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咏誼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是法國文學批評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和符號學家。他的許多著作對後現代主義思想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其影響包括結構主義、符號學與解構主義等學說。[1]
何謂《戀人絮語》?
《戀人絮語》(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多個篇章常以某一生動的場景或情境起首,並衍生出一個個愛情場景或故事。1975年,羅蘭.巴特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開討論課,這門課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為文本,和青年學子們探討戀愛百態,書中主角維特的愛情故事被巴特拆解成諸般情境獨白,有嫉妒、瘋狂、困惑、焦灼、無解、絕望、相思難耐、舊病復發、輕生之念等等……這也成為各篇篇名。後來,因為研討班參加者各種經歷的加入,《戀人絮語》變成了一本直接以絮語呈現的愛情文本。羅蘭.巴特認為,愛情只能是一番感受,幾段思緒,諸般情境。[2]
《戀人絮語》愛情的諸種情境並不依從常人所理解的愛情發展順序排列,而是用每一個短語開首的字母順序排列而成,避免人們認為有一定的規律性。[3]《戀人絮語》便是對正在敘述中的戀人的寫照和描述。就如〈眼淚贊〉[4]一篇目為例,篇中解釋了哭泣是表現戀人易於哭泣的稟性及流淚的具體表現方式和功用,再附以少年維特的愛情故事作例子去解釋眼淚是代表戀人的符號象徵而不只是表情。
《戀人絮語》與歌詞分析的關係
筆者之所以嘗試以羅蘭.巴特《戀人絮語》分析林夕〈情深緣淺〉,是因為考慮到一首歌詞如果代表的是戀人的內心獨白的時候,由歌詞是否可看到戀人在戀愛處境中的不同感受、思緒和處景呢?如果歌詞是講述一個愛情故事,是否可被拆解成不同的情景獨白?如嫉妒、瘋狂、困惑、焦灼、絕望、輕生之念等,如同少年維特的愛情故事一樣被解剖。〈情深緣淺〉顯然是一位失戀人的自我獨白,究竟,他處於失戀的愛情故事情境中,會有甚麼感受和思緒呢?以下會作詳細的分析。
以《戀人絮語》剖析〈情深緣淺〉
先來看看歌詞:
作詞:林夕 作曲:黃凱芹 編曲:盧東尼 [5]
終於也知道 誰令你傾慕
然而別讓他 來向我轉告
終於也知道 如何才是痛
如蒙在局中 被旁人運送
就算是分手 仍然可以
在某個佳節 對我親自說
如何地婉轉 如何決絕
全部在暗示 日後別留戀
舊日藉著呼吸接觸
這晚卻要借他說舊夢結束
但願是另一種慰解
你怕看見我因你就地痛哭
由他引路 由他代勞 由他透露
旁人奉告 也許更好
從他態度 從他自豪 重溫往事
難過又羨慕
終於也知道 如何才是痛
如蒙在局中 被旁人運送
就算是分手 仍然可以
在某個佳節 對我親自說
如何地婉轉 如何決絕
全部在暗示 日後別留戀
切膚之痛
「切膚。這是戀人特有的敏感性;這使他變得脆弱,經不起最輕微的傷害。」[6]在歌詞中,由「旁人運送」分手的訊息,由第三者代為轉告失戀的事實後,當事人的心態是怎樣?是否似《戀人絮語》所說的「變得脆弱,經不起最輕微的傷害」?
