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肇邦
〈熊貓〉是香港男子組合Shine的歌曲,由周耀輝填詞。歌詞如下:
Shine - 熊貓
詞:周耀輝 曲:James Ting
貪心的獅子只想通通都試 未如熊貓這般得意
要吃葉到處有葉 卻要去摘某處某塊葉
不稀罕挑選新的 不思改進猶如熊貓蠢
要證明有套進化論 偶爾算不準
安安喜歡青竹 佳佳不相信 青蛙更加好
花花孤僻清高 珊珊要我行我素
赤地野土 就算淘汰淘汰不到
~*看 百獸天天的進步 wa ~ho
更愛你這麼的稀有 天天只想去捉 一種滿足
世界有軌跡必須轉動 wa~ho wa~ho~
更信我這麼的古老 簡單等於有福 專心最好
發現愛像熊貓 快樂也像熊貓
愈來愈難遇到 彷彿國寶
我極愛護熊貓 要是你是熊貓
假使碰面 即刻抱一抱
(假使碰面 慶幸存在到)
(假使碰面 珍惜最好) *~
膽小的烏龜棲身委屈的蓋
未如熊貓這般可愛
要野外到處野外 卻要去住某個曠野內
天生的天生始終不思改進
猶如熊貓蠢
要證明有套進化論 偶爾算不準
安安喜歡山高 佳佳不相信 低谷更加好
花花孤僻清高 珊珊要我行我素
赤地野土 就算淘汰淘汰不到
repeat~* X2
主歌第一節:
貪心的獅子只想通通都試 未如熊貓這般得意 (1)
要吃葉到處有葉 卻要去摘某處某塊葉 (2)
不稀罕挑選新的 不思改進猶如熊貓蠢 (3)
要證明有套進化論 偶爾算不準 (4)
從主歌第一節看,第一句中,最明顯的是兩個動物意象的對比──獅子和熊貓。獅子是「貪心」的,詞人對獅子的描述帶有貶意,而熊貓是「得意」的,帶有褒義成分。而獅子是「通通都試」的,也是一項強烈的對比,對比出熊貓的罕見、不凡。所以,詞人以此兩種動物比喻社會上兩種人,獅子是貪心的人,在社會上隨處可見,是隨波逐流的人,這種行徑並不討好;反觀熊貓是另一種人,是罕有的,有異於隨波逐流的人,是值得欣賞、尊重的。而熊貓究竟代表哪種人,在之後的描述可見。
第二句的「吃葉」,也是一種比喻,比喻社會人士的行為。「要吃葉到處有葉」,就是一般人的行為,「卻要去摘某處某塊葉」,就是熊貓的行為,即是說,熊貓不如普通人般,吃隨處可見的葉,做普通的事,人人都做的事,熊貓不隨波逐流,只吃「某處某塊葉」,只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這是熊貓對自己的堅持,熊貓的性格是固執、我行我素、堅持己見、不隨波逐流。即使這種性格有好有壞,但這種人生取態、態度,也是詞人所讚許、甚或嚮往的態度。當然,熊貓本來就被視為固執、我行我素的動物,如後部分歌詞所述,皆因熊貓只愛吃某竹,及只住某個曠野,它只吃傘竹、箭竹等20多種竹類植物,在整數有300多種的竹類中,其他竹類熊貓皆不吃,它也只愛住在中國西南部的曠野,主要在陝西南部、甘肅、四川等地,將熊貓遷往別處只會令它不習慣,所以熊貓也只愛住某個曠野。故此,詞人看中熊貓的特點,以熊貓作為我行我素的形象化代表。
第三句中,對熊貓的描述有「不思改進」、「蠢」,這些負面評價,是社會一般人士對熊貓的看法。偏要「摘某處某塊葉」,正如前述,它只吃傘竹、箭竹等20多種竹類植物,這種我行我素的行為,在一般人眼中是不思進取和蠢。熊貓「不稀罕挑選新」的東西,「新就是好」也是一種常見價值觀,熊貓當然不接納這種世俗想法。詞人想帶出,在世人眼中是蠢的,其實是有其價值所在,堅執的行為有可取之處。詞人對熊貓的描述,表面是貶,內裡是褒。
第四句裡強調「進化論」,所謂「進化」是社會普遍觀念下的進化,套於歌詞,就是「貪心」、「吃到處的葉」、「挑選新的」,都是進步的表現。進化論不適用於熊貓,因為它不貪心,偏執地只吃「某處某塊葉」、不挑選新的。所以這種社會普遍價值觀,不適用於熊貓,而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故「偶爾算不盡」。
主歌第二節:
安安喜歡青竹 佳佳不相信 青蛙更加好 (1)
花花孤僻清高 珊珊要我行我素 (2)
赤地野土 就算淘汰淘汰不到 (3)
在主歌第二節裡,第一句中的「安安」、「佳佳」都是熊貓的名字,其行為代表著熊貓的態度。喜歡吃青竹被視為熊貓的習性、本性,所以「安安喜歡青竹」,是忠於自己本性。青蛙是肉類,我們難以想像,熊貓會吃青蛙,而「青蛙更加好」,可視作一種世俗觀念,即是吃青蛙較吃青竹更加好的觀念。現實裡的熊貓,的確只會吃竹,這是其本性。熊貓忠於本性,固執於本性,不跟隨社會一般觀念,所以「佳佳不相信 青蛙更加好」。
第二句裡的「花花」、「珊珊」也是熊貓名字,其行為同樣代表熊貓的人生觀。「孤僻清高」、「我行我素」就是熊貓的性格,其忠於自我的性格。
