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從〈下雨天〉、〈幾許風雨〉、〈下雨晚上〉、〈癡心〉和〈亂〉看小美如何運用雨的意象

作者:許濃濃

小美受訪時曾說:「每當下雨天,我的寫作靈感最容易湧現,所填的詞更有靈魂。」因此,在她寫的歌中,很多首都有提到「雨」這一意象。筆者會從〈下雨天〉、〈幾許風雨〉、〈下雨晚上〉、〈癡心和〈亂〉五首歌去分析小美如何運用的意象

〈下雨天〉
(林)又獨行舊地遇著攔路雨灑遍地
路靜人寂寞這痛哭的
途人懶去作躲避
中失意空間點點雨似滲出眼淚
我置身失意空間盼雨水沖去
徬徨愁懷愁思心碎滋味
對昨天心已死只想不記起
遺忘眼裡暗帶著希冀
B)在某雨夜我心愛別離
置身雨中哭泣作逃避 
仍然情深我未淡忘
看見雨點假想她在旁 
(林)風急雨下假裝上路忙
那知我心沒法可釋放
仍懷念你一再往後看
*B)愛已碰灰也變灰
(合)深宵雨裡陌路徘徊
孤單的心開著舞會
B)這個雨天無言流了淚
(合)急風送陌路人雨中歸去 *
Repeat all once
B夜雨催促歸去
Repeat *
(林)傷心小雨繞心裡
Repeat *
歌詞轉載自:http://mojim.com/tw100062x44.htm

〈下雨天〉這首歌是講感情煩惱。它以雨作為詞的中心意象,從而突出物是人非的感覺。整首詞以「雨」作貫串,令情景能夠緊密地連結起來。在這首歌中是一個催化劑,有了 「雨」 這一意象,就可以抒發更多情感。在歌詞中可見,雨有不同的形態,而不同形態的雨代表著不同的情景、情感。又獨行舊地遇著攔路雨灑遍地」的「攔路雨」就像絆腳的泥濘般,不讓詞中人走進那個地方,而攔路雨的形態是靜止的。我置身失意空間盼雨水沖去」的「雨水」的形態是動態的沖去是需要力度去清洗或帶走身上某些東西,因此情感比較強烈。而置身雨中哭泣作逃避」的 是一個躲避的空間,或者可以說是一道屏障,不讓人看見詞中人哭泣的地方。

再和小美的成名作幾許風雨作比較:


幾許風雨〉
無言輕倚窗邊 凝望雨勢急也亂
似個瘋漢 滿肚郁結 怒罵著厭倦
徐徐呼出煙圈 回望以往的片段
幾許風雨 我也經過 屹立到目前
一生之中誰沒痛苦 得失少不免
看透世態每種風雨 披身打我面
身處高峰 嘗盡雨絲 輕風的加冕
偶爾碰上了急風 步伐末凌亂
心底之中知分寸 得失差一線
披荊斬棘的挑戰 光輝不眷戀
悠然想起當天 無盡冷眼加嘴臉
正似風雨 每每改變 現實盡體驗
無求一生光輝 唯望抖志不會斷
見慣風雨 見慣改變 盡視作自然
悠然推窗觀天 雲漸散去星再現
雨線飄斷 似我的臉 熱淚聚滿面
然而不死春天 全賴暖意不間斷
似你的臉 叫我溫暖 伴著我步前
(歌詞轉載自:http://www.chlyrics.net/lyric/67069

〈幾許風雨〉是以「風雨」作為詞的中心意象,用風雨暗喻人生的不如意,再用含蓄的方式將自勉的訊息帶出。這裡寫的雨和〈下雨天〉不一樣,〈幾許風雨〉是用風雨來講逆境,一般人認為這首歌是羅文的自白,但其實當中亦有小美自己的自白。小美曾說有些句子是她的寫照,如「身處高峰嘗盡雨絲輕風的加冕」,就是暗寫她的親身經歷(小美成績優異,但考不到大學,因而感到挫敗,幸好到樹仁學院攻讀新聞系,走上人生另一條路)。至於下雨天這首歌是不是小美的寫照,筆者認為有這個可能。



下雨晚上〉
下雨晚上 情緒蘊釀
記掛妳在何方
夜裡四蕩 無語遠望
帶醉暗罵狂莽
人潮來又往想妳在旁
痴心的眼光為誰亂放
誰人明白我痴愛未忘
每天獨來獨往
(歌詞轉載自:http://www.chlyrics.net/lyric/67000


再和〈下雨晚上〉比較,小美以「下雨晚上」起興,觸景生情,勾起他對愛人的思念。「下雨晚上」是作為詞中人思憶的背景,所以它沒有〈下雨天〉意象與詞境的互相配合,但「雨」的意象卻有助加深詞境。

癡心
孤單之中想跟你抱緊擁 漆黑之中倍感冰凍
但這心意 盡變失意 默默望著門外雨
是你一次又一次 令我失意又失意
(歌詞轉載自:http://mojim.com/tw102452x2.htm

〈亂〉
亂 夜里思緒太紛亂 仿似夜雨洒不斷
苦痛回憶使我倦
亂 亂發跟也披面 仿似木偶線中斷
只對寒風說懷念

以上兩首歌,雨出現的次數只有一、兩次,和〈下雨天〉以雨為中心意象截然不同。朱耀偉認為上述例子雨的意象被濫用,給人「無雨不歌」的感覺。然而,筆者認為「雨」在詞中都有發揮其作用,雖然它們不是處一個主導的位置,但卻充當著點綴的功能。

〈痴心〉內容圍繞著人生或情場上的失意,而「門外雨」的作用就是勾起回憶。「孤單之中想跟你抱緊擁 漆黑之中倍感冰凍」,看見門外雨詞中人更覺冰冷,倍感寂寞、失意「是你一次又一次 令我失意又失意」,「門外雨」起了深化情感的作用。內容大概講述詞中人極度思念對方,詞人將亂的思緒比喻為雨,而雨的作用就是化抽象為具體,突出思緒的多和密。

總括而言,小美在很多作品裡均有提到「雨」,而雨的意象亦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參考資料
黃志華、朱耀偉:《香港歌詞導賞》(香港:匯智出版有現公司,2010),頁168-171
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8),344-3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