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周博賢
喬遷那日打掃廢物家居仿似開戰
無意發現當天穿返學夏季襯衣
奇怪卻是茄汁污垢 滲在這襯衣 布章外邊
極其大意 為何如此
想那日初次約會心驚手震膽顫
忙裡洩露各種的醜態像喪屍
而尷尬是快餐廳裡 我誤把漿汁四周亂濺
駭人場面相當諷刺
你及時遞上餐紙 去為我清洗襯衣
剎那間身體的觸碰大件事
今天看這段歷史 像褪色午夜殘片
笑話情節 此刻變窩心故事
現時大了 那種心跳難重演
極燦爛時光一去難再遇上一次
怎努力都想不起初戀怎會改變
情侶數字我屈指一算大概知
奇怪卻是每戀一次 震撼總逐漸變得越淺
令人動心只得那次
有沒捱壞了身子 會為哪位披嫁衣
你有否掛念當天這醜小子
今天看那段歷史 像褪色午夜殘片
笑話情節 此刻變窩心故事
現時大了 那種心跳難重演
極燦爛時光一去難再遇上一次
嗚............
在混亂雜物當中找到失去的往事
但現在雜物與我舉家將會搬遷
讓記念成歷史
想想那舊時日子 像褪色午夜殘片
任何情節 今天多一種意義
現時大了 那種心跳難重演
極爆裂場面想再遇確實靠天意
作者:陳瀅
周博賢(Adrian Chow,1970年2月27日- ),先後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及約克大學音樂系,其歌詞大多帶有政治意味,鮮見大路情歌,故有「樂壇長毛」之稱。然而,其中一首收錄於陳奕迅2006年粵語大碟《What’s going on…?》的〈粵語殘片〉,卻被大眾視為情歌,周博賢自身解說亦明言這是一段初戀回憶﹝1﹞,作曲者C.Y. Kong亦同意此歌是以初戀作歌詞主線﹝2﹞,但按詞人一貫作風,學生相信「初戀」只是這首歌的糖衣包裝。
周博賢自謝安琪起,已致力於非情歌發展,他認為香港樂壇仍可挽救,只慨嘆現今的音樂人向金錢低頭,使歌曲失去教化的意味,﹝3﹞但他仍會堅守自己信念,不會輕易折腰,故此,試把〈粵語殘片〉以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的「拾荒者」角度作另類解讀,嘗試賦予〈粵語殘片〉情歌以外的意義。
從歌名可見,〈粵語殘片〉已有往事、回憶等意味,而這些經歷亦會不斷重播,彷如回看人生;縱觀全曲,以搬家收拾家居開展,在雜物中找回被遺忘的歷史,帶出往事的價值,以此延伸為一個人找回自己的初心、自己的夢想;而本雅明認為,拾荒者是詩人形象的隱喻,可擴大至文人知識分子政治化的形象,表達反抗的姿態,﹝4﹞當工業進程拒絕了某種既定價值,拾荒者便會出現,﹝5﹞馬國明認為本雅明所「展示的不是現實生活裡受欺壓的拾荒者,而是他們的夢。」﹝6﹞,在本港的粵語流行曲的工業進程中,充斥著情歌,周博賢人棄我取,其歌詞往往帶有政治意識,周博賢與拾荒者的正面意象有吻合之處。
以下將會以歌詞的細節進行探討──
喬遷那日 打掃廢物 家居仿似開戰
無意發現 當天穿返學夏季襯衣
奇怪卻是茄汁污垢 滲在這襯衣布章外邊
極其大意 為何如此
想那日初次約會心驚手震膽顫
忙裡洩露各種的醜態像喪屍
而尷尬是快餐廳裡 我誤把漿汁四周亂濺
駭人場面相當諷刺
你及時遞上餐紙 去為我清洗襯衣
剎那間身體的觸碰大件事
第二節看似一般情歌套路,但亦可視為詞中人從歷史中學習,找出自己過往失誤之處,展望將來,與拾荒者在城市的碎片裡懷緬過去,對將來抱有革命的希望一樣﹝7﹞。
今天看這段歷史 像褪色午夜殘片
笑話情節 此刻變窩心故事
現時大了 那種心跳難重演
極燦爛時光一去難再遇上一次
怎努力都想不起初戀怎會改變
情侶數字我屈指一算大概知
奇怪卻是每戀一次 震撼總逐漸變得越淺
令人動心只得那次
有沒捱壞了身子 會為哪位披嫁衣
你有否掛念當天這醜小子
第三節可見詞人筆風已轉,由對往事持負面態度轉為正面,認為以往的醜態盡現的才是最原本的自己,人長大了,初心便不再,這裡,周博賢成為了自己過往回憶的觀察者,反思自己內心,好比拾荒者以觀察社會的身份去反思社會進程。
今天看那段歷史 像褪色午夜殘片
笑話情節 此刻變窩心故事
現時大了 那種心跳難重演
極燦爛時光一去難再遇上一次
嗚............
重複第三節。
在混亂雜物當中找到失去的往事
但現在雜物與我舉家將會搬遷
讓記念成歷史
這節相信是全曲畫龍點晴之處,詞人在雜物中找到自己遺失的過去,而其雜物將會與詞中人一起離開,因已找到自己過去的價值,往事正式成為了自己的成長歷程,把初戀回憶由物質層面昇華至精神層面,賦予歷史一種新的意義。
想想那舊時日子 像褪色午夜殘片
任何情節 今天多一種意義
現時大了 那種心跳難重演
極爆裂場面想再遇確實靠天意
最後一節與全文作出呼應,起點題作用,詞人向來不是情歌的領軍人物,相信其〈粵語殘片〉在情歌的表面意象中有更深層意義,寄予都市人在忙碌的資本世界裡,也不要忘記初衷,希望大家在回憶的碎片中,找回已被遺忘了的自己,但結尾帶有點點聽天由命的哀傷,可能是詞人認為單憑己力難以力挽狂瀾。
周博賢在樂壇中,走異路,沒有迎合市場需要,反而走向其他詞人紛紛捨棄的非情歌道路上,擔當起拾荒者的角色去撿別人的破爛,但仍努力找尋其中的可貴之處一樣,在低處進行反抗,為這個不公的社會發聲,不被框架制約,用歌詞來譜出自由之歌。
﹝1﹞
轉自《周博賢 改變八婆 改變世界》,〈http://noscissorsused.blogspot.hk/2009/03/blog-post_3308.html〉
﹝2﹞轉自《C.Y.KONG暢談《〈What''s Going On...?〉》的前前後後》,〈http://bbs.tianya.cn/m/post-music-129946-1.shtml〉
﹝3﹞轉自《周博賢 改變八婆 改變世界》,〈http://noscissorsused.blogspot.hk/2009/03/blog-post_3308.html〉
﹝4﹞班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臺北:臉譜出版社,2010),頁40。
﹝5﹞班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臺北:臉譜出版社,2010),頁76。
﹝6﹞馬國明:《班雅明》(臺北:東大出版社,1998),頁152。
﹝7﹞Ben Highmore:《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臺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5),頁9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