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分析周博賢〈最好的時刻〉對社會事件的關注


填詞:周博賢

置身於廣場上
在鏗鏘演說中宣佈
懷內有個夢
理想多麼好

孩子終可拍掌
歧視已關進地牢
仁愛自由全遍佈

對抗壓迫那一仗
有你迎著上

當危難來到
四週充斥苦痛哀號
希望亦來到
你挺身擊倒了恐怖
這時侯來到
最差一刻等我改造
岩隙窄路
盡處能見樂土

燃燒一生能量
做伸張公義的酵母
還用了性命
換世間的好

那管槍聲再響
難敵過陡峭浪濤
承繼後人齊湧到

哪會怯於那一槍
靈魂迎著上

當危難來到
四週充斥苦痛哀號
希望亦來到
你挺身擊倒了恐怖
這時侯來到
最差一刻等我改造
岩隙窄路
盡處能見樂土

愈是迫壓 圍牆再高
抬頭更驕傲
強人未老

這時侯來到
已太糟不可更糟
這刻經已到
在各種崗位裡上路
這時侯來到
最好的一刻裡起步
群魔亂舞
人性更見美好
遙遠處有樂土
信心一起擁抱

作者:柳少杰

         2013年,〈最好的時刻〉派台後曾獲得四台冠軍歌,而在同年,市面上亦有類似歌曲名字為名的專輯,這張名為《最好的時刻2006-2012》的舊歌選輯,由新藝寶發行。其中並無收錄〈最好的時刻〉,這是因為謝安琪早於前一年,2012年已簽約與星煥國際,所以謝安琪新歌〈最好的時刻〉是屬於星煥國際,而非新藝寶。值得一提的是,謝安琪在簽約與星煥國際的一年後,推出了首張國語專輯《謝-安琪》之際,新藝寶則早這國語專輯三日,2013年9月17日,推出了上文所提及的《最好的時刻2006-2012》。這不禁使人聯想到,《最好的時刻2006-2012》是乘勢大撈一票。對此,謝安琪的經理人夏森美就有這樣評論:「我很同意網民看法,因為那裡面真的沒有一首新歌。 (覺得環球死纏爛打?)我無所謂,大家看得很清楚,網民眼睛是雪亮」。新藝寶是環球的子公司。而環球唱片助理總經理譚先生則這樣回應:「人家要含沙射影,我也沒辦法」。﹝1﹞無論如何,〈最好的時刻〉仍然未見收錄於謝安琪的其他專輯,雖然謝安琪現任唱片公司老闆何哲圖在2013年10月稱:「這首歌都還沒推出,將會在年底推出」,但直至筆者撰寫這文章時,2014年5月23日,仍未見其蹤影。


         關於〈最好的時刻〉的主題方面,各方眾說紛紜,有說詞人在歌詞中,含蓄地表達支持「佔中」;也有人反對這說法,認為這首歌呼籲「要有和平才能享受愛」。﹝2﹞就「佔中」這說法,夏森美的回應是:「首歌係想講面對唔公平時要爭取,帶有『愛與和平』訊息,絕對唔係宣揚抗爭,希望外界唔好咁多標籤」;﹝3﹞而詞人周博賢的回覆是:「首歌雖然唔係針對佔中,但歡迎外界各自表述,主要係勉勵港人面對困境要有信心」。﹝4﹞

         〈最好的時刻〉創作意念來自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周博賢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這樣回應「美國黑人在那個時代,就是處於『極壞的時代』,但他們也總算獲得勝利,逐步爭取平權;今天,黑人也可當上總統......今天,香港所面對的問題雖多,但是,當年的黑人可以排除萬難,為何我們不可以?」﹝5﹞詞人雖然表明不是針對「佔中」,但不是對社會時事的漠不關心,而是呼籲大家要多關注時事,對於不平等的事,要站出來發聲反映。

         雖然夏森美指〈最好的時刻〉帶有「愛與和平」的訊息,但筆者認為,這首歌主要是以爭取平等為核心,在這之下再細分兩部份,一部份是讚揚馬丁‧路德‧金一生為黑人爭取平權的偉大;另一部份是回顧香港現況,我們應該繼承馬丁‧路德‧金的精神,遇到不平時需要發聲。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馬丁‧路德‧金如同歌詞中所說「置身於廣場上/在鏗鏘演說中宣佈/懷內有個夢」,這「夢」就是反對平待遇的〈我有一個夢〉。而其後美國國會亦隨之通過「平等」法案。所以就如歌詞中「歧視已關進地牢/仁愛自由全遍佈」,而「孩子終可拍掌」。

         馬丁‧路德‧金最後是死於反對派的暗殺,在整首歌詞之中,並無直接提及馬丁‧路德‧金的名字,但卻用了其演講和「燃燒一生能量/做伸張公義的酵母/還用了性命/換世間的好」的事跡來表述其人,最後用「你」來統稱馬丁‧路德‧金。