主角意想不到分手的方式會是由第三者宣佈,「然而別讓他/啊… 來向我轉告」顯示了主角認為分手的消息可隱瞞,可在節日分手,但為何要由第三者告知呢?在受盡擺佈而不知最後結局的情況下由第三者宣告分手,主角被傷害的程度是他所經不起的體驗。「終於也知道/如何才是痛」、「你怕看見我因你就地痛哭」的「痛」一字清楚地體現了失戀者被傷害的程度是切膚的。
特定的節日
「節日。戀人感到與情偶的任何一次相會都會像是一次節日。」[7]
羅蘭.巴特認為節日是「縱情歡樂」、「一切幸福的源泉」、「能成為他人的節日是舉足輕重的」[8],節日就是一切快樂的象徵。歌詞中有說「就算是分手/仍然可以/在某個佳節/對我親自說」詞中的主角「我」連這個快樂也可以不要,最希望情人可親自對他說分手,就算是節日分手也不介意,可惜事與願遺,分手的消息更是由第三者所透露,快樂沒有了,留低的只有傷痛的分手經歷。
情景
「情景。在戀愛體驗的範圍內,最苦楚的創傷來自一個人親眼目睹的、而不是他所知道的情景。」[9]
在歌詞「終於也知道/誰令你傾慕/然而別讓他/啊..來向我轉告……」在「誰」、「他」及「蒙在局中」字句中透出一個情景,那就是失戀者現在明白了,準確、完整、清晰地知道,在這場愛情遊戲中,自己已經被排斥,永遠地被遺棄,完全無立足之地。可悲的是「就算是分手」也希望情人「仍然可以/在某個佳節/對我親自說」,這是他預想到的分手情景。但是,由希望變為失望、絕望,想不到的是竟然是由第三者宣告分手,這是他最難堪而不能預知的情景。
面對不能預知的情景,他有甚麼情緒反應?
他理解情人的做法,認為情人「如何地婉轉/如何決絕/全部在暗示/日後別留戀」;失戀者又自我安慰,為情人說盡好說話:「你怕看見我因你就地痛哭」、「旁人奉告/也許更好」、「但願是另一種慰解」失戀者一層層的心理反應與被遺棄之淒涼的情景交織在一起,令人體會他最創傷的體驗不是分手,而是他不能預計的分手結局會是由第三者宣佈,這是他最難堪而不想面對的情景,只好為自己、為情人說盡安慰的說話。
忌妒
「忌妒。『源於愛的一種情感,由擔心所愛對象垂青他人而引起。』」[10]
從歌詞「舊日藉著呼吸接觸」說出舊日的美好,舊日和情人一起盡是美麗的回憶。「這晚卻要借他說/舊夢結束」帶出忌妒是因舊夢被剝奪,剝奪者便是第三者。「重溫往事/難過又羨慕
」隱含主角忌妒第三者,而有難過之情。《戀人絮語》中提到,忌妒是個腫瘤,當中總帶著憤怒、愧疚、醋意、愛戀之成份。當忌妒在人心裡主導,心中就是一陣又一陣相互拉扯的撕裂感。羅蘭.巴特此刻再次把忌妒分成四層:「作為一個愛忌妒的人,我得忍受四重痛苦:由於我愛忌妒,由於我因此責怪自己,由於我擔心我的忌妒會有損於他人,又由於我自甘沒出息,因此,我因受人冷落而痛苦,因咄咄迫人而痛苦,因瘋狂而痛苦,又因太平庸而痛苦。」因為忌妒,人的痛苦總會纏繞不斷。[11]詞中失戀者的忌妒,又帶來多重之痛苦,加重原有的痛。
今夜星光燦爛
「回憶。幸福和/或痛苦地回憶起與情偶相聯的某件東西、姿勢或情景,這回憶帶有以下的特徵:未完成過去時態侵入戀人表述的語法範疇。」[12]
在歌詞中有「舊日藉著呼吸接觸」和「重溫往事/難過又羨慕」敘述了過去的幸福場面,如今已經劃上句號了。羅蘭.巴特認為「今夜星光燦爛,這幸福是一去不復返了。」他分析回憶兩面性「回憶使我滿足,使我悲傷。未完成過去時是誘惑的時態;貌似生動,實際並不真實;未完成的實在,未完成的死亡;既沒有遺忘,也沒有復活;有的只是記憶的誘餌,搞得人疲憊不堪。」羅蘭.巴特進一步指出回憶本質實際上是「激動地、一幕一幕順著次序回憶,而不是哲學地、推理地回憶;回憶是為了感到幸福或不幸而不是為了理解。」[13]失戀者一幕一幕地回憶往事,回憶幸福場面,心裡得到滿足,但是現在已失去了一切,悲傷油然而生。「從他態度/從他自豪/重溫往事/難過又羨慕」正正表現失戀者現在只可以看著第三者與舊情人編織一幕幕屬於他們的回憶,他只有繼續沉醉在往事舊憶之中,而他因為回憶舊事,又產生悲痛,進一步加深痛的程度,
解決辦法
「出路。不論什麼樣的解決辦法總會對戀人產生一定的誘感,而這種誘感,盡管其特徵往往是災難性的,會給戀人帶來暫時的安寧,戀人在幻覺中施行各種擺脫戀愛危機的解決辦法。」[14]
在歌詞中,「但願是另一種慰解」、「由他透露/旁人奉告/也許更好」、「你怕看見我因你就地痛哭 」表面上雖無任何字眼來展現失戀後的解決辨法,但讀者從失戀者那種自我開解之心態上,也許可以推論到失戀者可能會選擇什麼出路了。其中「慰解」、「更好」之詞語,讀者能够感覺到,失戀者的內心雖處於極度痛苦中,但胸襟卻豁達,通情也明理,他希望為自己尋找出路,認為情人由第三者宣告分手是不想見他就地痛哭,因此自我慰解,認為「由他透露/旁人奉告/也許更好」,這種分手方法「但願是另一種慰解」。
