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不同詞人的《華麗緣》



姓名:吳亦賦

—〈華麗緣〉歌名是取名自張愛玲的散文集〈華麗緣〉。—〈華麗緣〉1947年4月發表於〈大家〉創刊號上的是張愛玲和胡蘭成關係破裂後的第一次起筆,也是她被指責為「文化漢奸」後文學上的第一次旅行。而〈華麗緣〉以紀實的手法寫成,文中所記大概是她去尋找胡蘭成時在溫州鄉下看戲時的見聞與感想。而無獨有偶,香港三位著名的詞人周輝輝、黃偉文與林夕都寫了同名的歌詞。—雖是同名,三人的對〈華麗緣〉的理解卻儘不相同。



〈華麗緣〉2002
填詞:周耀輝
主唱:葉倩文
〈華麗緣〉1997
填詞:——黃偉文
主唱:湯寶如
〈華麗緣〉-1993
填詞:———林夕
主唱:曾慶瑜
一時感觸 我便遺下睫毛
飄入你心 再落到糞土
漫天是蠟燭 穿到高貴白袍
華麗其實無用
轉又轉又轉 原地在轉 
相信戀愛不很遠
但我恐怕轉過年月都不過踏到邊緣
如愛便愛直到華麗被揭穿 
恰似考究的小說
被角色 被橋段 迷住
( 被角色 被橋段 被心經攝住)
轉又轉又轉 原地在轉 
相信戀愛不很遠
但我恐怕轉過年月 
方知我沒法超越
如愛著你直到 庸俗地被看穿
給我優雅的解說 像鏡花 像浮月
如緣盡記住 被華麗片段迷住
甚麼人 同樣有可能
並不等於過份
太安份 沒有這天份
太多怠情要分贈
壞戀人 或有心人
亦都親身上陣
笑一陣 又怨一陣
有些癡迷有些恨
其實......

不理最後共誰方合襯
相識也是有緣份
留一個永沒限期的熱吻
給不接受的某君
戀愛故事像繁花盛放
開枝散葉看緣份
留低 最燦爛艷紅那些枝節
芬芳永在點綴 半生 ☆

像戀人 還是似親人
得到總算慶幸
夠親近 就覺得走運
至少一人 有一份
沒可能 尚有可能
未必終生抱憾
這一陣 沒這福份
也許將來更親近
其實......
像不真實的夢 燃著末世的華燈
等著華麗的緣份 等不到永恒
我只是平凡人 遇不普通的人
愛得不尋常地深 脂粉散落風塵
愛在這種時辰 
共這樣的人只可能 夢死醉生
一雙纖纖手 拈花對酒
譜新詞 聲聲彈奏 彈不斷 哀愁
錯生一雙手 只會擁抱
卻留不下 一片衣袖
牽不住 一生溫柔



對於〈華麗緣〉的不同解讀
       —周耀輝的〈華麗緣〉講述的是暗戀的愛情,從「我便遺下睫毛/飄入你心/再落到糞土」可見,當中是充滿矛盾的心情,一方面「相信戀愛不很遠」,但又恐怕「轉過年月都不過踏到邊緣」,「我」不會直接的說出愛意,直到愛意「華麗被揭穿」。而黃偉文的〈華麗緣〉是表達對未得到的愛情的樂觀與希望,「不理最後共誰方合襯/相識也是有緣份/留一個永沒限期的熱吻/給不接受的某君」某君不接受自己的愛不要緊,「留一個永沒限期的熱吻」,除了「相識也是有緣份」,也因為「沒可能 /尚有可能」。而林夕的〈華麗緣〉則是表達對失去了的愛情的遺憾感覺。

〈華麗緣〉的表達手法的不同
—       周耀輝通過對比形式和重複用字來強調主題。如「心」與「糞土」,「我」的感情想飄入你心卻落到糞土之上。「穿到高貴白袍/華麗其實無用」,白袍是樸素的服飾,與華麗正好相反,反映我的暗戀如何華麗也無用,表面只是一件白袍。「轉又轉又轉」原來只是 「原地在轉」,而想對戀愛抱樂觀的心情「相信戀愛不很遠」,但事實卻「轉過年月都不過踏到邊緣」,這是一種極矛盾的心情,也是暗戀者的無奈。「如愛著你直到/庸俗地被看穿/給我優雅的解說」這是暗戀者害怕被看穿愛慕的感覺,用了「庸俗」與「優雅」作對比,「優雅的解說」是暗戀者怕尷尬、自我安慰的表現。而重覆的「轉」,象徵了愛情的兜轉,也是自己想走卻走不出這段愛情的象徵。
      而黃偉文則多數直接去描寫愛情與心情,用字通俗淺白,像說故事一般。如「甚麼人/同樣有可能/並不等於過份//太安份/沒有這天份/太多怠情要分贈//壞戀人/或有心人/亦都親身上陣
笑一陣/又怨一陣/有些癡迷有些恨」。這與林夕正好相反,林夕多通過意境去描述得不到的愛情,而且用字相當典雅,形式整齊如古詩。如「不真實的夢」、「燃著末世的華燈」、「 脂粉散落風塵」這些充滿悲哀愁意境,正好襯托出主角的悲苦,「一雙纖纖手/拈花對酒//譜新詞/聲聲彈奏//彈不斷哀愁/錯生一雙手//只會擁抱/卻留不下/一片衣袖//牽不住/一生溫柔」以纖手能拈花對酒、譜詞彈曲,甚至能擁抱,若不能留下一片衣袖,這衣袖便是暗喻所愛之人,句句也充滿哀傷的感覺。




參考資料: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8D%8E%E4%B8%BD%E7%BC%98%E3%80%8B%5B%E6%95%A3%E6%96%87%5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