         「當危難來到/四週充斥苦痛哀號/希望亦來到/你挺身擊倒了恐怖」,過去,馬丁‧路德‧金為了「平等」而作出了貢獻,而今天我們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這時侯來到/最差一刻等我改造」,這是繼承馬丁‧路德‧金的精神,在現代社會繼續發揚。雖然這過如歌詞所形容的困窘「岩隙窄路/盡處能見樂土」,但要有信心克服。「愈是迫壓/圍牆再高/抬頭更驕傲/強人未老」,雖然困難,但「強人」爭取的精神並未老去。

         總結而論,周博賢這首歌究竟是否支持「佔中」,並不重要,這首歌的核心就是喚醒對社會事情漠不關心的一部份人士。所以只要引起大家的關注,留意到這歌詞所表達的爭取部份,已算是成功。


﹝2﹞經濟通:〈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digital/webtalk/17181〉,2014年5月23日瀏覽。
﹝3﹞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417/18230900〉,2014年5月23日瀏覽。
﹝4﹞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417/18230900〉,2014年5月23日瀏覽。


參考資料:

經濟通:〈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digital/webtalk/17181〉,2014年5月23日瀏覽。
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417/18230900〉,2014年5月23日瀏覽。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從〈莫再悲〉看鄭國江詞中「路」



作者:李夢瑤

        鄭國江(另有筆名鄭一川、江羽、江上風、江泓等),香港第一代流行曲填詞人,是香港詞壇一位不可多得的一流「詞匠」。正職為小學老師的他,往往喜歡在填詞中發揮教化作用,加入正面訊息 ,﹝1﹞並以淺白、簡短的字句,去寫感情、說道理,﹝2﹞這亦成為他填詞的主要特色。除了偏愛使用水的意象入詞外,他還經常運用到「路」的意念(接近120首作品),這是源自魯迅筆下的一句「路是人走出來的」而發展出的創作傾向,當中的積極精神正好契合詞人的填詞意向:

        初聽時,覺得很新鮮,慢慢地,在成長的過程中,覺得很有意思,文句結合了生活,在思想中生了根,到寫作時,不自覺地用了出來……只有「路是人走出來的」這句話鏗鏘有力,表現出決心、毅力、勇氣,相信這句話,給上一代生活在苦難中的中國人,很大的激勵和鼓舞。 ﹝3﹞

        在他筆下眾多的「路」中,有客觀情景的「道路」(如〈泥路上〉)、也有愛情的「心路」(如〈陌上歸人〉),最多的則是以「人生路」為主題,甚至衍生出相應的「三部曲」作品。﹝4﹞此「三部曲」分別為〈慢慢前路〉(1979,徐小鳳)、〈莫再悲〉(1983,林子祥)以及〈漫步人生路〉(1983,鄧麗君),其出現最早追溯至〈風雨同路〉(1978,徐小鳳)一曲,由於這首歌廣受大眾歡迎,更奪得首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因而令詞人得以延續創作一系列以「人生路」為主題的作品。﹝5﹞本文將集中分析「三部曲」中的〈莫再悲〉,並以另外兩首相輔,從而細看詞人創作的「詞路」特色及對「人生路」的觀點。



        用詞上,〈莫再悲〉充分彰顯出詞人循循善誘的填詞風格,當中例如三次使用「莫」一字,以及「何用」、「為何」和「何必」等等,這些字眼均有明確的指導勸勉意義,是一般被視作「商品」的流行曲中少有的用詞,卻是鄭國江老師的「標誌」,如〈慢慢前路〉中甚至出現一些更強烈直接的鼓勵字句如「不必要怕路長」、「不會絕望」;〈漫步人生路〉中的「不怕受磨練」等,可以說,這些正面而具教化功能的字詞是貫徹於詞人的大部分作品之中。

        「路」一字在〈莫再悲〉中共出現兩次,分別是「路正崎嶇更漫長」及「路上一切美麗況」,兩者均同時指涉客觀景象的「路」以及「人生路」,詞人更往往會加入一些景色的描述或字眼,令「路」的雙重指涉性更可堪玩味,例如〈莫再悲〉中便以「斜陽好,花正香」的景象氣氛來呈現出「路」的畫面,而〈慢慢前路〉則以「默默看看天際白雲蕩,就像你我志在四方」,以天上飄蕩的白雲比喻二人的闖蕩志向,既展現出詞人善以簡單事物作生動比喻的本領,同時亦配合「路」的景色敘述;〈漫步人生路〉中亦使用「風中賞雪,霧裡賞花」、「小雨點」、「疾風」等自然之物入詞,營造出清新的畫面感以及令「人生路」與「實景路」概念重疊,可見三首作品在「路」的運用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歌詞中,詞人指出風浪、挫敗、受傷、苦惱、悲哀等等都是「人生路」上所必經,籍此勸勉別人不要一味放大自己的悲傷,更不應過分執著失去的事物,因為生命短暫。他更進一步鼓勵別人要積極樂觀面對生命,以幻想、夢想、理想去豐富人生,因為「愁和哀,風與霜,不會天天都探訪」,苦痛困難總有過去的一天,傷痛過後便應該忘記過去,努力將來,詞人充滿希望與信心的積極正面人生觀由此可見一斑。

