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從決戰前夕看解讀角度

作者: 許志浩

對於同一首歌,解讀的方法可以多於一個,而解讀出來的東西甚至可以是大相逕庭的。作者的意圖大概會影響對文本的解讀,但並不是一個最正確的解讀方式,因為作者寫了出來的東西有可能不是他想表達的東西,但是他卻寫了出來;或是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卻不能在文本中被有效理解出來。以下就以〈決戰前夕〉一曲來作例子驗證一下。

〈決戰前夕〉一曲是無線1977年《陸小鳳之決戰前後》劇集的插曲,由鄭少秋主唱,盧國沾填詞。以下是全曲歌詞:

決戰前夕

命運不得我挑選 前途生死自己難斷
茫茫滄海 身不知處 落葉歸根是家園

人如滄海柳葉船 離群隱居自己情願
前途偏偏多挑戰 若問吉凶 我亦難判斷

英雄豪傑 有誰獨尊 人雖死 情不斷 無意赴黃泉

男兒天職保家眷 兒啼妻哭 內心撩亂
難尋進退失方寸 前途生死 我亦難判斷

英雄豪傑 武林認至尊 問生死 誰敢怨 含笑到黃泉

男兒天職保家眷 兒啼妻哭 內心撩亂
難尋進退失方寸 前途生死 我實難判斷

要理解這首歌,固然不能脫離電視劇集。《陸》一劇的大概內容是講劍神西門吹雪與白雲城主葉孤城相約進行決戰,〈決〉一曲就是對於決戰之前的一個剖白。在那個年代,電視劇幾乎是 大眾僅有的娛樂,而劇集的歌曲就成為了他們其中一個直接接觸流行曲的方法。

劇集歌曲的特點是:演唱的歌手一般都有份參與該劇的演出,例如這歌曲的主唱鄭少秋,就在劇中飾演葉孤城這個角色,這一點產生了第一個可被解讀的角度:葉孤城角度。雖然這個分析角度或有武斷的地方,但既然鄭少秋有份參與演出,而這曲又由他擔任主唱,在關聯上有可產生解讀的空間,我們就當作是葉孤城的內心自白。

若果當作是葉孤城的自白作為理解角度,歌詞的大致內容就是:既然作為一個高手,總需要分出一個高下,與西門吹雪的高手之戰是無可避免的。而在決戰前夕,雖不知道這場大戰會是鹿死誰手,但在決戰之前就潛心去預備,再全力一戰,就算是戰敗而死也沒有遺憾了。

可是歌詞內容似乎與葉孤城的身世有點不配合:葉孤城沒有家眷(男兒天職保家眷 兒啼妻哭 內心撩亂)。若要以葉孤城的角度作解讀也無不可,大概可以理解成:男兒天職保家眷,家眷卻只會令練劍者心煩意亂,因為要留餘力去保護他們。葉孤城是不會近女色的,這是葉氏練劍的禁忌,心不正則劍不純。

既然可被解讀,也即是沒有問題了。慢著,我們還可以在當中找到另一個解讀,就是西門吹雪了。這次的決戰,另一個參與者就是西門吹雪。縱觀整首歌,描寫的是決戰前的心境,與葉孤城的心情似乎沒多分別:面對著武林至尊只可以有一位,決鬥已經是無可避免了。在決戰前夕,雖不知道這場大戰會是鹿死誰手,但在決戰之前就潛心去預備,再全力一戰,就算是戰敗而死也沒有遺憾了。

他們的分歧在兩個地方:第一,就是上面提及的「兒天職保家眷 兒啼妻哭 內心撩亂」;第二,茫茫滄海 身不知處 落葉歸根是家園;第三,人如滄海柳葉船 離群隱居自己情願。第一點在先前也約略提及過,因為西門吹雪是有家眷的,那麼這句很容影可以被解讀。而第二點「茫茫滄海 身不知處 落葉歸根是家園」則與葉孤城有所不同,葉是因為要保持人劍合一的心態,所以他是孤獨的,他不能過安穩的生活,因為安穩會使自己與劍不合一。落葉歸根就是到葉子結束生命的那一天,也指他本人到死那一天才能真正回到安穩的家園。

西門吹雪有個別號,就是劍神,他與葉孤城不同,他的滄海大概是爭奪劍技的大海,他的劍藝已經是最高的了,在劍海中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寂寞得如自己不存在。也許劍術之外也可以有安身之處,西門吹雪決定安定下來,落葉歸根。所以他做出了第三點的決定:「人如滄海柳葉船 離群隱居自己情願」,武林世界如滄海,西門吹雪只是裡面的一隻小柳葉船,是多麼的渺小。他已經看透了,決定離群(離開武林世界)隱居(落葉歸根),與家人安定下來。

其餘的部分大概還是與葉孤城差無幾。其實這首歌曲不論以葉孤城作為分析角度,或是以西門吹雪作為分析角度,也是可行的。所以當同一句歌詞出現多於一種的解讀方法的時候,究竟哪 一個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呢?要是他寫的是葉孤城,他卻無意間把歌詞寫成了西門吹雪的心情;要是他寫的是西門吹雪,他卻沒有意識地把歌詞寫成了葉孤城的一面。當然,這首歌的歌詞也許還可以解作是陸小鳳的心情,或劇中其他要角的心情。

那麼我們拋開劇集,以知人論世的角度來解讀歌曲是最直接的解讀方式了吧?試圖透過詞人的背景去理解文本,能夠產生一定的解讀空間。但是,一部文本不應帶有強烈的作者意圖,因為在讀者的層面來看,作者的意圖並不能夠被讀者完全解讀,而不同的讀者亦能夠對同一文本有著同時存在,卻能夠產生對立的解讀方法(如上面的例子,葉孤城與西門吹雪的解讀,是同時許可的,但是兩者的解讀方法,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知人論世的方式是直接,但也只是其中一個角度,並不等於最好。

透過〈決〉一曲,我們可以看到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多於一種的解讀方法,而所謂的「正確意思」卻沒有指定的標準。所以,在理解一首歌的時候,不妨多從不同的方式思考,也許能夠發現更多的文本可讀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