羅蘭.巴特把愛情結局分為幾種可能性「隱退、旅行、自殺等等……一切解決辨法都處在戀愛系統的內部:是戀人的隱局、出走或是輕生。」羅蘭.巴特又假設到「他想像自己閉門不出,或出走甚至死去,那麼他在想像中看見的就始終是個戀人:念念不忘自己是戀人,同時又告誡自己別再做戀人。」[15] 詞中所描述的愛情結局便是隱退,主角失戀了,但這消息非但不是由情人親自說,而是由第三者告知,這顯然是未能改變的結局了,面對這種情景,主角可以如何自處呢?
他選擇了隱退,並自我開解、覓尋出路,認為分手消息「由他透露/旁人奉告/也許更好」、「但願是另一種慰解」,又說情人是為了自己著想「你怕看見我因你就地痛哭」,他為自己說盡所有的安慰說話,為的是為自己帶來暫時的安寧,找一個隱退的下台階,未至於淪落至顏面無存,是他為自己擺脫戀愛危機的解決辦法。
總結
總括而言,以羅蘭.巴特《戀人絮語》分析林夕〈情深緣淺〉,可以更仔細地將主角失戀的處境拆解得更細緻,〈情深緣淺〉代表的是失戀者的內心獨白,由這些內心自白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他在失戀處境中的諸般感受,在失戀中他選擇退隱,在忌妒中他有不同的痛苦,在不能預知的分手情景中他有切膚之痛。《戀人絮語》正正提供了一個新視角,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歌詞中主人翁面對不同戀愛處境而產生的不同感受。
總結
總括而言,以羅蘭.巴特《戀人絮語》分析林夕〈情深緣淺〉,可以更仔細地將主角失戀的處境拆解得更細緻,〈情深緣淺〉代表的是失戀者的內心獨白,由這些內心自白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他在失戀處境中的諸般感受,在失戀中他選擇退隱,在忌妒中他有不同的痛苦,在不能預知的分手情景中他有切膚之痛。《戀人絮語》正正提供了一個新視角,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歌詞中主人翁面對不同戀愛處境而產生的不同感受。
參考書目:
LUO
[1]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頁9。
[2]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2。
[3]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3。
[4]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93。
[6]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93。
[7]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18。
[8]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19。
[9]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34。
[10]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50。
[11]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52。
[12]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234。
[13]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235。
[14]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47。
[15]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頁148。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5] 歌詞參考網頁:Yahoo!Music
http://hk.music.yahoo.com/album-song.html?songid=25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