        在人生路途上,能夠如〈漫漫前路〉中溫情脈脈或〈漫步人生路〉中愛意綿綿的「同路」相依固然是好,但實際上更多時候是一人獨自前進,而詞人便成功將〈莫再悲〉中一人「上路」的孤苦心情轉化成「斜陽好,花正香,跟那寂寞和著唱」的樂觀態度,透過欣賞身旁美景,將寂寞當作自己旅伴,繼續高歌,享受生命,強調出自強不息的精神。

        〈莫再悲〉結尾部分的「幸運不稀罕,熱淚不輕淌,願做真正嘅硬漢,何必口說快樂心中一個樣」,無疑是配合林子祥剛強灑脫的「硬漢子」形象而寫,﹝6﹞而〈漫漫前路〉的衍詞造句上亦符合徐小鳳爽朗豪邁的形象,只有「挽手」兩字帶有一絲情意,﹝7﹞可見詞人之用心,由此足以體現詞人保留風格的同時又能特顯歌者個人特色的填詞功力。

        鄭國江一生作品無數,由武俠片主題曲、兒歌到大路情歌,甚至戒毒宣傳歌都有所涉獵,當中常以「路」的意念入詞,宣傳正面的信息,透過〈漫漫前路〉、〈莫再悲〉及〈漫步人生路〉「三部曲」,一方面展現了詞人擅長以景入情、營造畫面感,用詞上亦盡顯其教化勸勉的填詞特色,最重要的是透過「路」的概念帶出積極正面人生態度,鼓勵大眾熱愛生命,無論順境逆境,有伴或獨行,都要欣賞身邊事物,努力向前,這些詞無疑對社會大眾起著策勵人心的功效,可謂是詞壇的一碗「暖心湯」。


﹝1﹞鄭國江:《鄭國江詞話人生》(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3年),頁94。
﹝2﹞鄭國江,頁108。
﹝3﹞鄭國江,頁41。
﹝4﹞鄭國江,頁48。
﹝5﹞鄭國江,頁41。
﹝6﹞鄭國江,頁46。
﹝7﹞鄭國江,頁42。




參考資料:
參考書籍

黃志華:《粵語流行曲四十年》,香港:三聯書店,1990。
黃志華、朱耀偉:《香港歌詞八十談》,香港:匯智出版社,2011。
黃志華、朱耀偉:《香港歌詞導賞》,香港:匯智出版社,2009。
黃志華、朱耀偉、梁偉詩:《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香港:匯智出版社,2010。
朱耀偉:《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香港三聯,2009年。
朱耀偉:《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香港:三聯書店,2007。
鄭國江:《鄭國江詞畫人生》,香港三聯,2013。

參考網址

魔鏡歌詞網:〈http://mojim.com/twznew.htm
鄭國江逗號人生:〈http://hd.stheadline.com/arts/arts_content.asp?contid=34225&srctype=p
林子祥訪問鄭國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lWOGSOG9s
aTV《亞視百人》第七十三集鄭國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XI1ydwz3g
長者安居協會——《幸運隨想曲》:〈http://www.goldenage.hk/b5/ga/ga_article.php?article_id=1254



鄭國江老師詞中對「路」的使用統計(目前蒐集到的資料,共計119首)
所用的詞:
歌曲數目:
歌曲名稱:
前路
31
漫步人生路、信、慢慢前路、誰能明白我、衝上雲霄、每夜唱不停、新的希望、喝彩、燃點真愛、突破、前路點走過、心裡的問號、過山車、足球小將、人生的鼓手、天涯路、故事、小幼苗、不必伸手給我、月光花、立志要趕上、為了理想、天下伴你闖、心裡譜、前路通往、這首歌、新春喜洋洋、快到我面前、春天信希望、每一步、一盞小明燈
情路
14
相識非偶然、千個想不通、陌上歸人、離別的搖籃曲、情人路、愛和夢、錯覺、願愛得浪漫、只怕不再遇上、情是枉痴心、愛的足印、情場小將、愛不是遊戲、離別的搖籃曲
長路/遠路/崎嶇路
13
歌和老街、友情、逍遙四方、石像、何必抱怨、樣樣做到好、不必伸手給我、珍惜這一晚、夜行、片段
答案、莫再悲、莫徬徨
路上
9
心中滿希望、Parathion Medley、步步向上、初戀、歌聲暖我心、珍惜這一晚深夜小白船、泥路上
路途/路徑
8
古都羅馬、和你漫步清晨裡、珍重再見、500步、別了憂鬱Johnny Blue、可能、心裡的春天、不再流淚
路障
6
成功需苦幹、祝福、怎麼可以沒有你、美滿前途全力創、友情、哪怕到處闖
大路/道路
5
交叉點、走到街上櫥窗外的愛情、青春路上、哪怕到處闖(重複)
迷路
4
迷路、心霧、愛慕(無退路)、究竟天有幾高(星河路)
路邊/路旁/小路
4
北國之春之榕樹下之故鄉的雨、這刻相見後、攀山樂、罌粟花
心路
3
別話、校門外、傲遊萬里
路人
3
借來的美夢、快樂正開始、小鎮之歌
上路
3
一期一會、孤雁、人在雨中
我路
3
孤身走我路、獻上這歌快樂是我鄉
沒有路/無路/絕路
3
愛情隧道、為什麼幸福途
路(單用)
3
真情早嚐過、紀念冊、東方之珠
其他

