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從修辭和旋律分析潘源良的《望月》


作者:黃婷婷

  運用修辭是填詞的一種基本手法,而如何利用修辭技巧營造、強調意象,表現主題,就是詞人的巧妙之處。《望月》的中心思想,是表現出都市人之間所表露的人性之醜惡,抒發詞人對人性的厭惡及痛恨,又夾雜著反抗與屈服於現實之間的掙扎及無奈。可見《望月》的主題已經為這首歌奠下基調──一種蒼涼、壓抑的氣氛,而歌的修辭和旋律正正是將其深化。

  先看《望月》中的修辭手法。

  第一句「狼在叫/雪正飄/月似鏡子天上照」中,「狼」、「雪」、本來就是一種孤寂的意象。到「月」時,詞人再將其比擬為鏡子,鏡子是冰冷的物件,而以鏡子喻月,令「月」這個意象更淒冷,同時呼應了「雪正飄」的季節描寫。因此。從開首一句,詞人已刻劃出一個低沈、壓抑及孤單的氣氛。

  而接下來「任那孤單心裏燒」一句,詞人利用轉化將孤單這種本為抽象的感覺,透過「燒」令這種感覺具體化。從一開始,《望月》的感覺就是一些比較沉寂的景象。而到「任那孤單心裏燒」一句描述「我」的感覺時,詞人透過「燒」字,將「孤單」這種只有自己知曉的感情表現更具體。而且「燒」讓人聯想到「火」,似乎又與這種壓抑的氣氛隱隱抗衡著。

  人性醜惡,而詞人只能在反抗與屈服中掙扎。「就算哭笑中豪情未了/終於都會消耗掉/讓我舉這杯再對月/就算這世情難料」中,詞人就運用了轉接詞,表現出他的掙扎及無奈。「就算哭笑中豪情未了」,「就算」這個詞讓人有一種隱隱的期盼,似乎有希望可以抗爭成功。然而,緊接著的「終於都會消耗掉」,加了「終於」一詞比起單單的「都會消耗掉」一句,更令人有跌蘯的感覺,突顯現實始終讓人失望的「事實」。不過,「讓我舉這杯再對月/就算這世情難料」的「就算」,又讓人尋回一絲希望。由此可見,詞人內心雖然對世情失望,但又盼求希望,因此不斷在希望與失望間徘徊掙紮。

  最後,不得不提到《望月》中的用典。「競向天公比折腰」一句是套用了毛澤東《沁園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及「山舞銀蛇,原弛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兩句,具有莫大的反諷意味。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第一句是指無數英雄不甘屈就於他人之下而不斷互相競爭,而第二句是不甘屈服於命運,被天控制自己,而與天抗衡。而詞人則反用兩句,以此反諷人性,嘲諷人失去了骨氣,爭相屈服於權力之下,帶出一種悲嘆。

  再看《望月》中的旋律。
  一首歌一般都是先有曲再有詞,因此配合旋律填詞,亦有助詞人表現主題。
《望月》整體曲調較慢,且音調偏沈,突顯其孤單、憂傷的感情。同時能夠亦營造黑夜的氣氛,貼合抬頭望月的情景。

  歌曲開首的「狼在叫 雪正飄 月似鏡子天上照/路正長 酒樽搖 任那孤單心裡燒/情逝了 愛已消 傲向孤高清月笑/若聽到 我的話 願訴心聲好醉掉」,聲音低沈,聽上去就像歌者的讀白,在緩緩的向你傾訴自己的苦悶。而進行至「好醉掉」時,聲調更為低沈,顯得歌者更為失落,配合歌詞內容,故顯想醉而醉不得的感情。

  然後「在這黑暗中悠悠獨照/你應知一切的奧妙/但你不作聲不照料/任你我各自困擾Oh/你會否聽到呼叫/慰解此心到破曉」一段,歌的音階開始提高,表現出歌者的情緒愈說愈激動,於是由對話轉為吶喊。其後,「你會否聽到呼叫/Ah...Ah...Ah...Ah... 」,又轉為低沈,帶一點拉音,透露一種無人能夠理解、亦無人慰藉的無助。

  相對的,「人在變 獸與妖 面似坦率心在笑/雙手搶 尾巴搖 競向天公比折腰/情共愛 也煙消 俗世祇堪風月照/洗不清 刷不掉 是那鬥爭的浪潮」一段比較高昂,因為歌者在抗議、在控訴人性的醜惡、都市的苦悶,以及無力抵抗的無奈,只能不斷的呼喊。就如「就算哭笑中豪情未了/終於都會消耗掉/讓我舉這杯再對月/就算這世情難料」一段,以高音表現,亦是為了突出歌者的激動和掙扎。

  最後的最後,結尾一段「你會否聽到呼叫 慰解此心到破曉/ 你會否聽到呼叫 Ah...Ah...Ah...Ah.../你會否聽到呼叫 慰解此心到破曉/ 你會否聽到呼叫 Ah...Ah...Ah...Ah... 」以低沈作結,正是呼應開首。歌者從一開始的讀白式傾訴,到不能自己的呼喊,然後,就是再度回歸沉寂了。

從以上可見,不論是修辭或是旋律,詞人都在努力營造一種蒼寂的氣氛,表現人性的黑暗,以及掙扎的心態。


參考資料:http://www.youtube.com/all_comments?v=1o_eLp-tdLo&page=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