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最愛是誰》——論潘源良與歌手之間的關係


作者:楊詠欣

  詞人潘源良在二零零八年七月九日推出了詞作專輯《二五精神永不完全集》,他親自挑選了七十一首歌曲。在統計後發現他收錄林子祥的歌曲最多,一共八首,其次為達明一派和張學友,各有六首。這個數據雖然並不全面,卻側面反映了潘源良與林子祥、達明一派和張學友間的緊密關係。

  談到創作與歌手之間的間係,潘源良在訪問中說過:
  
  「太多限制固然會扼殺創作,全無限制亦寸步難移。大部分創作都在某一框架下進行,例如歌手和主角是誰,再想像一下主角形象,適合做那方面事情,靈感油然而生。」
「寫歌詞跟寫新聞一樣,往往是碰到人物,主題才會自然浮現。知道寫一首甚麼的歌,配合那一位歌手演繹和性格,令人感到是情理之中。」

  從以上可見,在潘源良的角度,詞作的內容、風格必須與歌手相配合,可以說,他填的詞是因人而異的。

  先言潘源良筆下的林子祥,他曾經替林子祥寫過三十三首作品,而他在挑選過後收錄在自己的詞作專輯就有八首,即接近四分之一。在三十三首歌曲中,題材各有不同,主要涉及愛情的詞最多,有二十四首,其次是人生,有五首,接著是社會和友情,分別是三首和一首。而有二十四首有關愛情的歌曲中,描寫悲劇的愛情佔了絕大部份,共有二十首。

  以下為潘源良為林子祥撰寫的詞作(藍色粗體字為收錄在專輯中的歌曲):



  潘源良為林子祥寫的大部份為悲劇的愛情,而且當中夢的意象很多,夢往往代表著與現實相違、虛幻、捉不住的,用夢的意象能夠配合逝去、沒有結果的愛情,一方面道出了主角的無可奈何,又增加了悲劇的感染力。在這二十首中,直接寫夢的意象有三首:


  潘源良又多寫希望的落空,描述主人翁在夢想得不到後產生的深切痛苦。在這二十首中,直接寫希望的幻滅有三首:


  另外,潘源良又寫到愛情沒有結果,以及對愛的關係那份不確定。在二十首中有五首直接描寫:

  從以上看來,潘源良為林子祥撰寫的多是傷心、悲劇的愛情故事。其實,他第一首為林子祥寫的歌曲《邁步向前》著於一九八四年,當時林子祥已經三十七歲,他已經有了愛情經歷和沉澱,而且林子祥的作風低調,甚至有「歌隱」之名。他常常給人沉默寡言的感覺,潘源良於是替他塑造成內斂、多愁善感的形象,似為在愛情關係中飾演弱者、猶豫不決的人,為林子祥譜寫一段段錐心的愛情。

  再言潘源良筆下的達明一派,據《達明中的詞人——潘源良篇》所言,潘源良為達明一派寫過九首歌曲(應為十三首)。歌曲的題材多為愛情和時事,其中潘源良唯一執導的電影《戀愛季節》的主題曲《KISS ME GOODBYE》就是由達明一派唱出的。

  以下為潘源良為達明一派撰寫的詞作(藍色粗體字為收錄在專輯中的歌曲):

KISS ME GOODBYE》及



  在十三首歌曲中,主要涉及愛情的主題最多,一共六首,其次是人生或理想和社會題材,分別為四首和三首。

  以下是六首情歌的歌詞:


  從歌詞中可見,潘源良為達明一派寫的愛情並不絕望,而且用字輕描淡寫、語調輕鬆,內容多為排解、自我安慰,偶爾還有自嘲的意味。達明一派的歌曲素來題材廣泛,如愛情、政治、社會及同性戀等題材。而且音樂上具有英式搖滾、電子音樂的風格,標誌著型格和新潮,在題材和音樂上多有創新,因此深受年輕人的歡迎。潘源良為切合年輕人對愛情的觀念,多寫不追求永恆的愛情,而且歌詞幽默、活潑。

  最後,談談潘源良筆下的張學友。他曾為張學友撰寫過三十首歌曲,當中涉及愛情題材的最多,共有二十首。其次為人生和社會,分別有八首和兩首。有二十首情歌中,寫愛情的悲劇佔大多數,有十五首。

  以下為潘源良為張學友撰寫的詞作(藍色粗體字為收錄在專輯中的歌曲):




  在十五首情歌中,選出了幾首跟大家說明:


  從歌詞中可見,潘源良為張學友寫的悲劇愛情主要是離別和單戀,往往在歌詞中可見到主人翁和愛人間的距離感,產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氛圍,甚至加入自憐的字詞,增加了哀傷的感覺。潘源良為張學友作詞時,張學友只有二十六歲,在樂壇上給人情感豐富、血氣方剛的感覺,因此,潘源良往往在詞中為張學友塑造出愛恨分明和深情的形象。

  總括而言,潘源良為歌手填詞有自己的見解,他多寫情歌,然他喜歡為歌手度身訂做歌曲,造到曲風與歌手形象的配合,從他為林子祥打造悲情而痛苦的愛歌、達明一派輕鬆而活潑的情歌,以及張學友深情的曲風可見,潘源良撰寫詞作的彈性和理念,難怪他在樂壇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