8
懶舒服(行路)、執到寶(對路)、狂歡(陌路)、青春熱潮(歌路)、至愛(新既路)、星(歧路/荒野路/引路)、風雨同路(同路)、黃色的街燈(這段路)


徐小鳳《漫漫前路》——1979年專輯《夜風中》第8首)

漫漫前路有幾多風光 一一細心賞  為甚留步回頭望一望 心中一片迷茫
默默看看天際白雲蕩 就像你我志在四方 但願與你歡笑地流浪 挽手他鄉闖一闖

漫漫前路有幾多風霜 一一去擔當  踏著前路兩家互守望 不必要怕路長
路上有你不會絕望 路上有你信念更剛  路上有你歡笑在浮蕩 滿山小草都芬芳


林子祥《莫再悲》——1983年專輯《愛情故事》第12首)

莫再悲 莫再傷 遇到悲哀休誇張  誰亦要經風與浪 誰遇挫敗不受傷
逝去的 莫再想 路正崎嶇更漫長  何用歎息風裡望 寶貴光陰笑著量
愁和哀 風與霜 不會天天都探訪  用幻想與夢想   編織那遠大理想
斜陽好 花正香 跟那寂寞和著唱  歌聲一句句      跳越屏障赴遠方 

默默的分享  默默的欣賞  路上一切美麗況 
人生總會碰著  悲哀苦惱  為何流淚看

幸運不稀罕  熱淚不輕淌  願做真正硬漢 
何必口說快樂  心中一個樣


鄧麗君《漫步人生路》——1983年同名專輯《漫步人生路》第1首)

在你身邊路雖遠未疲倦  伴你漫行一段接一段
越過高峰另一峰卻又見  目標推遠讓理想永遠在前面

路縱崎嶇亦不怕受磨練  願一生中苦痛快樂也體驗
愉快悲哀在身邊轉又轉  風中賞雪霧裡賞花快樂迴旋

毋用計較快欣賞身邊美麗每一天  還願確信美景良辰在腳邊

願將歡笑聲蓋掩苦痛那一面  悲也好喜也好 每天找到新發現
讓疾風吹呀吹儘管給我倆考驗  小雨點放心灑早已決心向著前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18相送〉詞中所表示的成長印記


填詞:黃偉文

陪我去過石澳 陪我砌過電腦
終於走到路口 光榮地過度
感激你 全年陪住我 遊玩到今早

*讓我 歡送18 整個18 寫進日記簿
 即使以後很平凡 這一節亦美好
 宇宙還未上色 戀愛還未著跡
 來年你共我 或會長得更高
 然而這段歲月 青春不老 *

陪我對抗父母 陪我暗裡練舞
今天驚覺球衣忽然大半號
該走了 願我能共你臨別抱一抱

Repeat **

有未曾遇上的 都有習慣了的
來年你共我 或者長得太高
毋忘細望這絕版的 海報

作者:謝妙玲

        Shine的〈18相送〉收錄於百代唱片2002年發行的《心頭好》專輯,由黃偉文填詞。當時,兩位歌者剛剛19歲,﹝1﹞詞人寫這首歌讓二人正式告別了18歲,﹝2﹞成為大人。而他們亦唱出了時下年輕人的心聲,期待成人的喜悅,緬懷童年的回憶。〈18相送〉寫出了年輕人面對成長的不捨與希冀的心態。〈18相送〉也是將歌者的心聲完全表達出來。﹝3﹞



