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在失去中成長-從新詩角度解讀林振強的〈三人行〉


作者:林惠玲

林振強於1981年創作的〈三人行〉,詩詩的天真童音和加上曾被TVB放在兒童節目《430穿梭機》播出的緣故,令到許多人都覺得得這首〈三人行〉是兒歌作品,然而在細讀當中的歌詞之後就會發覺,這首作品其實是描寫人在種種的失去中成長,當中透露出來的強烈孤獨感,絕非只是表面那種童真意象可以掩蓋的。下文將以新詩解讀的數個原則去檢視何以這首作品不是一首兒歌,而是一首講述成長與失去的作品。

下文將根據演唱者和歌詞內容表現出來的年齡感分成小孩、少女及成人三部份來作解讀。

比喻原則:
少女:年齡如流水般,驟已十八與星做伴
成人:心就如密友,長路裡相伴漫遊

將年齡比喻成流水是因為時間過得很快,童年天真爛漫、沒有心事,時間當然過得很快,一下子就到多愁善感的少年時期。
將心當成最親密的朋友,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沒有安全感,不相信別人,只相信自己,其二也是因為沒有真實的密友,所以只能與自己作伴,這一句簡單而精辟地寫出了都市人之間的疏離隔膜,彼此之間互有心防,以致只能和自己做朋友的悲哀。而這種對都市人疏離隔膜的描寫也是林振強作品常見的主題之一。

重複原則:
小孩:飛象兒共我,常在那天上漫遊
少女:星與月兒共我,常在晚空內漫遊
成人:心就如密友,長路裡相伴漫遊

漫游,字面意思是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無目的地游走。漫遊在全曲重複了三次,每次的同伴都有所不同,由「飛象兒」到「星與月」再到自己的內心,這個漫游同伴的改變,可看出人的成熟:小孩時候的童真到少年時代尚有幾分天真,到了真正長大後,已不再會有那些幻想,所以連漫游的同伴也變得現實,只會與自己的心作伴。事實上當檢視歌詞,就會發現漫遊的同伴一直都不是實體的,體現出一種孤獨感:長久以來都是與自己作伴,沒有真正的朋友。

小孩:而旁人仍嗤嗤,話我現已太深近視
成人:從前傻頭小子,現已大個更深近視

「近視」在全曲中重了複兩次,出現在小孩及成人部份。近視可令人想到看不清楚。小孩部份可直接理解被人質疑眼花看不清楚。小孩不被旁人相信,這個旁人如果是成人,可對應下面成長後沒有童真的成人。

成人部份則可由物理層面幫助解讀,首先近視會令人直接聯想到眼鏡,更深的近視等於厚厚的眼鏡。隨著人的成長,閱歷的增加,眼鏡等同一層屏障,人會將自我收在眼鏡後面,沒有安全感向別人訴說,寧願與自己的心作伴,厚厚的眼鏡意味著一層厚厚的屏障,將自我和人群遠遠地隔開,在眼鏡背後,收藏著孤獨的自我。而收藏自我可對應下文「在心內奔馳」,人成長後,也會變得世故圓滑,自我收起了,所以「只是旁觀」,不再隨意透露出自己的真心己見。

小孩:而旁人仍嗤嗤,話我現已太深近視,但我任人胡說只是堅持
成人:而旁人仍不歡,罵我自滿以心做伴,但我任人胡說只是旁觀

「任人故說」重複了兩次,小孩子是任旁人怎麼說,都不理會別人的不相信,堅持自己真的有看到飛象兒。成人則是不理會別人的不喜歡,堅持自己的做法。如果將〈三人行〉看成是人的不同年齡階段,會看到這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努力堅持自我,這種自我堅持似乎透露出一種正面的信息,但然而配合旁人的態度「嗤嗤」、「不知」則令人明白到何以這人一直以來都是孤單的,只能與自己作伴,因為由此到終,都沒有人理解他、相信他,以致於他漸漸學會把自己收在眼鏡背後,變得圓滑世故,不再隨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但即使如此,但旁人仍「不歡」,到了這裏,歌曲表現出一種「不改是錯,改也是錯,到底想我怎樣」近乎歇斯底裏的無奈感。

對比原則:
小孩:常在那天上漫遊
少女:常在晚空內漫遊
成人:長路裡相伴漫遊

漫游地點這一空間的縮小帶出一個很重要的對比:由無邊無際的天空,到夜晚的天空(加上了時間的限制),再到自己的人生長路,可見到漫游地點的空間一直在縮小,不再倚靠幻想的廣濶世界,只局限於小小的個人世界。這種不斷縮小自己漫游空間的緣故是什麼呢?答案是人在成長當中的種種現實把人的棱棱角角不斷磨平,漸漸地,人的想象空間、視野都在收窄,被現實磨去銳氣的人己經沒力氣再去作夢,只能把眼睛放在自己的小小世界。

小孩:要用笑造個大門口,打開天上月球
少女:笑著喊著結伴攜手,空中觀望地球
成人:聽著我在說樂和憂,分擔心內石頭

三者的態度也可作一個對比:小孩是無懮無慮的,可以用自己的幻想來解悶,少女是多愁善感情緒化的,有喜有樂,所以會「笑著喊著」。成人的態度雖然沒有直寫,但用了「石頭」來指代他的心事,又用了「分擔」這個動詞。石頭有種沉重感,心內有石頭,則令人想到內心被心事壓住,渲染出沉重的氣氛。「分擔」這個動詞更可表現出心事重得想找人一起分擔的態度,透露出樂多於憂。三者的態度變化,可以看出在成長過程中,快樂一直在減少,可說是在快樂的失去中成長。

