「花與葉」、「果與葉」,同樣能表達到一棵樹長得茂盛堅壯的模樣,像人重新振作一樣,但詞人卻選用「花與蝶」。從字面上看,「花與蝶」是個頗具畫面感的美好景象,但實際上花和蝶並非完美的結局。試想像花長在樹上,蝴蝶被花吸引而飛來,蝶採花,從花身上取得了所需後便離去,花不能隨蝴蝶遠去,剩下花獨自留在原地,似乎又是另一個悲劇而非浪漫、美滿的結局。

        相較於官方的詞意解釋,〈生命樹〉似乎更貼近失戀者捨不得又不得不放棄、躊躇不定的階段,多於像官方所言的決心放下、寄望將來的層面。反觀另一首同題材的同碟歌曲〈人非草木〉就更為貼近放下的意思,尤其是結句:「在我血肉之軀有愛的根據/ 回頭就算認錯/ 還好 錯得很對」,才真正的表達了豁達、放開一切的精神。

        括言之,詞人或詞中的失戀者,心態仍是「模棱兩可」的狀態,並不完全積極正面。這種矛盾的狀態可以佛洛伊德的心理防衛機制解釋,表面上〈生命樹〉主角是一個「理想化」的階段:在情感上讓自我脫離壓力,避免感知整體而去注意無關的細節,包括強迫思維和行為,就像詞中強迫失戀者要振奮。然而實際上,主角仍然停留於「昇華」階段甚至是「壓制」階段:雖然在意識中出現了想解決矛盾衝突的衝動,而在意識或半意識中卻作出予以推遲的決定 。﹝4﹞故字裡行間、意象取態都偏負面。

        林若寧曾說自己是個內歛的人,來回應黃偉文給他安的「婉約」之名,亦說自己所寫的並不直接,而且很少會寫一些很直接的東西 ,﹝5﹞〈生命樹〉正是一例,表面上一切都很容易理解,實際蘊含的又是另一種取態。此外,歌手發行專輯,總有一個大主題,詞人創作又或另有自己想表達的意思,當二者有衝突或矛盾時,詞人原創詞意或會被扭曲、更改作出遷就,屈服於專輯主題之下,我們既欣賞歌手代詞人表達詞意,同時亦不能忽視和抹殺這些創作原意。


﹝1﹞吳雨霏大碟資料:〈http://www.umg.com.hk/album/1877/detail2014215日瀏覽。
﹝2﹞雅努斯〉,《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85%E5%8A%AA%E6%96%AF2014215日瀏覽。
﹝3﹞生命樹,《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E6%A0%912014218日瀏覽。
﹝4﹞ 心理防衛機制〉,《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F%83%E7%90%86%E9%98%B2%E5%8D%AB%E6%9C%BA%E5%88%B6201435日瀏覽。
﹝5﹞ 朱燕霞:林夕細述心境變化:逐年減產對詞壇有利〉,《中華網》,:http://big5.china.com/gate/big5/adasfj.blog.china.com/201305/11357085.html2014214日瀏覽。




參考資料:

朱耀偉:《歲月如歌 : 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9
黃志華、朱耀偉、梁偉詩:《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