        〈18相送〉首先描寫了童年的回憶。詞裡寫出了朋友相伴渡過的童年時刻,柴娃娃地結伴遊樂,去過好多地方,例如「去過石澳」。除了玩樂,還會一起面對苦惱問題,一起解決,有朋友在旁的支持會感覺心安、不會害怕擔憂,他會「陪我砌過電腦」。可是,朋友終會有面臨分離的時間,終於畢業了,人生道路上的選擇亦有不同,可能工作、又或繼續學習,「走到路口」,不論朋友的選擇是什麼都會尊重之,等到了「過度」期,你我的畢業手續的完成,散聚的時刻來臨了。「感激你/全年陪住我/遊玩到今早」,朋友的存在,令我有個開心難忘的校園生活,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朋友始終如一地陪伴在身邊。詞人把年輕人面對成長的不捨的心聲說出來,朋友之間分道揚鑣是成長必然面對的階段,成為大人後的心智會發展得成熟了,可以對朋友講出感謝的說話。曾經約定的友好,在現實面對不得不低頭,但都希望朋友間友誼永固,離別後剩下的仍會是希望和記念。而歌者二人從娛樂圈新人變成舊人,面對五光十色的娛樂社會,仍然會感到迷茫。Shine曾說﹕「將自身的童年故事講給Wyman聽後,Wyman就寫出了這首與他們有共鳴、有關係的歌曲。」﹝4﹞歌詞不但可以完全表達到他們的心聲,更令他們的想法可以透過優美的文字向全世界宣揚,驚嘆對方原來如此了解自己。﹝5﹞可見,〈18相送〉是詞人對歌者的祝福,希望二人的成長。正是因為歌詞代表了歌者的心聲,才能感染聽眾。

        接著,描寫了對於未來的期許。先寫出了18歲的完結,要帶着笑容地「歡送18」,對於18歲所發生的事情,不管是開心的、失落的,一一「寫進日記簿」。對於將來,「即使」是「平凡」的生活,只要現在的18歲是美好的便已足夠了。人生開始起步,屬於自己的「宇宙」剛起初階段「還未上色」,而愛情亦沒有下文,不懂戀愛是怎樣一回事。但是,相信未來的「你共我」,都會比當下的你我活得更加的豐盛、璀璨。未來充滿了變數,唯一肯定的是你我會「長得更高」。屬於我們獨有的童年歲月,在記憶之中是「青春」的、「不老」的、彩色的。

        然後,詞人將筆調轉回至童年回憶。原來,除了開心的記憶,朋友還陪我反叛過「對抗父母」,陪我辛苦過「暗裡練舞」。分離時,醒悟到我已長大了,證據就是「球衣/大半號」。時光飛逝,那麼快就到了「該走」的時候,臨別之際,始終希望「共你/抱一抱」。再來暗示了未來,即使我的「宇宙」被「上色」,而「戀愛」出現「著跡」。然後周而復至的宇宙褪了色,戀愛被滅了跡,不斷的循環,這就是成長。詞人特別暗示了成長就是從不斷的循環中跌倒又學習,學習又跌倒。詞人用這暗示的方法,提醒了年輕人,不需要害怕未來的困苦,因為這些的困苦是幫助成長的方式。

        最後,展望未來。「有未曾遇上的/都有習慣了的」不論是發生什麼事,學會勇敢面對「習慣」便可。只是,未來怎樣變化,你我都不會忘記初心,「這絕版的/海報」指過去的時光仍然會銘記於心,雖是過去了的,卻像海報般被好好保傳下來。詞人想帶出的信念十分簡單,「幸好,感激一直有你陪伴我,遊玩過無限個今早」詞人將18歲這個屬於人生轉捩點的時期,用過去與未來的寫法,令很多年輕人感觸、難忘青春的印記,亦是變相的祝福。


﹝1﹞Shine〉,《維基百科網》,2014521日瀏覽,〈http://zh.wikipedia.org/wiki/Shine
〉。
﹝2﹞〈淺談Shine的成功〉,《香港教育城》,2014521日瀏覽,〈http://www.hkedcity.net/library/review/view.phtml?file_id=43916〉。
﹝3﹞Shine﹕多謝Wyman〉,《881903.com》,2014521日瀏覽,〈http://www.881903.com/page/zh-tw/audiocolumndetail.aspx?itemid=616460〉。
﹝4﹞Shine﹕多謝Wyman〉,同註4
﹝5﹞Shine﹕多謝Wyman〉,同註4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大時代過客〉與黃霑詞論



作者:陳小南

〈大時代過客〉由黃霑(黃湛森,1941-2004)填詞,鄭少秋(原名黃可忠,後改鄭創世,1947-)主唱,為2000年亞洲電視電視劇《世紀之戰》主題曲,該劇主要講述劉青雲(1964-)飾演之方新俠與鄭少秋飾演之丁野泯盡恩仇攜手抗敵之過程,劇情與1992年無綫電視電視劇《大時代》有承繼之處,同為韋家輝(1962-)監製。本文將以〈大時代過客〉與黃霑詞論作比較,歌詞如下:

