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從〈不是我的我不要〉看藍奕邦的「怨」


填詞:藍奕邦

誰懂得珍惜  誰一手摧毀
誰慢慢地學會種種攻心計
誰有了智慧  還要去控制
拼命與世人角力最終偏狠狠跌低

人家的東西  無法去佔有
三歲般公園中爭皮球
而屬於他的  我都不要
期望去擁有

貧窮與富貴都不緊要
耀眼的不需要  拿來拚命炫耀
人存在世上多麼渺小
蠢得到為半斤斗折腰
為了慾望困擾

何用你去當獎品頒給我我就要要
未到手的我從來未要
儘管你去笑  我都不曾求饒
誰計較你共我爭多少

貧窮與富貴都不緊要
眼的不需要  拿來拚命炫耀
人存在世上多麼渺小
蠢得到為半斤斗折腰
為了慾望困擾

何用你去當獎品頒給我我就要要
沒有的我從來未要
儘管你去笑  我都不曾求饒
誰計較你共我爭多少

誰懂得珍惜  誰一手摧毀
誰慢慢地學會種種攻心計
誰有了智慧  還要去控制
你別說世人既是要貪必須貪到底

人家的東西  無法去佔有
不再想誰共誰還博鬥
而屬於他的  我都不要
期望去擁有


作者:賴銀妺

為理想不斷嘗試的藍奕邦

  藍奕邦(1978-)於大學畢業後,曾自薦當歌手,可是被唱片公司忽略。他進修回港後,兼職創作音樂,並到藝穗會、海港城、時代廣場等表演鋼琴,得到「海港城鋼琴王子」的稱號。他於2001年成為兼職作曲及填詞人,並於2004年推出其首張個人包辦所有歌曲的大碟《不要人見人愛》,正式出道為唱作歌手。〈不是我的我不要〉原收錄於劉德華《Everyone is No. 1》(2007)的粵語專輯中。2009年,藍奕邦重新演繹並收錄在他的EP《邦》為壓軸的特製曲目。
 

失意之士的勉勵

  〈不是我的我不要〉是對失意者的鼓舞,使其能積極正面,堅持理想。在成長的階段裡,我們有不同的得與失,也許還「學會種種攻心計」。與人相處,能累積各種處事經驗,這是一種生活的「智慧」,需要好好善用。可是,無論你有了「智慧」還是「攻心機」,在「與世人」「拼命」「角力」的時候,也不可能長勝,「最終偏狠狠跌低」。「人家的東西」,我們不可能強搶「佔有」,人長大了,更不可能像「三歲」兒時,在「公園」裡嬉戲,和小朋友「爭皮球」一樣。這首歌曲希望為遇到挫折的人打氣:「而屬於他的/我都不要/期望去擁有」,不要因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徒添煩惱。
 
  歌曲的第三節指出「耀眼的不需要/拿來拚命炫耀」,而且「貧窮與富貴都不緊要」,得意和失意在浩瀚的宇宙裡並不重要,因為「人存在世上多麼渺小」。這裡還用了陶淵明「不能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不能「蠢得到為半斤斗折腰」,「為了慾望困擾」。
 
 第四節指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並不是別人「當獎品頒給我我就要要」,因為「未到手的我從來未要」,再次說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毋須多想。成敗得失都不需計較,亦不怕別人取笑,不需「求饒」,也不會去「計較你共我爭多少」。
 
  〈不是我的我不要〉要表達的是一種豁達的傲氣,既然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毋須刻意強求,也不必自怨自艾。而且,這首歌原本由劉德華主唱,更添一份超脫的感覺。劉德華的〈常言道〉唱得家喻戶曉,加上他的正面形象,配合〈不是我的我不要〉的歌詞,更添一份鼓勵人心的哲理味道。對於成敗得失也不必過於計較,因為人生存在世界上是極之渺小的。也不會去理會別人「貪到底」,還是繼續「博鬥」。失意之士只要做好自己,必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之處。
 
懷才不遇的怨聲

  然而,在藍奕邦而言,則暗藏了他對樂壇失意,懷才不遇的怨念。藍奕邦很喜歡這首歌,2011年他的博客裡,就挑選了〈不是我的我不要〉作為他「自選前半生十大」歌曲之一。他說:「一直很喜歡Sinead O'Connor一張大碟的名稱『I Don't Want What I Haven't Got』,乾脆把它譯成中文用作歌名。一個如劉德華般身份地位的人,唱這首歌,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但由我來唱,反而很叛逆,很挑機。尤其是,我喜歡的那一句:『何用你去當獎品頒給我我就要要?』」﹝1﹞藍奕邦也許更喜歡自己演繹的版本,因為他為劉德華作歌曲監製時曾對其說:「你可唔可以唔好咁劉華腔呀?」、「你唔使唱得咁肉緊喎!依家唔係要你去演《天若有情》。」 ﹝2﹞

