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緣份》的敘事魅力


                              作者:阮狄

《緣份》一詞,是由「詞壇聖手」盧國沾所寫,當中剖析了什麼是緣份,寫出離愁的極致。而以下將從敘事學角度,分析《緣份》一詞。

首先,敘事就是對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真實或虛構事件的敘述。故事是由一系列事件所構成,而事件就是故事,而是一個事件的轉化過程。

從可續性來說,可續性是指故事中的事件必須安排得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吸引他們追看下去,到底會發生甚麼變化,從《緣份》一曲來說,女方先唱出「那年那天可相見,那處境可會改變」,令讀者等待男方會有一個答覆,然而,男方卻沒有正面回應,只是重覆說著同樣的說話,沒有回答,歌詞中不斷地重複著:「女︰你我相隔多麼遠 男︰你我相隔多麼遠 女︰那年那天可相見 男︰那年那天可相見 女︰那處境可會 合︰改變 男︰你我相隔多麼遠 女︰你我相隔多麼遠 男︰那年那天可相見    女︰那年那天可相見 男︰那處境可 合︰改變」,當中看似不斷重複的歌詞實是引發出一種張力,當中所表達的感情一直延伸,從而吸引讀者及聽眾。

而《緣份》一詞所用的是寫實的敘事手法,「沒有一聲再見,沒有半聲悽怨,淡淡去但無言。過去終於過去,留下了當初一切在懷念。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是否能證實曾與他有緣?在困苦中百轉,但結果在眼前,事實證實無緣。我已不敢再說,來日可相見。你我相隔多麼遠,哪年哪天可相見?那處境可會改變?」寫實的敘事手法,摒棄一切文字技巧去寫心態,寫感受,坦蕩蕩的訴說心裡面的情感,內容平白直接,寫實地訴說情感。

隱含的敘述是指通過敘述語言中的二度媒介來傳遞資訊,在敘述過程中,作者創造種種條件讓人感到另有所指歌詞中,某些字句的暗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某些人或事。當中「過去終於過去,留下了當初一切在懷念」「在困苦中百轉,但結果在眼前」兩句隱含了回憶即使如何美好,都已經過去,眼前的結果是想念的人不在身邊,有緣無份。

而從
時間空間的暗示來說,歌詞中出現的時間性,有意讓人和某些重大事件相關聯系,如「在困苦中百轉」一句,「百」一字表示出想了很久,想念了很多遍,在困苦當中已有一段不短的時間。而「那年那天可相見,那處境可會改變」一句,表示出自己渴望與對方相見,但詞中一連用上三個「那」字,表示了這個希望與自己相距很遠,並不是輕易能夠達到。

移位敘述來說,敘述的事件與某事存在一種對應關係,我們不單聽到歌詞的敘述,而且背後還有一個故事。例如《阿郎的故事》的主題曲《也許不易》中,哭泣灑淚 洗不去當天忘情的罪 擁抱著兒子 又再想起悲痛心事 空虛失落 傾出我一生情和義 撕破的前事 也許修補恐怕不易」說出了電影的悲劇,而《天若有情》的《追夢人》亦是同一例。《緣份》一詞,歌詞我們可聽到兩人對過往的回憶與日後相見的期盼,而我們亦能從同名電影得知歌詞背後的三角戀故事(故事大意是保羅(張國榮飾)剛從大學畢業,並找到第一份工作,一天,他在乘坐地下鐵上班時遇到莫妮卡(張曼玉飾),保羅自第一眼便喜歡了她,但同時,一位富家千金阿尼塔(梅艷芳飾)也喜歡了保羅,並決定要將保羅追到手中。在多番起承轉合下,保、莫二人成了情侶,並準備結婚,可是莫妮卡的前度男友(陳友飾)突然出現,並因莫妮卡而和原妻離婚,頓時令他們三人陷入三角關係之中。最後,莫妮卡、保羅二人決定走入不同的地下鐵列車,考驗他們的緣份。最終在阿尼塔的相助下,保羅在地鐵站再次遇見莫妮卡,二人的緣份遊戲也劃上一個句號)。
音樂與敍事之間確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它們同樣是文學,亦以某種方式組織時間、塑造時間,而音樂與圖像在某些敍事作品當中,如戲劇、電影等,形成「互文性」的敍事,可見兩者其實是共存的。

資料來源:

網頁﹕
http://www.doc88.com/p-773476640986.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294588.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7%A3%E4%BB%BD_(%E9%9B%BB%E5%BD%B1

歌詞來源:
盧國沾《歌詞的背後》,香港:坤林出版社,198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R5bzzeD5H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