〈大時代過客〉
主唱:鄭少秋
作曲:徐嘉良
填詞:黃霑

[凝住了繽紛深淺記憶 濃淡看過最美麗有過
懷住了快意再起程 沒有昨天的各樣心魔

忘掉了得失邊一個多 無謂計較你對或我錯
抬望眼遠看滿天晚霞 又見千千億世上風波 匆匆又過

(對別人 對世界 對敵人
輕鬆些 爽快些 笑嘅嗰個係我
大時代過客 作訪客
你自由 我自由 各有各借路經過

已認同 冥冥裡 有天數
漫步在 漫長路 笑嘅嗰個係我
大時代過客 作訪客
你自由 我自由 各有各唱自己歌 各找自我)]

重複[],()


〈大時代過客〉首四句黃霑先以回顧過去作起首,回顧中有深刻有淺近「深淺記憶」,有濃烈有平淡「濃淡看過」,為句中對比,回顧中有美好「繽紛」、「最美麗有過」,「懷住了快意再起程」將時空拉回現在,與前兩句及下句為今昔對比,回顧中亦有陰影的「昨天的各樣心魔」,與前部份回顧中的美好為善惡對比。首四句言,回顧人生有善有惡,有濃淡有深淺,但如今將以舒暢的心情繼續人生路,已「沒有昨天的各樣心魔」。

〈大時代過客〉次五句黃霑亦以回顧作起首,直言忘懷得失,不再計較對錯,「抬望眼遠看滿天晚霞」由過去得失對錯拉回現在滿天晚霞的美景,並與下句的「風波」為對比,下句直言「千千億世上風波」,「匆匆又過」,過眼雲煙而已。

〈大時代過客〉副歌為黃霑對豁達的人生態度作詳細而直接的表白。以「輕鬆」、「爽快」的態度處世,伏膺於「天數」,不急躁,「漫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自然能「笑嘅嗰個係我」。詞中「過客」、「訪客」、「借路」,點破人於「大時代」,甚或於人生,匆匆數十載,只不過是「過客」,你我自由,各自在人生路上「經過」,根本無須執著,「各有各唱自己歌」、「各找自我」,找尋本真守持本真即可。

〈大時代過客〉與黃霑1994年作品無綫電視電視劇《笑看風雲》主題曲〈笑看風雲〉形式內容上甚為相似,同以回顧入忘懷豁達,《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言黃霑擅長以人生哲理包裝電視劇主題曲,所言甚是,其所舉之〈狂潮〉、〈家變〉、〈輪流傳〉等詞中亦可見此種風格。﹝1﹞

黃霑雖曾言「流行曲,是種商品」,﹝2﹞然其亦言寫作主題曲時「往往抓著戲中一點,就大事發揮,而絕少涉及整個戲的劇情」,並稱這種寫法「因為已經躍出劇情規限,海闊天空,對抒發創作人自己的情懷,方便得多」,﹝3﹞可見黃霑亦希望在其商業作品中抒發個人情懷。黃霑幕前形象:豁達、豪情敢言、博學而風趣不文,〈大時代過客〉即取《世紀之戰》主角泯盡恩仇一點加以發揮,化為豁達,以抒發其個人豁達情懷。

黃霑寫詞求俗,求通俗,而非庸俗。﹝4﹞《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稱黃霑風格為「三及第」,﹝5﹞即文言文、白話文、粵語三者合用之文體,黃霑亦認為「三及第」可達至通俗而不低俗,同時亦有一定現代感。﹝6﹞〈大時代過客〉文言較少,如「抬望眼」可見於岳飛(1103-1142)〈滿江紅‧寫懷〉,然自有蘇軾(1037-1101)〈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豁達之精神境界,﹝7﹞以白話文為主,然不避粵語,如「忘掉了得失邊一個多」、「笑嘅嗰個係我」,如此安排除平衡了雅俗古今,不避粵語,更如自然流露,更能貼合豁達之主題。

因求通俗,黃霑亦言填詞須力求淺白。﹝8﹞〈大時代過客〉無一深字僻字僻典怪句,淺白如話,尤以副歌直抒胸臆,自然流露,一方面能令聽眾理解詞中深意,因而共鳴、感動、欣賞,另一方面更能貼合主題:豁達。若欲言豁達,卻滿詞僻字怪句,再加之以矇矓,令人難以索解,豈非怪哉?

