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黃偉文的治療情歌


黃偉文的治療情歌


作者:黃莉莉


黃偉文(Wyman)被認為是自90年代中起廣東流行歌歌詞的主腦之一,是當代愛情觀的代言人。黃偉文由1995年開始填詞至今,每年平均填寫接近百首的歌詞,假如樂壇每年推出20張大碟,每張大碟有10首歌的話,他的作品就已經佔了一半。他的成功之道在於創新,他「擅於抓緊一個新奇的意念,將之作不同的變化以配合詞旨,而且新招又層出不窮,叫人目不睱給。」

  他的創作總是離不開自身的經驗,他填詞作品的主題不外乎愛恨情仇,愛情是牽動他情緒的重要元素,他曾說:「情緒是其中一樣我應付得最差的事,曾有許多不快都因情緒而引起,可以說我的EQ很低。」可見他個人的經驗、情緒對填詞作品影響甚深。詞人為歌手定位時,同時會抒發自己的情感。歌手既能藉着歌唱唱出自己的心聲,也可以配合歌手個人的性情表現歌曲。當然,作詞人在作詞時就經已為歌手度身訂造,所以讀者有時根本無法判別歌詞所寫的是作詞人的心聲還是歌手的心聲。

  黃偉文填詞作品的一大特色是他的歌詞具有治療的作用。歌曲和歌詞除了是一種娛樂之外,還會影響聽歌的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甚至發揮出一種治療作用。讀者會在歌詞中尋求共鳴,發泄情緒,或者慢慢感傷,例如失戀者會選擇描述同樣心情的歌曲,用以幫助自己宣洩負面情緒;或聽態度積極、豁達的歌曲來幫助自己重新振作。「治療系」歌曲的特徵有二,一是歌詞的訊息簡單、正面;二是能給人鼓舞的作用。

  當中的治療作用可以以榮格的心理學作出解釋。當中本文運用的是情結概念(complex),在說明情結概念之前先說明甚麼是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的內容主要是指原型,榮格曾說:「原型是人類原始經驗的集結,它們(榮格往往把原型作為複數)像命運一樣伴隨着我們每一個人,其影響可以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被感覺到。」

  榮格提出:「主要由原型所構成的集體無意識,具有一種與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個人皆符合的大體相似的內容和行為方式。由於集體無意識具有這樣一種普遍的表現方式,因此它就組成了一種超個人的心理基礎,普遍地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並且會在意識以及無意識的層次上,影響着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與行為。」

  「他發現其詞語聯想測驗中的情結指標(complex-indicators),不僅僅提供了心理世界中無意識層面的直接證據,而且提供了有關無意識的潛在內容及其所具備的情感能量。」情結總能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有主導性的作用。當我們有強烈的愛、恨、快樂、難過、憤怒的情緒時,我們往往不能再理智地表現原來的自己。所以,情結是一種心理本能,觸發之後就按它的規律辦事。受情結所困的人,會表現出由情結所支配的心理和行為。

  而需要清除或根除情結,必須通過覺察或理解,「通過理解情結在自己心理或行為中所起的作用,它的觸發與表現,來降低情結的消極影響。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我們不能察覺與認識我們的情結,我們就會在不同的程度上受情結的控制與擺佈。而當我們認識與理解了情結的存在及其意義,情結也就失去了影響與控制我們的能量。儘管它們不會消失,但逐漸地會減少其消極的影響。」

  黃偉文所填的詞無疑產生了以上所說的作用。讀者在閱讀歌詞的時候,藉着了解歌詞所述進而理解情結在自己的心理或行為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從而減低情結對自身造成的負面影響,以下內容將會抽取數首黃偉文的歌詞內容輔以說明黃偉文情歌的治療作用。

  先以2004年吳浩康所唱的《洗剪吹》為例說明。對於洗剪吹這首作品,著名樂評人馮禮慈曾說:「廣東歌詞向來比台灣、內地的意象新鮮,只有香港人會用『落錯車』、『洗剪吹』與『士多啤梨蘋果橙』這些文字比喻愛情。新一批填詞人就能承接這個優勢,往往可構思新奇的句子、新鮮的比喻,這也是近年本港詞作的長處。」

