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智軒
林夕,原名梁偉文,香港的專業填詞人,80年代中期晉身香港樂壇,至今寫下三千多首的歌詞,首次發表的主要作品為〈吸煙的女人〉。現為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林夕曾任大學助教、報刊編輯、亞洲電視節目創作主任、音樂工廠總經理及商業電台廣告部創作總監、商業電台製作創作總監。與此同時他亦是一名詩人,與吳美筠、洛楓等香港八十年代著名詩人創辦《九分壹》詩刊。
在宗教信仰方面,林夕是一名佛教徒,不過,他並沒有皈依師父,佛教中的道理是自己從人生的苦之中領悟出來。宗教信仰亦同時是他治療焦慮症之良藥。
林夕的創作觀源自自己對文學的興趣。林夕曾說:「初中時讀了蘇軾、柳永的詞,又買了《白香詞譜》,跟著譜裏的平仄填詞;然後又喜歡上唐詩,熟讀三百首,上課時老師說了一首詩的上句,忘記了下句,我隨口便接上了……從此對中國文學的喜好便一發不可收拾。」其中他提過他非常喜歡蘇軾悼念亡妻的一首作品《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至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因而令他對歌詞創作產生興趣。
作為一個音樂人,對於流行曲,他認為歌詞與文學一樣,往往貴古賤今。至於創作方面,林夕認為新詩創作是一種跳躍思維,可以突破所有限制,然而歌詞的跳躍需要管理,由音樂的旋律來管理。此外,他認為流行曲創作有較大顧慮,須顧及歌、歌手和大眾責任。再者,由於歌的對象是大眾,所以用詞不可以太深。他認為好詩可啟發人以新角度思考,提升文化美感,同時出色的歌詞可以代替詩。
除中國文學作品之外,愛情亦是林夕創作的靈感泉源。他曾說:「其實,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麼方法可以身移動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他又說過:「我們本來與天地同在,我為你流的眼淚化成水,水又化成雲,雲又化成雨,說不定會有機會打到他臉上。失戀也沒什麼大不了,起碼有戀可失。」愛情對他而言,並不是一種透過爭取而可以獲得的東西。愛情並不可以強求,即使現在不能擁有,但只有曾有一刻擁有過,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儘管林夕已非年青,但是仍然單身的他亦期待愛情的來臨,「愛情是一種失控般的魔力,年紀愈大愈理智,可能這樣的愛情也許不會再發生了。我希望它再發生。我不相信,但是希望。」
基於自己受個人愛情觀影響,林夕寫了為數不少的情歌,然而題材大多相似。在歌詞的世界裏,他所追求的是歌詞中不同愛的境界變化,他表示,「需要體驗過愛情,沒有體會過悲歡離合,不能寫出真感情。有一些愛情的感受是永生難忘的。那樣的源泉可以反覆拿來使用。」當中他有關愛情的作品包括〈今生不再〉、〈曖昧〉等等。不過,渴望愛情的林夕在歌詞中可見他對愛情矛盾的一面。期望愛情的人應希望愛情是一生一世的,但現階段林夕的歌詞避免用一生一世的字眼,他認為:「現代人都已經不太可能彼此動不動就有個承諾,承諾只是戀愛時有這個需要而已。每一個人都沒有辦法控制緣份,那麼要求一生這是不可能的。」他亦表示他之前寫得太多慘情的歌曲,現時減少寫此題材的作品,歌曲走向哲理性的風格。如〈Shall we talk〉中,「孩童只盼望歡樂 大人只知道期望 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體恤對方」,林夕希望借此歌以探討人與人之間爲何疏離,爲何有隔膜,如何去化解這些疏離與隔膜。另外,〈愛得太遲〉中,「日夜做
見爸爸 剛好想呻 卻霎眼 看出他 多了皺紋 而他的蒼老感 是從來未覺 太內疚擔心 最心痛是 愛是太遲 有些心意 不可等某個日子」當中是古巨基的朋友之真實經歷,林夕借此勸導香港人別因工作過忙而愛得太遲。
寫作往往可反映一個人心中的感受,林夕亦深明此道理,並且他善用此渠道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再轉為自己的職業。這是一件多麼令人羨慕的事。現今大多數人為糊口而選擇了自己討厭的工作。故此,林夕可算是幸運的一群。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9E%97%E5%A4%95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30258
http://big5.ce.cn/life/rwsx/gxkj/200901/09/t20090109_17910947.shtml
http://lovelinxi.blogspot.com/
http://www.chlyrics.net/lyric/78115
http://hk.music.yahoo.com/album-song.html?songid=397626
《香港流行歌詞研究: 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朱耀偉,三聯 出版社,1998
《人情.世故》 ,林夕,亮光文化
,2009
《就算天直再深》,林夕,亮光文化,2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