黃霑提倡填詞用韻,認為雖欠自然,但有聲律美,且便於記憶,﹝9﹞亦自言喜歡一韻到底。﹝10﹞〈大時代過客〉中過(gwo3)、魔(mo1)、多(do1)、錯(co3)、波(bo1)、過(gwo3)、我(ngo5)、過(gwo3)、我(ngo5)、歌(go1)、我(ngo5)押o韻,一韻到底,且押韻嚴謹,除次段首句「忘掉了得失邊一個多」、次段結句「匆匆又過」、末段結句「各找自我」外,基本上每段偶句用韻,可謂格律嚴謹。

最後,借用《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的說話作結,〈大時代過客〉確乃黃霑精彩之作,並為三十年來黃霑電視劇哲理詞寫下了漂亮的終章。﹝11﹞


﹝1﹞朱耀偉:《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頁26-27
﹝2﹞朱耀偉,頁38
﹝3﹞黃霑:〈主題曲〉,《滄海一聲笑‧黃霑文集(2)》(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頁68-69
﹝4﹞黃霑:〈必須小心〉,《滄海一聲笑‧黃霑文集(1)》(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頁58「寫流行曲,非俗不可。追求雅的人,不必寫流行曲。不過俗有通俗與庸俗的分別,求俗的不可不察。一旦求俗求得過分,求來庸俗,群眾就會覺得你『俗不可耐』,歌就不會流行。」
﹝5﹞朱耀偉、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頁109
﹝6﹞黃湛森:〈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香港大學學術庫》,2014220瀏覽,<http://hub.hku.hk/bitstream/10722/31835/6/FullText.pdf?accept=1>,頁133-134。「所謂『水準較好』和『現代感較強』是遣詞用字造句,語法較新。陳舊稱謂如『卿』『哥』『妹』『郎』『君』等,不再採用,而用比較直接的『你』『我』。意象也多些現代感覺,現代人的『自我』常常在這時期的歌詞出現。像《問我》『我笑住回答,講一聲,我係我』的感覺就是。而歌詞和旋律氣氛的配合,也比從前的歌曲更加講究。因為歌詞是用來唱,寫來聽的,所以光看字句不成,還要看詞和旋律的配合。不過,這些現代感較豐富的歌詞,用的文體,別創一格。既有『文言』,也有接近國語口語的『白話』,復有粵語方言。這種『三及第』式文體,令再起的粵語流行曲通俗之餘,避免了過份低俗。有些太口語化而不合白話文文法的字眼,索性不用。例如『佢』字,就很少見。要用就用『他』代替。又如『冇』字,多用『沒』字等等。」
﹝7﹞朱耀偉、梁偉詩,頁109「那種無風雨無晴的心境」
﹝8﹞黃霑:〈粤語流行曲的歌詞創作〉,《嶺南大學鄺森活圖書館》,2014220瀏覽,<http://www.library.ln.edu.hk/eresources/etext/clt/clos/clos_0002_a01.pdf>,頁11「流行曲歌詞,必須淺白。最好連三歲小孩都可以瑯瑯上口。所以,平易淺白,越淺越好,像柳永和白居易作品一樣,人人都聽得懂,就最好不過了。」
﹝9﹞黃霑:〈粤語流行曲的歌詞創作〉,《嶺南大學鄺森活圖書館》,2014220瀏覽,<http://www.library.ln.edu.hk/eresources/etext/clt/clos/clos_0002_a01.pdf>,頁13-14「無可否認,用韻欠自然。但歌詞是韻文,韻文用韻,才有聲音之美。令聽歌人聽歌,心中泛出美的感覺,絕對是大好事。而且叶韻歌詞,容易記得。韻是記憶之助。在歌曲面世不久即忘的今天,更特別重要。」
﹝10﹞黃霑:〈粤語流行曲的歌詞創作〉,《嶺南大學鄺森活圖書館》,2014220瀏覽,<http://www.library.ln.edu.hk/eresources/etext/clt/clos/clos_0002_a01.pdf>,頁13「我自己是贊成用韻的,而且喜歡一韻到底。」
﹝11﹞朱耀偉、梁偉詩,頁108-109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黃霑:《滄海一聲笑‧黃霑文集(1)》,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黃霑:《滄海一聲笑‧黃霑文集(2)》,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朱耀偉:《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
朱耀偉、梁偉詩:《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

參考網頁

黃霑:〈粤語流行曲的歌詞創作〉,《嶺南大學鄺森活圖書館》,2014220日瀏覽,<http://www.library.ln.edu.hk/eresources/etext/clt/clos/clos_0002_a01.pdf>
黃湛森:〈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香港大學學術庫》,2014220日瀏覽,<http://hub.hku.hk/bitstream/10722/31835/6/FullText.pdf?accept=1>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從《街口有落》看黃偉文對香港困境的看法


