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論〈影中我〉中虛實間的訴說──詞中木蘭影中情


填詞:陳少琪/也文

別再想 莫再要假裝著傾訴對象
難看透我的心意
沒法子 像見每處世態多失意
但要知 若我勉強交換應有自由
我也要犧牲一切

再盼望試一試 了解我 這心事
繁華鏡中看一看 我不似是我

別再想 莫再要假裝著傾訴對象
難看透我的心意
但要知 若我勉強交換應有自由
我也要犧牲一切

倒影幻化的我 每一次 看不透
緣來緣盡眾多知我的不多
可否抱擁著我 了解我 體恤我
何時鏡中的倒影 照出我是我

我不知道這心窩 需要幾多
但我 勇敢的愛著
無懼為誰做錯 

倒影幻化的我 每一次 看不透
緣來緣盡眾多知我的不多
可否抱擁著我 了解我 體恤我
同情憐憫這顆心 找一個住所 
何時鏡中的倒影 照出我是我

作者:莫岳峰

       〈影中我〉由陳少琪及也文填詞,收錄在陳慧琳二零零六年發行的專輯《Especial Kelly》, ﹝1﹞改編自英文歌曲《Reflection》。這首歌曲是動畫電影《花木蘭》的插曲,部分人認為這部動畫片是以美國人對東方文明的錯誤和扭曲的理解,以東方主義的思維代替了中國文化的傳統內核。 ﹝2﹞今次詞人所賦的新詞〈影中我〉卻以情感入題,表現了女兒身的木蘭行之將去時,心中百般的糾結,諸如孝道之情丶報國之情,那是情感的表現。歌曲出現在木蘭代父出征前夕的場景,所說的不單是影子和替身(原曲的意思),詞人所寫的更是「我」,是真正的木蘭。這個影中人是木蘭的一部分,她是自願讓影子佔據自己整個身軀。影既在,情既在,影中情愁死不息,影我實我皆一人已。


       這次文章的分析重點在於歌詞中表達的一段「說話」,這是屬於一個人的對話,即自說自話,影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丶虛我與實我的一段話。另一方面,此歌詞也可視之為對詩作《木蘭辭》中「女亦何所思,女亦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一句的回話。﹝3﹞ 詞作說出了木蘭之所思,那是「不得不為之」的堅決意向和;所憶,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對家人丶對自己過往美好生好的思懷,由此感慨不已。詞作配合電影展現的是一個大膽丶情感表露直白的姑娘 ,而不再是一個乖順的可人兒了。 ﹝4﹞

       歌詞起首是由影中木蘭先打開話匣子,即道「別再想 / 莫再要假裝著傾訴對象」,是影中木蘭一句刺心的割白。影中之人並不是木蘭的傾訴之人,因為她不是別人,正是木蘭自己,所以不需要假裝欺騙自己有別人的存在。「難看透我的心意 / 沒法子 / 像見每處世態多失意」,木蘭雖亦苦腦於探求自己內心的真意,但這不單是她個人之痛,天下萬民百姓皆在苦難之中。接下來是實我對虛我的回話,「但要知 / 若我勉強交換應有自由」,明確說出木蘭這一刻還是有自主權的,但末句「我也要犧牲一切」卻表達了她的決意,自由也好丶身份也好丶選擇也好,她都不要了,她要的是「犧牲」,正應《木蘭辭》「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一句。 ﹝5﹞

       第二段寫的是現實中木蘭的嘆息,「繁華鏡中看一看 / 我不似是我」,木蘭看著眼前的這個人,該當是誰?是一個男兒丶是一個軍人,只不該是她而已。第四段承接著,「倒影幻化的我 / 每一次 / 看不透」,木蘭再次強調她不了解這個影子,這個陌生的化身。「緣來緣盡眾多知我的不多」,如果一切皆是緣起緣滅,知我者又該當在何,「可否抱擁著我 / 了解我 / 體恤我」,此時她需要的是一份關懷和一份情,正如詞末「同情憐憫這顆心 / 找一個住所」中她寄望著能有一個歸處。「何時鏡中的倒影 / 照出我是我」,結語是一個反問句,她的影子已經與實我結合了,也說明了再也回不去那個只存在於過去的「花木蘭」。


       第五段是歌詞的一個歸結,木蘭入伍前情感上的總結。「我不知道這心窩 / 需要幾多」,她需要情需要愛,需要一股支持自己決定的力量。「但我 / 勇敢的愛著」,為此她先付出自己的感情,那是積極的愛,「無懼為誰做錯」,木蘭的決意再次出現,其「為誰」二字正是回應前文的「犧牲」,亦是木蘭對影我虛我的最後回話。現實中的木蘭作出犧牲是為了誰?父親?人民?國家?還是只是為了她自己,正因為要回報對這些人和事的愛和情,她才能無懼地獻出自己,捨身而去。

       詞人寫的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木蘭,影中之我與現實中的我交織出一場悲慟的交談,亦是木蘭對影中之人作了一番的傾談訴說,氣氛是苦澀的,木蘭討厭影我丶虛我的存在。但她並沒有把這樣的一個自己給抹殺掉,在情與志所牽引下,木蘭反而是選擇了放棄實我而欣然接受這個自己,因而產生了新的木蘭,非影中人丶亦非現實中人,而是兩者的結合,敢戰亦敢愛的木蘭。故詞作亦不乏正面之意,黃志華先生亦認為《木蘭辭》中木蘭代父從軍之事是主動積極的。 ﹝6﹞回答《木蘭辭》中的「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7﹞ 詞作之虛虛實實丶訴說之事,皆不離其本,情也。木蘭既思其志,且憶其情。




﹝1﹞參考網頁:〈《影中我》──陳慧琳〉<http://www.kuwo.cn/yinyue/115206/>,瀏覽日期2014520日。
﹝2﹞參考網頁:〈《木蘭辭》與美國動畫電影《木蘭》所體現的中西文化差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50-690892.html>,瀏覽日期2014521日。
﹝3﹞參考網頁:〈古詩文網:木蘭詩 / 木蘭辭〉<http://so.gushiwen.org/view_71131.aspx>,瀏覽日期2014519日。
﹝4﹞艾素萍:〈《木蘭辭》迪士尼電影《木蘭》的對比分析〉,(《中國西部科技》,2011年第33期),頁61
﹝5﹞參考網頁:〈古詩文網:木蘭詩 / 木蘭辭〉<http://so.gushiwen.org/view_71131.aspx>,瀏覽日期2014519日。
﹝6﹞參考網頁:〈詩法舉隅摘要(6──以幻寫真〉<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375883-id-1958498.html>,瀏覽日期2014522日。
﹝7﹞參考網頁:〈古詩文網:木蘭詩 / 木蘭辭〉<http://so.gushiwen.org/view_71131.aspx>,瀏覽日期201451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