三人:漫長漫長夜晚,從未覺是冷

「長夜」對比「未覺是冷」,長夜令人想到的是長夜漫漫,孤單冷清,對比「未覺是冷」,表現到雖然無人相伴,十分孤單,但堅持自我的信念令到長夜裏也未到覺得冷的地步,隱隱透露出一點正面信息。而尋找自我、保存真我是林振強作品常見主題之一。

意象的分析:
小孩:
童年時逢開窗,便會望見會飛大象
但你罵為何我這樣失常
而旁人仍痴痴,話我現已太深近視
但我任人胡說只是堅持
飛象兒共我,常在那天上漫遊
要用笑造個大門口,打開天上月球

小孩這部份充滿了童真的意象,「會飛大象」等同於下文的「飛象兒」,亦即是為人熟知的迪士尼經典卡通形象-小飛象。迪士尼的卡通形象往往代表著童真的世界。而在小飛象的故事中,小飛象因大耳朵被人嘲笑,就好像歌中的小孩童真的幻想被人不信任,被人斥責,最後,小飛象建立了自信,就等同歌中小孩堅持自己有看到。

大門口,用笑造的大門口,現實的門口是不可能打開天上月球的,更不能是由笑造出來的,這個「門口」可謂充滿了孩童天真爛漫的幻想在裏面。而講起小朋友最熟悉的門口莫過於多啦A夢的隨意門啦。這個經典的卡通道具是好多人自小就十分喜愛和希望擁有的卡通道具。有了隨意門,便可以自由去不同的地方,這份自由感就好象這首歌中的小孩子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由自己無所拘束的幻想給自己解悶,自得其樂。看來十分無憂無慮,但隱隱指出一個事實:小孩在童年時是沒有同伴的。

少女:
年齡如流水般,驟已十八與做伴,
沒有別人來我心內敲門
而旁人從不知,亦懶靜聽我心內事,
但我現能尋到解悶鎖匙

星與月兒共我,常在晚空內漫遊,
笑著喊著結伴攜手,空中觀望地球

少女部份充滿了愛情的意象,所謂少女情懷總是詩。十七、八歲是少男少女們愛情萌動的季節。而星星、月都可引申愛情的意象。星星,可聯想到守護星,對於每個少女來說,守護星等同於守護自己的戀人,是十分浪漫及美好的存在。而星座更是很多現代人樂於用來解讀愛情的途徑。

月亮的純白亦是純潔美好的象徵。青少年時代於校園中發生的愛情,沒有世俗的利益交纏,只是單純的心動,當中的純潔美好令好多人一生中回想起來都是甜蜜多於苦澀的。

「門」和「鎖匙」可造成互相對應的關係。青春期的少年男女會有很多心事,他們的心好像一道門,不輕易向人開啓。鎖匙等於一個打開他們心門,把心事講出來的人或機會。由於這裏指涉的是愛情,所以這裏的「鎖匙」指涉的應是一個戀人,一個可以讓自己安心作伴,說出心事的戀人。但由歌詞所見,這位少女明顯沒有一位戀人可以好像守護星一般守護自己,來敲自己的心門,說出自己的心事,故此她一直是孤獨的,只能和天上的星星月亮作伴。

成人:
從前傻頭小子,現已大個更深近視,但已練成能往心內奔馳
而旁人仍不歡,罵我自滿以心做伴,但我任人胡說只是旁觀
心就如密友,長路裡相伴漫遊,
聽著我在說樂和憂,分擔心內石頭

「奔馳」是指內心的奔馳,內心有好多東西,思緒萬千,但表面不動聲色,對應下面旁人眼中的「自滿」。「長路」指的是人生。「石頭」代指心事,對應上面的「樂與憂」。關於石頭的解讀則如上面所分析的,石頭渲染出來的沉重感,加上只有內心作為密友,這個人的孤獨感比之少女又重了幾分。

三人:
漫長漫長路間 ,我伴我閒談
漫長漫長夜晚,從未覺是冷

「長路」指涉的是人生,「長夜」指的是漫漫長夜,冷清、孤單之感油然而生。日子如果充實,會過得很快,夜晚如果有人相伴,怎會覺得時間漫長難捱呢。當漫漫長夜,加上在全歌重複了24次的「漫長」渲染出來的強烈孤獨感,即使有「未覺是冷」這點正面信息,也無法掩蓋那份涼到骨子裏的孤獨感。

緃觀全首歌詞,可以看到不論是將三人的歌詞看作是三個不同的人,還是一個人在孩童、少年、成人的不同階段(筆者傾向於後者),都可以感受到無人相伴、無人理解的孤獨感,而且這種孤獨感在一直在加重。而原有可以幫助減低孤獨感的童真想像能力及快樂感覺,也在成長的現實中慢慢地失去,到了成人時期已是全然不見,觸目所及,只有自己的小小世界。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
http://www.google.cn/music/album?id=Baadaaece165dcba9
歌詞參考自魔鏡歌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