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蕙蘭
〈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接受情況
接受美學認為,作品若不被閱讀和欣賞,只是一些沒生命力、沒價值的材料。奧地利名電影作曲家,馬克斯.斯坦內(Max Steiner)也認為,音樂的作用和美感在於被察覺。筆者將會以接受美學的研究方法,去了解聽眾對〈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接受情況。簡單而言,接受美學是研究接受者的反應及過程。一首歌曲的的價值及地位,不會永遠停留在同一水平,而是會隨著時間而不停轉變。有些歌曲會變得陳舊並失去聽眾的喜愛,亦有一些不受接受的歌曲會逐漸得到聽眾的喜愛。筆者會嘗試從歷時性及共時性,研究〈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接受情況。
歷時性研究(又稱垂直接受),就是研究不同時候聽眾對〈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接受情況。在八十年代,〈難為正邪定分界〉開始時也不為人注意,畢竟這種題材始終是比較冷門。鄭國江接受訪問,曾經這樣說過:「後來電視劇《飛越十八層》播映完畢後,聽眾的喜愛才逐漸浮現。」可見,《飛越十八層》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九十年代至今,〈難為正邪定分界〉已經成為了一首可經得時間考驗的經典歌曲,「最近很喜歡聽一些老歌,來自粵語歌曲最光輝的時代。例如這首:〈難為正邪定分界〉」、「很多年前,葉振棠和另一位歌手麥志誠曾合唱了這首歌,至今依然記得。」
而共時性(又稱水平接受),就是研究同一時間不同聽眾對〈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接受情況。由於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生活經驗、審美價值,所以不同聽眾都有不同的接受程度。筆者早前於網上收集了九十年代至今,不同網友對〈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意見,並發現聽眾對它的接受程度頗為極端。有些聽眾對它讚口不絕,認為它表現方法創新,並不過時,而且歌詞很有意思。如「這首歌的題材及合唱方式,實在開創先河,數十年前已經有這種歌,真勁!」、「兩人分別以凡人與魔鬼唱出歌詞,動聽的歌聲加上略呈灰暗、唏噓的歌詞,至今仍膾炙人口。」但亦有些聽眾直言不喜歡〈難為正邪定分界〉,如「首詞並唔好!鄭老師敗筆之一!大概受套劇內容限制……若有機會可能,鄭老師想重寫!」這位網友甚至認為它是鄭國江的失敗之作,因為鄭國江這首的發揮不好。
作為一個小結,我們可以看到《飛越十八層》對〈難為正邪定分界〉的重要性。沒了《飛越十八層》,〈難為正邪定分界〉未必能深受聽眾的喜愛。〈難為正邪定分界〉作為電視劇《飛越十八層》的插曲,兩者是互為影響。《飛越十八層》如何使它普及化?它是否與該位網友所言,《飛越十八層》限制其發揮空間(「受該劇內容限制」)?筆者將會於下篇繼續討論。
作為一個小結,我們可以看到《飛越十八層》對〈難為正邪定分界〉的重要性。沒了《飛越十八層》,〈難為正邪定分界〉未必能深受聽眾的喜愛。〈難為正邪定分界〉作為電視劇《飛越十八層》的插曲,兩者是互為影響。《飛越十八層》如何使它普及化?它是否與該位網友所言,《飛越十八層》限制其發揮空間(「受該劇內容限制」)?筆者將會於下篇繼續討論。
參考書目:
1. 王衛平:《接受美學與中國現代文學》,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網上意見出處:
1. 「最近很喜歡聽一些老歌,來自粵語歌曲最光輝的時代。例如這首:〈難為正邪定分界〉」
http://s.weibo.com/weibo/%E3%80%8A%E9%9A%BE%E4%B8%BA%E6%AD%A3%E9%82%AA%E5%AE%9A%E5%88%86%E7%95%8C%E3%80%8B
2. 「很多年前,葉振棠和另一位歌手麥志誠曾合唱了這首歌,至今依然記得。」
2. 「很多年前,葉振棠和另一位歌手麥志誠曾合唱了這首歌,至今依然記得。」
http://blog.qooza.hk/kiu0205?page=27
3. 「這首歌的題材及合唱方式,實在開創先河,數十年前已經有這種歌,真勁!」
3. 「這首歌的題材及合唱方式,實在開創先河,數十年前已經有這種歌,真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PzzltD4FQQ
4. 「兩人分別以凡人與魔鬼唱出歌詞,動聽的歌聲加上略呈灰暗、唏噓的歌詞,至今仍膾炙人口。」
4. 「兩人分別以凡人與魔鬼唱出歌詞,動聽的歌聲加上略呈灰暗、唏噓的歌詞,至今仍膾炙人口。」
http://1000shadow.blog127.fc2.com/blog-entry-799.html
5. 「首詞並唔好!鄭老師敗筆之一!大概受套劇內容限制……若有機會可能,鄭老師想重寫!」
5. 「首詞並唔好!鄭老師敗筆之一!大概受套劇內容限制……若有機會可能,鄭老師想重寫!」
http://www.hkej.com/template/blog/php/blog_details.php?blog_posts_id=707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