第三句,「赤地」、「野土」,都是野外的環境,由於整首歌以熊貓咏物,以動物喻人,野外是動物生存之地,故可以引申為人類社會。「赤地」是大災之後的地方,「野土」是無人之地,熊貓在惡劣環境仍能生存,所以「淘汰不到」,就也回應了後部分歌詞的「簡單等於有福 專心最好」,在無人之地,熊貓生活簡單,也能專心於自己,就是有福、最好。
副歌第一節:
看 百獸天天的進步 wa ~ho (1)
更愛你這麼的稀有 天天只想去捉 一種滿足 (2)
世界有軌跡必須轉動 wa~ho wa~ho~ (3)
更信我這麼的古老 簡單等於有福 專心最好 (4)
副歌第一節,第一句的「百獸」代表一般人,「百獸天天的進步」,即一般人都在追求所謂的「進步」,這「進步」可以視作跟隨社會步伐、潮流等。
第二句中,「你」是熊貓,熊貓是「稀有」的。這與第一句是一項對比,百獸代表的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而熊貓「稀有」地沒有追隨社會的進步步伐,反而「天天只想去捉 一種滿足」。「滿足」只是一種個人情感,是虛幻、不實在的,所以帶出熊貓只忠於自己的態度,追求心靈上的滿足,而非物質上的滿足。值得一提的是,「更愛你這麼的稀有」一句,是沒有主語的,究竟誰是愛熊貓的稀有的一人?帶給我們一些思考空間,我們可以理解為詞人本身的寄意所在。
至於第三句,「世界有軌跡必須轉動」,是指外間世界仍是祟尚進化論、適者生存,世界轉動不會為熊貓停留。
第四句,「我」代表熊貓。即使世界仍在轉動,熊貓的人生觀,仍是「古老」的一套,認為「簡單等於有福 專心最好」,即是不追求外間的繁華,簡單的生活已是熊貓追求的「有福」,「專心」於簡單就是「最好」。我們認為,「簡單等於有福 專心最好」是歌詞中最重要的句子之一,是詞人的直接發聲,歌曲重要信息的表露。所以,在前部分歌詞,熊貓有不隨波逐流、我行我素的形象,但不代表熊貓屬於少眾,它並非跟社會對抗,並非社會的偏激分子,只是熊貓有「簡單等於有福 專心最好」的價值觀,祟尚簡單,專心於自己,已能幸福,所以不跟世界接軌,而非跟社會作對抗。
副歌第二節:
發現愛像熊貓 快樂也像熊貓 (1)
愈來愈難遇到 彷彿國寶 (2)
我極愛護熊貓 要是你是熊貓
假使碰面 即刻抱一抱 (慶倖存在到) (珍惜最好) *~ (3)
副歌第二節,第一句,「愛」和「快樂」也像熊貓,是指現今社會裡,愛和快樂都似熊貓般罕有、不常見,所以有第二句「愈來愈難遇到 彷彿國寶」的描述。這種愛和快樂,由簡單、專心所得來。熊貓祟尚簡單,專心於自己,不跟百獸比較,才能得到愛和快樂。
熊貓代表有愛的人,所以第三句「我極愛護熊貓」,是指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愛和快樂。而且這份愛是社會少有的,所以第三、四句中,「要是你是熊貓 假使碰面 即刻抱一抱」,有愛的人要互相傳遞愛。「慶倖存在到」一句,呼應了前面「就算淘汰淘汰不到 」一句。
主歌第一節(二):
膽小的烏龜棲身委屈的蓋 未如熊貓這般可愛 (1)
要野外 到處野外 卻要去住 某個曠野內 (2)
天生的天生始終不思改進 猶如熊貓蠢 (3)
要證明有套進化論 偶爾算不準
主歌第一節第二部分,第一句,跟第一部分一樣,「烏龜」與熊貓是一項對比,烏龜是「膽小」的,熊貓是可愛的。烏龜膽小因為不敢反抗,「棲身委屈的蓋」,暗裡是指烏龜屈身於社會的規條,而熊貓不會如此膽小、委屈自身,因為熊貓只專心於自己,不會嘗試屈服於社會。
在第二句的描述,熊貓「要野外」,熊貓不會屈身於狹窄的蓋裡,而是要到廣闊的野外之中,似前部分的「青竹」般,居於野外也是熊貓的習性。不過,熊貓不是隨便的到野外,到處也是野外,但要偏執地住在「某個曠野內」。正如前述,熊貓慣於住在中國西南部的曠野,主要在陝西南部、甘肅、四川等地,將熊貓遷往別處只會令它不習慣,所以熊貓「卻要去住 某個曠野內」。歌詞中用「卻」一字,正表達出熊貓的偏執、異常。同於第一部分,熊貓是不隨波逐流、固執、忠於自己,有異於社會一般動物的。
第三句裡,「天生的天生」,有強調作用,這種天生是天生的,天生是「不思改進」的。當然,「不思改進」、「蠢」是外界對熊貓的評價,詞人對熊貓是外貶內褒的。這部分歌詞與前部分一致,不作覆述。
主歌第二節(二):
安安喜歡山高 佳佳不相信 低谷更加好 (1)
花花孤僻清高 珊珊要我行我素
赤地野土 就算淘汰淘汰不到
主歌第二節第二部分,「安安喜歡山高 佳佳不相信 低谷更加好」,基本上跟第一部分一致,安安、佳佳也是熊貓的名字,代表熊貓人生觀下的行為。熊貓喜歡「山高」的,並不相信其他動物所喜歡的「低谷」。可能這種是守舊的思想,但熊貓會堅持己見,專心於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