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詞研究小組主要目標為寫作、收集、評論與發表香港歌詞研究文章之小組。 我們主要是一群中文系的師生,希望通過研究粵語歌詞,可以幫助紀錄香港的文學與文化的成績。 本網誌所載言論由作者文責自負,編者對文章的觀點及論述不作改動,但會加入編輯觀點為附文。文章全部署名,寫作有不足,希望各方指正。 2014年的更新及改版差不多完成。現歡迎讀者投稿,形式字數不限,稿件請,註明文題、中文全名/筆名,編輯小組閱讀後,合適的稿件將排期貼出,多謝!
a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從〈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接受情況,看電視劇與主題曲的關係(下)
作者:李蕙蘭
上篇
看電視劇與主題曲的關係,《飛越十八層》如何使它普及化?
《飛越十八層》的播放,有助〈難為正邪定分界〉普及化 。先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說起,在七、八十時代,看電視是香港人的主要娛樂活動,電視劇大行其道,因此粵語流行曲基本上是「依附」著電視劇發展。1978年舉行了第一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其中五首,都是電視劇主題由。分別是羅文的〈小李飛刀〉、張德蘭的〈願君心記取〉、袁麗嫦的〈鱷魚淚〉、鄭少秋的〈倚天屠龍記〉及〈誓要入刀山〉。與現今的頒獎典禮相比,主題曲甚少會榜上有名,顯示出強烈而鮮明的對比。七、八十時代電視劇主題曲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由此可見,電視劇對於當時的粤語流行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朱瑞冰《香港音樂發展概論》亦這樣說道:「無線電視開始廣播後……電視劇主題曲,曾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曲的主流作品。」
〈難為正邪定分界〉到底在《飛越十八層》起了什麼作用?音樂是主題提煉和表現的重要手段之一。〈難為正邪定分界〉主要是起概括、深化《飛越十八層》主題思想的作用。《飛越十八層》除了想表達友情比金錢可貴外,亦想表現出正邪難分的主題。主角黃秋發還陽後,由一個失業者,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富商。他答應魔鬼去收賣其他人的靈魂。但後來黃秋發良心發現,放棄與魔鬼交易,也算是知途迷返。黃秋發的變化,是由正變邪,再改邪歸正。魔鬼雖然一心想收賣其他人的靈魂,但他亦有善良的一面。在《飛越十八層》的結局,是他把5元放在黃秋發面前,助他完成籌款,因而成為天使。由此可見,魔鬼亦不一定是邪惡的化身,而人也不一定是正直善良。即使人性本善,但當他抵受不了誘惑,也會由正變邪。正與邪並非二元對立。當〈難為正邪定分界〉與《飛越十八層》的內容情感互相協調,會令到〈難為正邪定分界〉特定的內容可以有進一步的突顯。因而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及理解。
《飛越十八層》的播放,令〈難為正邪定分界〉符合聽眾的期待視野。期待視野,是接受美學其中一個理論。每名聽眾都會以自己的方法、生活經驗、藝術修養、興趣及傾向等,去理解作品。〈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潛在因素,即正邪難分的主題,剛開始時,不太被聽眾所接受。聽眾的期待視野局限於親情、愛情、武俠等題材。但隨著《飛越十八層》的播放,聽眾的期待視野會有所提高,而〈難為正邪定分界〉的潛在主題亦會逐漸被聽眾所發現。當〈難為正邪定分界〉提供的視野與讀者的「期待視野」是一致,那就能達致「視野融合」。〈難為正邪定分界〉便會真正被聽眾所接受。
《飛越十八層》限制其發揮空間(「受該劇內容限制」)?
至於《飛越十八層》會否限制其發揮空間?無可否認,作為電視劇主題曲,〈難為正邪定分界〉必須要和電視劇有協調性,以服務電視劇為大前題。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指的是用一個文本去指涉另一個文本,使文本與文本之間有某一定的關係。《飛越十八層》與〈難為正邪定分界〉,其實是有文本互涉的關係。聽眾在看過《飛越十八層》後,很自然會把劇情內容,套進〈難為正邪定分界〉中。
但筆者認為,〈難為正邪定分界〉歌詞所寫的,不單是交待劇中人與魔鬼的對抗,當中亦包含了鄭國江對世事的看來——「邪的勢力在破壞、正的勢力在建設,大家都很艱苦地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是對是錯,根本沒有一個必然的定論。即使大家從《飛越十八層》中抽離,大家都能感受到鄭國江這種看法。鄭國江這種看法是具超越性、思想性,從具體劇情跳出,表達出普遍的道理。
黃沾認為一首粵語流行曲的壽命很短:「不過三四個星期,能流行一個月,已是不得了。香港有一陣子,一年有三百張唱片面世。一張唱片,十首歌,那是三千首。」〈難為正邪定分界〉能夠歷久不哀,是因為它說明了一個永恆的主題——正邪善惡。這個主題絕不是一個時代所獨有,而且能突破時間的限制。即使是放於現在,仍然能引起聽眾的共鳴、能與新事件擦出花火,繼續其生命力。鄭國江以911事件為例,認為〈難為正邪定分界〉就像是一個預言,邪的破壞、正的建設。亦有人想起警察徐步高,正邪、善惡可能只是一線之差。〈難為正邪定分界〉正好反映出,鄭國江作品的生命力特強。
參考書目:
1. 王衛平:《接受美學與中國現代文學》,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2. 李俊梅:《電視劇音樂藝術》,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
3. 朱瑞冰:《香港音樂發展概論》,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6年
4. 黃志華、朱耀偉、梁偉詩:《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5. 張曉鋒:《電視編輯思維與創作》,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
6. 皮埈爾.貝托米厄:《電影音樂賞析》,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