填詞:黃偉文

Woo~ Woo~
入睡前面前是旺角
聽得見低格的音樂
願路程突然間撲朔
睜開眼車已出沙漠

Woo~ Woo~
讓背後的街 炸作粉末
找一個新的海港再過生活
若活在這裡 不快活
搭一架小巴 於那荒野中隱沒

若舊時自由是幻覺
只不過假笑假歡樂
就另行劃時空探索
司機你准我街口落

Woo~ Woo~
讓背後的街 炸作粉末
找一個新的海港再過生活
若困在這裡 不快活
搭一架小巴 於那荒野中隱沒

讓我離開吧 能夠離開嗎
我内心雖討厭 但這仍是家
讓我離開吧 有好風景嗎
快裂開的都市 滿天下

Woo~ Woo~
讓背後的街 炸作粉末
找一個新的小島再過生活
但拼命衝破 這泡沫
先知道方舟 早已給暗黑吞沒

作者:劉芷君

        黃偉文的〈街口有落〉找來男子組合Shine演唱。黃偉文和Shine非首次合作,早在Shine初出道時,黃偉文已讓他們唱出過不少對香港的看法。例如十二年前的〈燕尾蝶〉和〈去吧!旺角揸Fit人!〉都分別表達了香港不斷被時代巨輪輾過的感慨和年輕人對旺角的迷戀。
 

        〈街口有落〉是改編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開往大埔的紅Van》的主題曲。黃偉文未有刻意將歌詞貼近電影內容,反而在詞裡行間加入了不少像Shine的青年,在香港衰落中成長一代,對置身在香港迷濛前景的看法。距離當時高唱熱血夢想十二年,今年,Shine重組,黃偉文又再次以他們的歌聲,高呼年青人對香港吶喊。當年歡唱「去吧!去吧!去吧!夢在旺角製造」的無知小孩,如今想要逃離旺角,大膽向未知進發。只是在街口下車後,是否必有一番好風光呢?
 
入睡前面前是旺角
聽得見低格的音樂
願路程突然間撲朔
睜開眼車已出沙漠
 
正如筆者這一代,昔日中學時代,眼中五光十色的旺角,如今變成急不及待逃離的熔爐。坐上回家的交通工具,倦極闔眼,耳邊仍是揮之不去的「低格的音樂」。詞人、Shine還有聽著這首歌的筆者,都因成長不知不覺改變對旺角的觀感。旺角的高溫和焗促,正如炙熱的沙漠。下班後,聚會過後,登上汽車,最大心願就是睜眼已離開這光怪陸離的溫室。
 
        旺角是香港的縮影。高度密集的人流裡,各式各樣的人種,滋生各種噪音和表演。從重覆吟唱「愛是不保留」的老翁,帶著小狗演唱的樂隊,到中氣十足的印度咖哩先生。她折射出香港多元化之餘,也突顯了香港的荒誕。當筆者抬頭望向上空住宅,總不期然疑問「這個城市能住人嗎?」。顯然黃偉文也受不了這種荒謬的喧鬧。他表示要將逐漸擺脫的旺角「炸作粉末」,「找一個新的海港(小島)再過生活」。他希望覓得一處如香港的,全新未被污染的地方,重新建立他的安身之所。為甚麼是「小島」和「海港」,而不是更宏大的大江大海?皆因對香港的眷戀。他不是要追求世外桃源,他只想複製一個回憶裡美好的香港。他也不是要享受世界,他只想腳踏實地「過生活」。如今,他要粉碎的不只是旺角,而是香港陷入的困局——因為「活在這裡不快活」。
 
若舊時自由是幻覺
只不過假笑假歡樂
 
為甚麼一直生活在這土地上的港人不再快樂?因為一直堅信的信念,居然被撼動。黃偉文懷疑從前各種繁華都是虛假。「若舊時自由是幻覺」,笑聲和歡樂都是假裝。「若」表達了的不確定。他確切感受到自由如泡影,似乎正在消失。然而他不敢肯定如此可怕的事實,因此他提出「假如」的說法。
 
讓我離開吧 能夠離開嗎
我内心雖討厭 但這仍是家
讓我離開吧 有好風景嗎
快裂開的都市 滿天下
 
        然而,真的有「一架小巴」或是「方舟」帶不快活的港人,離開這塊地方嗎?黃偉文沒有回答,反而駁斥了這道提問。縱然內心再討厭香港的污煙瘴氣,然而「這仍是家」。在中國傳統「家族本位」觀念裡,家的地位凌駕一切,絕不可以割捨。不必政府大力宣傳「家是香港」,「香港是我家」的觀念早已植根港人心中。因此,無論香港前境如何暗淡,港人如何困頓,生活環境變得如何不知所謂,黃偉文都選擇留守香港。黃偉文再下一城,質問內心困惑的聲音和現今社會,逃避當下是否必有「好風景」?離開香港後真的能過上更好生活?答案是否定的。如今「快裂開的都市」豈只香港。拼命衝破泡末,移民外國後,才知方舟「早已給暗黑吞沒」。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工具根本不存在,換言之更好的生活環境也不曾存在。一切不過是「泡沫」。
 
        〈街口有落〉就是大多數港人,在等待從旺角回到家的車程上,一段似是夢囈的抱怨。香港也好,旺角也好,近年就像整容過度的中年女人,變得面目全非之餘,倦容難掩。然而,作為子女,豈能因為母親變樣而避之不見?〈街口有落〉寫出了港人的困倦,也點出港人面對當下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