  歌詞中提到「心痛便/剪一剪 /那條情感線/無謂縛著掛牽/要看前面」,鼓勵人往前看,不要記掛著不開心的事,另外「無謂看最壞那邊/獲益都算不淺/剪個頭髮變出新人/前事不用怨 」是鼓勵人不計前事,往好的方面看,也能從中獲益不少。最後以「期盼理想對象/邂逅在前面」作品,是抒發對明天會更好的期盼。黃偉文以第三人稱出發,安慰失戀者別在痛苦中不斷打轉,無法抽身,治療讀者的傷痛。

  另外,2003年的《大浪漫主義》也是另一典型的治療情歌例子。歌詞中提到「還未牽情人的手/一樣是佳節/未能二人共舞/亦能萬人大倒數」,以第一人稱出發,安慰自己之餘,也安慰身邊還沒有情人的人,希望大家不用難過,因為單身也可以過得很快樂。「羅曼蒂克/無論我/有沒有誰的擁抱/同樣有權/這天配給得到/我未能參與/能羨慕亦很好/當別人的戀情/洋溢的快樂為預告」,這句告訴單身者就算自己沒有情人,也能祝福身邊的人,無須盡向負面角度思考。「願我下次不只替人開心/有份擁吻」歌詞以此句作結,希望自己,也希望單身者對未來有所憧憬,鼓勵讀者正面思考,以「我」與讀者對話,產生治療的作用。

  之後又以2008年的謝安琪所唱的《囍帖街》為例,歌詞中講到「築得起/人應該接受/都有日倒下/其實沒有一種安穩快樂/永遠也不差」,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出發,勸勉失戀的人。其實所有事情都有正面和負面兩個角度,所以人應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準備,不應執迷不悟 。「好景不會每日常在/天梯不可只往上爬/愛的人/沒有一生一世嗎/大概不需要害怕」歌詞中講到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正因為如此,所以不用害怕。歌詞最後說「終須會時辰到/別怕/請放下手裡那鎖匙/好嗎」鼓勵人豁達一點放下,面對現實,展望未來,向讀者提出問題,希望讀者自行進行思考,達到治療的效果。
  
  2009年由陳奕迅演譯的作品《沙龍》是另一個治療讀者的例子。「留住溫度/速度/ 溫柔和憤怒/凝住今日/怎樣好」,以第三者的角度告訴讀者應該記住美好的片段,把回憶通通記在心裡,「捉緊生命濃度/坦白流露/感情和態度」,鼓勵人把握生命中美好的時光。歌詞尾句形容「其實人生/並非虛耗/何來塵埃飛舞」勸勉人以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

  最後以2011年陳奕迅所唱的《苦瓜》作例,「到大悟大徹將虎嚥的昇華/等消化學沏茶/至共你覺得苦也不太差」,以第一人稱講到苦其實並不盡是負面,視乎人的看法和心境 ,鼓勵讀者向正面思考,接着又講到「開始時捱一些苦/栽種絕處的花/幸得艱辛的引路甜蜜不致太寡」,苦也是生活的調劑,不必盡向負面角度思考。加上,「真想不到當初我們也討厭吃苦瓜/當睇清世間所有定理又何用再怕/珍惜淡定的心境/苦過後更加清/萬般過去亦無味但有領會留下」,苦後留下的是回憶和提醒,因為能從中領會,最後苦盡甘來。

以上五個例子均能說明黃偉文的作品具有治療的作用,他用歌詞以不同的方式鼓勵人重新振作、正面思考。讀者在歌詞中尋求共鳴的同時,也藉着歌詞的信息治療傷痛。黃偉文作為一位出色的詞人,「將他的文字運用配合一個人共知的題材,將之加以轉化來帶出新的意涵」,雖然他作為一位多產詞人,但填詞用心,許多作品都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考資料

書籍:
1)申永荷:《榮格與分析心理學》,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8
3)朱耀偉:《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
4)馮應謙:《歌潮‧汐韻》,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2009

網頁:
1)WISERS慧科)http://www.wisers.com/corpsite/global/b5/home/index.html
〈新一代接棒填詞人 默默寫作 待上位〉 香港經濟日報 C01 影視樂
2004-12-07
〈流行曲里的文學天地〉南方都市報(全國版)AⅡ11 南方閱讀 視野 彭礪青
2010-01-17
〈黃偉文為爭氣 填詞絕不行貨〉 香港經濟日報C20  影視樂  梁文瑛
2004-06-28
2)http://wyman.etowns.net/weblog/?p=105
3)所有歌詞參考自YAHOO MUSIC
YAHOO MUSIChttp://hk.music.yahoo.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