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勞鵬熹
〈緣份〉男主唱:張國榮
女主唱:梅艷芳
曲:奧金寶
詞:盧國沾
編:奧金寶
(男):沒有一聲再見,沒有半聲悽怨,
淡淡去但無言。
過去終於過去,
留下了當初一切在懷念。
(女):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
是否能證實曾與他有緣?
(男):在困苦中百轉,但結果在眼前,
事實證實無緣。
我已不敢再說,來日可相見。
(合):你我相隔多麼遠,哪年哪天可相見?
那處境可會改變。/?
〈緣份〉這首詞是主力描寫由離別一刻開始,男方與女方的心理狀態。盧國沾先生在《歌詞的背後》中對於〈緣份〉一詞曾有這樣的說法:「這(〈緣份〉)就是『欲語無言』和『欲哭難淚』的寫照。」[1]而根據本人對〈緣份〉的理解,〈緣份〉所寫的離別,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首先,是男女初離別時的氣氛。雖然〈緣份〉是寫離別,但盧國沾先生卻沒有將「哭」﹑「淚」﹑「痛」等煽情的字眼加進〈緣份〉之中,反而利用「沒有一聲」﹑「沒有半聲」﹑「淡淡」﹑「無言」等字眼,隱約地將離別時「欲語無言」﹑「欲哭難淚」的感受呈現出來。而這種「無言」與「難淚」可以在〈緣份〉的頭三句體現出來:「沒有一聲再見//沒有半聲悽怨//淡淡去但無言。」詞的開首重覆運用了「沒有」二字,其目的無非是為了打破常人眼中認為在離別時的景象。在常人眼中,離別永遠是悽怨的﹑是淚流滿面的,同時,離別永遠需要說再見。之不過在盧國沾先生眼中的離愁卻是另一回事:「從前寫離愁,都企圖把自己的眼淚擠出來,以為如此,讀者聽眾一定有同感了……這種寫法,實在是一種個人情感的宣洩,只管努力煽情,可能完全不能達到煽情的目的。」[2]由此可見,在盧國沾的心目中,寫離愁並不需要強行加入煽情的元素,而應該掌握離愁的氣氛,才能做到無聲仿有聲的效果。〈緣份〉中的離別時的氣氛是安靜,甚至乎是寂靜的,但這股寂靜的氣氛中卻散發出陣陣的哀怨,而這種哀怨卻是「淡淡」與「無言」的。
其次,是男女面對離別後的心理描寫。於此,盧國沾先生將男與女在離別後的心理分開描寫。由張國榮所唱的:「過去終於過去//留下了當初一切在懷念。」是寫男性離別後的心理;而梅艷芳所唱的:「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是否能證實曾與他有緣」則是女性離別後的心理。先在男性面對離別後的心理方面,「過去終於過去//留下了當初一切在懷念」兩句,盧國沾先生捉緊了男性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衝突。「過去終於過去」中第一個「過去」作名詞,指過去的事,而第二個「過去」作動詞,指告一段落,意指過去發生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表面上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但尾隨一句「留下了當初一切在懷念」,卻體現出男性在理性地面對現實的背後,卻感性地懷念過去的矛盾與無奈之情。另一方面,在女性面對離別後的心理上,「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是否能證實曾與他有緣」三句,盧國沾先生卻捉緊了女性無奈地自我安慰的心情。「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二句真實地勾勒出女性在面對離別時,並沒有像男性般灑脫的一面。離別後,男性會理性地認為過去的事就應該讓它過去;相反,女性則會不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閃動過去發生的一事一物。面對這些在腦海閃動的一事一物,女性會向自己內心發問:「是否能證實曾與他有緣?」儘管只是「曾經有緣」,但女性也會不厭其煩地思索,儘管答案的意義並不大,但女性亦會盲目地證實,而「是否能證實曾與他有緣?」卻在打後的句子中得到答案。「在困苦中百轉//但結果在眼前//事實證實無緣」此三句就是男方給予女方的答案,「困苦中百轉」是指男女相方在相處時遇到的問題與困擾,而「百轉」的意義也代表著這些「困苦」在不停的回旋循環。而「結果在眼前」就是回應了〈緣份〉開首的三句,男女最後只有離別收場的結果,因此面對已經沒有緣的處境下男方亦只會慨嘆:「我已不敢再說來日可相見。」只因「相見」也需要緣份,但是彼此之間的緣份已經消失。