  藍奕邦在電視節目《星味食堂》也曾坦言在2007至2009年確實感到灰心,第一,他原屬的唱片公司索尼博德曼音樂娛樂公司(SonyBMG)不重用他,被逼離開而另覓新徑。第二,他覺得這時的歌曲寫得不特別好,電台播放率又低,沒有人理會自己。第三,他的母親胃癌離世,婆婆病重,情緒極為低落。﹝3﹞感到心灰至極,過得很辛苦的藍奕邦用〈不是我的我不要〉表示他開始不相信音樂,不相信人生。
 
  藍奕邦以〈不是我的我不要〉作怨念式的自我安慰,鋪上灰調子的他,雖然「拼命與世人角力」,卻「最終偏狠狠跌低」。他繼而以不能像小孩般「爭皮球」和人的渺小來安慰自己的失意。他更不稀罕別人將不屬於他的東西,「當獎品頒給」他作施捨。對於他的失意,他認為是未能學會「攻心計」,不懂應用人際交往的「智慧」。﹝4﹞雖然如此,他仍不會「為半斤斗折腰」,不去「求饒」,不為「慾望困擾」,他相信「耀眼的不需要/拿來拚命炫耀」,以安慰他未能遇到百樂之苦。
 
解讀時心態的重要性

  〈不是我的我不要〉是一首非常優秀的作品,歌詞的意思會隨著解讀者心態而轉變。從這作品可看出清代(1644-1919)文學家王夫之(1619-1692)對「怨」的理解:講求不平則嗚,內心鬱結的抒發,注重「讀者各以得其情而自得」﹝5﹞的交流。〈不是我的我不要〉是具建設和破壞於一身的作品,一個內心堅強的失意者聽到這首歌,會是一番知心的鼓舞之歌。可是對面臨多種困難,情緒崩潰的藍奕邦而言,〈不是我的我不要〉就是一首以世人看不透自己,懷才不遇的悲劇式、是英雄的命運來安撫自己的失意。



﹝1﹞ 藍奕邦:〈藍奕邦自選前半生十大No. 8──不是我的我不要〉,《藍奕邦新浪博客》(2014年4月23日覽),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ed7f1d0100rj6u.html〉。
﹝2﹞3C Music:〈藍奕邦訪問︰要寸人,先要寸自己〉,《3C Music中文唱片評論》(2014年4月23日覽),〈http://3cmusic.com/home/%E8%97%8D%E5%A5%95%E9%82%A6%E8%A8%AA%E5%95%8F%EF%B8%B0%E8%A6%81%E5%AF%B8%E4%BA%BA%EF%BC%8C%E5%85%88%E8%A6%81%E5%AF%B8%E8%87%AA%E5%B7%B1/〉。
﹝3﹞香港商業電台:〈藍奕邦經歷低潮仍堅持信念〉,《星味食堂》(2014年4月23日覽),〈http://crtv.881903.com/crtv/index.php?cat=circles&vid=6_mgfsGQB1M&hd&pageIndex=1&utm_source=881903.com&utm_medium=channel_list&utm_campaign=crtv〉。
﹝4﹞同注2。
﹝5﹞張國星校、王夫之著:《古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頁337。


參考資料:

3C Music:〈藍奕邦訪問︰要寸人,先要寸自己〉,《3C Music中文唱片評論》(2014年4月23日覽),〈http://3cmusic.com/home/%E8%97%8D%E5%A5%95%E9%82%A6%E8%A8%AA%E5%95%8F%EF%B8%B0%E8%A6%81%E5%AF%B8%E4%BA%BA%EF%BC%8C%E5%85%88%E8%A6%81%E5%AF%B8%E8%87%AA%E5%B7%B1/〉。
藍奕邦:〈藍奕邦自選前半生十大No. 8──不是我的我不要〉,《藍奕邦新浪博客》(2014年4月23日覽),〈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ed7f1d0100rj6u.html〉。
香港商業電台:〈藍奕邦經歷低潮仍堅持信念〉,《星味食堂》(2014年4月23日覽),〈http://crtv.881903.com/crtv/index.php?cat=circles&vid=6_mgfsGQB1M&hd&pageIndex=1&utm_source=881903.com&utm_medium=channel_list&utm_campaign=crtv〉。
張國星校、王夫之著:《古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