最後,是男女面對離別後,對於對方的質疑或是憧憬。「你我相隔多麼遠//哪年哪天可相見//那處境可會改變」這最後三句之所以能夠被詮釋為「質疑」或是「憧憬」,取決於最後一句「那處境可會改變」所運用的標點符號,假如是「那處境可會改變?」就是對於對方存在著一種質疑;假如是「那處境可會改變。」就是對於對方存在著一種憧憬。而面對在這個恍若模稜兩可的詮釋方法,本人打算以同名電影《緣份》作為解釋的工具。電影《緣份》是1984年邵氏電影製品廠出品的一部電影,由張國榮、張曼玉、梅艷芳、陳友主演。故事大意是保羅(張國榮飾)剛從大學畢業,並找到第一份工作,一天,他在乘坐地下鐵上班時遇到莫妮卡(張曼玉飾),保羅自第一眼便喜歡了她,但同時,一位富家千金阿尼塔(梅艷芳飾)也喜歡了保羅,並決定要將保羅追到手中。在多番起承轉合下,保、莫二人成了情侶,並準備結婚,可是莫妮卡的前度男友(陳友飾)突然出現,並因莫妮卡而和原妻離婚,頓時令他們三人陷入三角關係之中。最後,莫妮卡、保羅二人決定走入不同的地下鐵列車,考驗他們的緣份。[3]最終在阿尼塔的相助下,保羅在地鐵站再次遇見莫妮卡,二人的緣份遊戲也劃上一個句號。由此可見,假如站在莫妮卡與保羅二人的緣份來看,「那處境可會改變」是一種對於對方的憧憬與期盼,只因他倆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之不過,假如將角度轉移到阿尼塔與保羅二人的緣份來解釋的話,「那處境可會改變」是一種對於對方的質疑。阿尼塔一直深愛保羅,但保羅卻不知情,更甚,阿尼塔的幫助更是成就了莫妮卡與保羅這對戀人。最後一幕,也就是阿尼塔目送保羅與莫妮卡離去的那一幕,雖然阿尼塔沒有說出口,但:「那處境可會改變?」這一句對於自己與保羅之間關係能否改變的質疑,卻從阿尼塔的眼神中透露了。
總括而言,〈緣份〉是一首寫男女離別後心理狀態的作品。離別雖然是痛苦的,但盧國沾先生卻沒有過分賣弄煽情,反之利用淡淡的字詞描繪出含蓄的離別氣氛。同時,盧國沾先生又能準確地拿捏男女離別後心理狀態的差異,在利用短短的二三十字,便將男性與女性在面對離別時的心理狀態描繪出來,用字精煉之不陳腔濫調,完全承接了詞開首時所營造的含蓄氣氛。最後,作品最後一句的「那處境可會改變」,在利用不同的標點符號作結的情況下,又會有出現不同的滋味,這個模稜兩可的結尾,更顯緣份的不可預期。
總括而言,〈緣份〉是一首寫男女離別後心理狀態的作品。離別雖然是痛苦的,但盧國沾先生卻沒有過分賣弄煽情,反之利用淡淡的字詞描繪出含蓄的離別氣氛。同時,盧國沾先生又能準確地拿捏男女離別後心理狀態的差異,在利用短短的二三十字,便將男性與女性在面對離別時的心理狀態描繪出來,用字精煉之不陳腔濫調,完全承接了詞開首時所營造的含蓄氣氛。最後,作品最後一句的「那處境可會改變」,在利用不同的標點符號作結的情況下,又會有出現不同的滋味,這個模稜兩可的結尾,更顯緣份的不可預期。
歌詞來源:
盧國沾《歌詞的背後》,香港:坤林出版社,1988
參考書目:
盧國沾《歌詞的背後》,香港:坤林出版社,1988
參考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7%A3%E4%BB%BD_(%E9%9B%BB%E5%BD%B1)
盧國沾《歌詞的背後》,香港:坤林出版社,1988
參考書目:
盧國沾《歌詞的背後》,香港:坤林出版社,1988
參考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7%A3%E4%BB%BD_(%E9%9B%BB%E5%BD%B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